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平衡点
来源:企业管理 作者: 时间:2002-10-11 22:11
为什么有些人整天抱怨公司这里不好那里不好,却不愿离开公司?
为什么有些人在别人看来获得了一份相当不错的工作时却跳槽呢?
为什么有些人在别人看来获得了一份相当不错的工作时却跳槽呢?
(华强电子世界网讯) 针对中国企业不能吸引海外优秀人才的问题,麦肯锡的咨询专家用寻求平衡点的观点分析了这一问题。他说,吸引人才不能通过某一单个策略,如给予高的薪水或好的试验条件,而应当是各种策略的组合,综合考虑人才选择该项工作的得失之后做出一个组合策略,特别要考虑软性条件,如生活环境、娱乐条件等,才能真正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因为应聘者要权衡他对该职位的得失,如果失大于得,他们肯定不会选择该职位。如,吸引美国的人才,有些中国企业开出的价钱可能还高于美国企业,但是,未必能吸引他们来工作。因为他们可能会考虑不能经常见到亲人和朋友、不能经常在景色迷人的湖畔散步、不能到偏爱的咖啡厅喝咖啡等机会损失。所以他们找不到高薪与生活情趣的平衡点。反过来,如果得大于失,报酬总大于贡献,长期下来企业必然要面临破产的危险。所以,企业和人才是一个寻求利益得失平衡的过程。
为什么有些人整天抱怨公司这里不好那里不好,却不愿离开公司?为什么有些人在别人看来获得了一份相当不错的工作却跳槽呢?这里其实就是一个平衡点的问题,每个人心中有自己的平衡点,他总是在比较他在该职位上的得失,这种比较可能是不自觉的,潜意识比较。那些抱怨而没有跳槽的人是因为他最终得到的还是大于或等于他失去的,或许他们得到了轻松、稳定的工作,或许他们能力有限不能找到更好的工作,或许他们在蓄积力量等待机会等。那些跳槽的人是因为他们的平衡点被打破,找不到新的平衡点,或许公司新的机制和工作环境打破了他原来的平衡,或许他的能力增强而公司没有相应的增加他的报酬,或许其他公司愿意给予他更高的发展机会。
所以,企业要为员工寻求平衡点,员工也要尽快找到自己的平衡点。只有这样,员工才能消除抱怨和浮躁,消除人与人的忌妒和不满,踏踏实实地工作;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摆脱不平衡状态,得到持续、稳定的发展。
无私奉献的人也在寻求他们的平衡点。在这里因无私奉献精神而留下来的不平衡不存在。因为从表面上看,他们拿到的物质报酬小于他们的奉献,但往往都得到了很多的精神报酬,如劳模、先进分子和优秀党员称号。他们为得到企业中的少数人所得到的荣誉而自豪,所以找到了劳动和回报的总体平衡感。另一方面,企业也在寻求给予荣誉的数量和得到荣誉员工的荣誉感的平衡,假如企业认为对员工的荣誉激励非常有效且节约资金,决定多发一些奖状和证书,对企业非常有利,但是由于荣誉数量的增多造成荣誉的贬值,使那些昔日因荣誉而留下奉献的人的平衡点被打破,就会导致他们的不满而跳槽和无私奉献价值体系的彻底瓦解。
值得注意的是,每个人心中的平衡点是动态的,它随着个人的能力发展、机遇、情绪变化和外界环境感知而不断变化。为什么有些人不断跳槽,而且工作越来越好?是因为他们的能力、机遇等不断提高,他们的平衡点不断被打破,形成一个又一个新的平衡点。为什么有些人一辈子都在一个职位上工作,原地不动?是因为他们的能力、机遇等没有变化,他们始终能找到该职位的平衡点。
(编辑 林帆)
上一篇:化资源优势为竞争优势
下一篇:飞兆韩国封装设计中心正式运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