民营资本胆大“包天”

来源:赢周刊 作者: 时间:2002-12-31 17:34

     (华强电子世界网讯) 全球航空业低迷,中国成为众多航空巨子看好的潜力空域。国内一批民间力量动作更快,借民航业剧变之机,这些原本只在边缘淘金的民营公司已迅速切入了民航的产业命脉。
    
      2002年8月18日,王均瑶和王均金以主人的身份出现在中国东方航空武汉有
    限责任公司的成立仪式上。这兄弟俩名下的均瑶集团出资1.08亿元,在新组建
    的东航武汉公司中占有18%的股份。11年前还坐在长途车上梦想“包飞机”的王均瑶,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在这条偶然迈入的险路上,一走就走了这么远。
    
      民营资本首次以入股方式在航空公司中盘踞了一席之地,均瑶集团此次成功被评价为具有标志性意义。像其他一些正在发生剧变的垄断行业一样,民航业的开放给了民营资本新的机会。自初期在边缘地带盘旋开始,活跃势头比外资巨头更甚的民营公司逐渐行进到了产业腹地。早已染指民航业的均瑶集团,就是这样一个胆大“包天”并尝到甜头的范例。
    
     

 均瑶试飞

    
      1991年临近春节的一天,回家过年的温州商人王均瑶和同在湖南做生意的伙伴搭上一辆大伙儿包租的“大巴”车,在长达1200公里的崎岖路上颠簸了10多个小时。倦怠中的王均瑶脱口而出:“汽车太慢了!”旁边一位老乡挖苦说:“飞机快,你坐飞机回去好了!”
    
      一个可怕的念头一下子从王均瑶的脑袋中蹦出来:包飞机!
    
      当年在湖南经商的温州人已相当多,两地间的往来十分频繁,交通工具却仅限于火车、汽车。温州早有机场,但温州与长沙间尚未通航。这种落后的交通状况,显然不能满足迅速增长的两地贸易往来的需求。只要掌握充分的客源,保证每次航班有足够的乘坐率,就一定有钱赚——精明的王均瑶萌生了这样一个朴素的想法。
    
      此前,王均瑶和王均金两兄弟已经靠着为亚运会做旗杆、徽标、不干胶等挖到了第一桶金。哥俩一商量,说干就干,王均瑶壮着胆子迈进了湖南省民航局的大门。令他们意想不到的是,这次纯属试探性质的冒险却歪打正着。
    
      在全国航空业整体面临亏损的情形下,当时直属湖南省航空局的长沙航空公司也一样因体制和经营管理不善等问题而陷入长期亏损中,管理和营销成本居高不下,航空公司每开辟一条新航线都要冒极大的风险。因此,王均瑶做出的让航空公司绝对盈利、自己承担一切风险的承诺很有诱惑力。一番颇费周折的谈判之后,王均瑶终于叩开了中国民航从未向私营企业露出过一丝缝隙的大门,开始了包机赚钱的生涯。他和航空管理部门达成的协议是,他主要负责包机航线的客源提供,航空公司向他收取租机费用。
    
      当年7月28日,年仅25岁的王均瑶首开中国民航史上私人包机的先河,承包
    了长沙到温州的航线,一架“安24”型民航客机从长沙起飞,平稳降落于温州机场。王均瑶获得了胆大“包天”的个人声誉,而且实实在在地找到了新的商业机会。“刚开始,我们包的是小飞机,整个飞机才37座,所以成本比较低,一趟下来才花18000元。”王均瑶说,“当时也只是做做看,想的是怎么再赚点钱解决温饱问题,没有想利用包飞机做大生意。”
    
      第一条航线开通后,兄弟俩一发而不可收拾,紧接着又相继包下全国50多个地方200多次的支线航班,并成立了全国第一家私人包机公司——温州天龙包机有限公司,在中国航空史上写下了极特别的一页。“1996年,均瑶开通温州至香港航线,标志着天龙包机的成熟。”均瑶集团总裁王均金说。
    
      包机经营这些年,均瑶集团不仅积累了丰富的航空运行经验,更重要的是与各大航空公司建立了相当深厚的人脉关系。这种关系的基础是信赖与互惠,正是多年的相互信赖使均瑶集团得以入主武汉航空。“不是每次包机都能赚钱。即便是赔钱,均瑶也一定保证航空公司的盈利。”王均金说。
    
      用包机的方式经营航空运输业,均瑶集团获利颇丰。虽然王均金不肯透露这些年从包机中获利的准确数字,他还是不无得意地称均瑶从来不做赔本的买卖,单包机一项就赢得数以千万元计的利润。但在垄断经营主导的航空业,像均瑶集团这样的民营资本还只能游走在政策的边缘而无法进入主流。对这个行业了解越来越深入的均瑶,试图在航空领域有更大作为的想法日益迫切起来。
    
     “要是能够真正进入民航这个一向垄断的行业该多好!”36岁的均瑶集团董事局主席王均瑶曾无数次这样感叹。
    
      1999年,均瑶与武航开始亲密接触。到2001年,国内航空业重组风起云涌,亏损严重的武航也进入了整合期。武航地处华中腹地,盘踞通衢重镇,武汉航空市场的年吞吐量达近300万人次,因此武航一直是众多航空公司拉拢的对象,其中呼声最高的当属一直希望将武航划入其湖北公司版图的南方航空公司。如果此举成功,南航将占有湖北航空市场80%的份额。与此同时,海南航空公司、中信泰富等也频频与武航接触。
    
      凭借多年与武航在包机交往中所建立的信赖关系,均瑶集团于2001年将第一笔4500万元现金先期注入武航。但是,武航的重组一波三折。对均瑶而言,一旦武航重组失败,自己先期投入的4500万元极有可能付诸东流!手心里捏了一把汗的王均金为此飞往武汉交涉不下50次。
    
      2002年8月18日,令王均瑶和王均金这对从小在温州渔村长大的兄弟刻骨铭
    心:“为了这一天,均瑶已经等待了10年。”这一天,他们的航空梦终成现实。
    
     中国民航的改革重组在资本结构上有了新的突破,新成立的中国东方航空武汉有限责任公司中,民营资本首次以入股方式占据了一席之地,均瑶成为第一个参股航空公司的民营企业。东航武汉公司由东航、武航、上海均瑶集团和武汉高科集团合资组建,四方的出资比例为:东航和武航各占40%,均瑶集团占18%,武汉高科占2%。
    
      这是国家直属航空公司、地方航空公司和民营企业、上市公司的首次合作。武汉航空公司总经理程耀坤认为,武航重组引进民营资本参与,有助于航空公司建立多元化的投资体制,打破垄断,其意义已经超出了武航重组本身。
    
      均瑶入股武航,外界多揣测是个偶然。毕竟,在众多的民营企业里,均瑶集团还名不见经传。熟悉均瑶集团的人大多知道“均瑶牛奶”,但不了解均瑶的航空渊源。事实上,经过10多年的发展,均瑶集团已经由当年一个孱弱的小企业,发展到今天以航空、牛奶、地产、酒店、汽车销售等为主的企业集团,总资产达11.6亿元。
    
      
新生力量群落

    
      有意进入民航业或者已有所动作的民营企业,远不止均瑶一家。
    
      最近从国家民航总局传出的消息称,新四川航空公司的股权结构中,除南航、山东航空和上海航空之外,也有一家民营企业——成都银杏餐饮集团。在川航新的股权版图上,原四川航空公司将持股40%,南方航空集团持股39%,上海航空公司及山东航空公司各占10%,成都银杏餐饮有限公司出资350万元,占总股本的1%。成都银杏餐饮有限公司的老总方功宇认为,入股川航是看好南航、上航和山航的实力,目前规模较小的川航通过这次重组会打开一片更广阔的天空。据有关人士透露,成都银杏早与川航交往甚密,川航不仅是成都银杏的股东,两家还共同出资开设了高档商务酒店银杏航空会馆。
    
      种种迹象表明,民营资本已经对民航业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早些年民营资本参与民航运营,更多是围绕机票销售代理等方面展开。民营资本真正参与航线经营和入股航空公司或机场(包括机场控股公司),则是近两年的事情,且尤以今年为甚。2002年,航空业的大门似乎全面对民营资本敞开。除了入主航空公司,民营企业今年以来已经参与了多个与民航业有关的公司。
    
      今年年初,民营企业安庆明欣实业有限公司与安庆市民航局就安庆至温州间航线的联营达成合作协议,并正式开通航线。
    
      7月,由白云机场股份公司和从事民航商旅服务的广东华灏实业集团公司共同投资的易登机商旅服务有限公司,在白云机场正式挂牌。这标志着作为国内三大枢纽机场的白云机场首次向民营资本敞开了大门。
    
      目前的民企上市公司已达200家左右。随着新的上市公司收购制度的运行,
    以及民营经济进一步发展壮大,民营企业将成为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基本力量和重组主体。他们对充满了巨大市场机会的民航业当然不会视而不见。
    
      航空公司方面对民营资本的进入态度积极。东方航空武汉有限责任公司有关人士表示,吸收民营资本参与民航体制改革,不仅有助于新公司经营理念和经营方法的改变,而且有助于提高新公司市场开拓的力度和抗经营风险的能力,同时也可借此突破单业发展的局限,建立多元化的投资结构。
    
      有关专家认为,引进民营资本参与民航体制改革,有利于打破垄断,建立多元化的投资机制,民营资本的介入对民航改革的走向至关重要。一位业内人士也分析说,如果民航业不更多地引进包括民营资本在内的投资者,建立灵活的投融资渠道,民航业的重组改革将难以顺利进行,一股独大、企业办社会、冗员过多、非经营性资产过多等问题无法根本解决,并将严重制约民航业的发展。另外,民营资本在民航业跑马圈地抢占地盘,多少对外资构成些压力,也会在某种程度上促进外资加快并购步伐。可以肯定,今后一段时间内,民营资本对国内民航业的参与将越来越深。
    
      
更大的空间在于玩法

    
      过去20年中,全球航空运输业已发生200余起联合兼并案,以欧美主要航空
    公司为核心的航空联盟,目前已占全球航空运输量的60%,而且这个数字还在逐年增长。目前,排名世界前20位的航空公司几乎都是世界五大航空联盟的成员。
    
     但是,“9·11”事件对全球民航业的打击巨大,与许多陷入严重经营危机的其他国家航空公司相比较,中国民航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
    
      均瑶集团总裁王均金曾引用过这样的数字:95%的美国人坐过飞机,中国坐过飞机的人估计只有3000多万。但中国有13亿人口,中国人正变得越来越富裕,肯定会有更多的人搭乘飞机。毫无疑问,外资航空公司绝不会放弃中国航空市场这块“肥肉”。
    
      在东航武汉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大会上,中国民航总局局长杨元元称,2001年,中国民航航班运输总周

相关文章

资讯排行榜

  • 每日排行
  • 每周排行
  • 每月排行

华强资讯微信号

关注方法:
· 使用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 搜索微信号:华强微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