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芝国际部中国室室长:全球顶级生产基地中国造
来源:日经BP社 作者: 时间:2002-10-06 17:35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东芝公司都没有在中国进行大规模地投资,但随着中国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东芝开始改变投资方针、推出了一系列大规模投资计划,其中包括2002年6月在杭州租赁大片土地,着手建立自己的生产基地,并打算将杭州建成面向全球市场的巨型生产基地。日前,记者就东芝今后的中国战略采访了该公司国际部中国室室长国吉澄夫。
![]() |
东芝公司国际部中国室室长 国吉澄夫 |
记者:听说贵公司又在中国新建立了一家新工厂,请谈谈有关情况。
国吉:日本媒体的报道只是把焦点放到了新工厂这一点上,而实际上并不仅仅如此。我们的计划是:在杭州市建立东芝的“工业园”,其中也包括个人电脑之外的高科技工厂及普通工厂,使之成为面向全球市场的巨型生产基地。在某种意义上,这对于此前一直审慎对待大规模投资的东芝而言,确实是一大转折点。
具体而言,我们在杭州市的出口加工区租赁了大约40万平方米的土地,其中包括部分今后可优先租用的土地。这一面积大约相当于位于东芝在东京都青梅市的业务所的3.3倍、东京Dome体育场的9倍。在这里,我们于6月份成立了工业园的运营管理公司--“东芝杭州公司”(注册资金:约5亿5000万日元),并建立了第一家工厂、笔记本电脑生产公司--“东芝信息设备杭州公司”(注册资金:约9亿日元)。
今后还将说服其他的内部公司来这里建厂生产。目前还没有具体计划,但我们打算以IT领域的产品为中心、吸引各类工厂入驻。
记者:请您谈谈新工厂的规划。
国吉:东芝信息设备杭州公司预定于2003年4月开始投产,到2003年年底员工达到约1700人。2003年的年产量为75万台,大部分向国外出口。计划到2005年,包括面向中国国内市场在内,年产达到240万台。此前东芝已在上海建立了笔记本电脑工厂--“东芝计算机系统上海公司”,该公司仍与以往一样,继续生产面向中国国内市场的个人电脑。
[page]
记者:工业园运营管理公司--东芝杭州公司的作用是什么?
国吉:主要负责这一生产基地内各工厂间的通用业务以及充分利用东芝以往在中国积累的经验、对公司内部企业进行协调。按原来的方式,每个当地法人直接与中方合作伙伴与地方政府进行协商,现在在工业园中东芝杭州公司就是与当地部门协商的窗口。
由于业务环境变化非常迅速,运营管理公司通过筹备工业园,在公司内部企业与集团企业刚刚进入工业园时,缩短生产基地投产的前置时间(从设计到建成的时间),另外,除入驻方便外,还有望使撤出业务时做出果断决定、撤出后采取对策等更加容易。
记者:请您谈一下此前东芝主要在中国从事何种业务。
国吉:东芝于70年代后半期正式开始在中国开展业务。最早的当地法人是1991年成立的东芝大连有限公司,加上今年6月成立的2家公司,目前共有26家当地法人公司。
以往的做法是与法人公司的中方合作伙伴一起,在各地成立规模较小的当地法人。直到1999年,东芝仍对是否在中国进行大规模投资举棋不定,中国对当地法人从事的业务范围有严格限制,对业务内容的改变也有严格的限制。尤其还存在各地对法规的解释各有不同的问题,以及地方政府以种种名目征收当初预定之外的费用等问题。鉴于这些原因,东芝对中国的大规模投资变得非常慎重。
记者:那么改变方针的原因是什么呢?
国吉:我们认为中国已经具备了可以积极投资的环境,其原因大致有三个方面,第一,中国加入了WTO,取消了以往的种种限制,这就产生了新的商机;第二,中国成立的开发区大幅改善了投资环境;第三,中国正在进行关税改革,由于海关手续繁琐缓慢而导致货物滞留的事件也越来越少。由于这些变化,我们认为可以在中国成立面向全球市场的生产基地。
记者:为什么不是在亚洲的其他国家,而是在中国设立大型生产基地呢?
国吉:这是因为东芝业务领域中有很多为FAT(最后组装、检验)工序,而中国很适合建立这样的工厂。有人认为“中国拥有廉价的劳动力”,但我们并不是因为这个原因。
FAT工程是由设备投资主导的工程。尽快收回投资的必要条件是,1天24小时、1年360天使设备最大程度地运转。要想让设备连续运转,因此在照看和维护设备方面需要很多的人手,而在中国有许多年轻、有事业心的工人。他们都很努力,可以实现3班倒、4班倒的弹性工作制度。从表面来看,中国工人的工资并不高,但从包括福利医疗费等全部劳动支出的角度来看,中国与东南亚各国并没有太大的差别。
(编辑 伟文)
上一篇:张忠谋:制造芯片王国的传奇
下一篇:周厚健沉思两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