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萨中国董事长:为何中国芯片市场没有瑞萨

来源:互联网周刊 作者: 时间:2004-12-28 21:59

     (华强电子世界网讯) 规模达上千亿元且高速增长的中国芯片市场,却难觅世界第三大芯片厂商瑞萨的身影,为什么?它有怎样的策略来摆脱这一困境?
    
      和英特尔、三星相比,由日立和三菱半导体部门合并而来的瑞萨半导体在中国仍然是一个有些陌生的名字,尽管在2003年全球芯片市场它已经前进到了销售额第三,在MCU(微控制器)市场更赢得了22%的第一市场占有率。在中国,瑞萨已经拥有20多家相关企业,然而产品在中国的销售却一直不甚理想。
    
      2004年7月,瑞萨半导体管理(中国)有限公司在上海成立,这也是瑞萨在日本本土之外设立的唯一一家管理公司。随后公司更以通信和计算的融合为契机提出了泛网概念,并高调出现在12月2日开幕的中国泛网论坛上,希望籍此在中国打开局面。对于今年4月开始学习中文的瑞萨中国董事长小仓节生来说,把握中国市场的脉搏、开发出具有针对性的产品,是眼下的当务之急。  
    
      

融合打造泛网

    
      《互联网周刊》:现在计算和通信的融合,以及3G融合已经成为业界公认的趋势,瑞萨在此时提出泛网概念,是否有自己更加独特的理解?
    
      小仓节生(瑞萨中国董事长):瑞萨理解的泛网是一个大网络的概念,通过通信网络和互联网、设备、终端之间的融合应用,在未来最终实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任何终端能够和任何人沟通”,这就是泛网带给用户的改变。如果说泛网有什么特点,我认为首先是人性化,强调满足个人需求,并且简单易用;其次就是网络化,通过统一的接口把所有终端都联结起来,实现大量、高速、便捷的信息传递,这需要网络技术、安全技术、接口技术和功耗技术多方面的配合。
    
      《互联网周刊》:作为芯片企业,瑞萨将如何去适应、推动泛网时代的到来?
    
      小仓节生:瑞萨主要的工作是提供半导体的技术,我们希望为客户提供体积更小、耗电更少、简单易用的产品,当然,这必须和具体的应用需求对应。举一个例子,过去手机的主要的功能就是通话,现在则出现了拍照、摄像、音乐、游戏等多方面的功能。作为芯片厂商我们必须满足这种多样化的需求,开发出体积小、容量大、低功耗和具备多媒体功能的芯片产品。目前我们开发的手机应用多媒体处理器SH-Mobile已经进展到了第3代,它可以支持300万像素,具备2D/3D图像引擎和动画处理功能,在日本国内已经有超过100种手机的应用业绩。
    
      当然,我们对芯片的开发本身也是通过密切的行业合作才可以进行。在全球范围内,瑞萨已经组建了一个合作伙伴联盟,成员包括半导体厂商、软件开发商以及制造企业客户等各方面,现在这个联盟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有648家成员,其中也包括中国厂商。此外,瑞萨也在积极参与标准的制定工作,以求把我们的技术和未来的产业标准能够融合在一起。目前,瑞萨正在与信息产业部的有关部门和其他厂商进行积极的对话。
    
      《互联网周刊》:我们知道瑞萨在今年内参加了许多论坛和展会,那么此次瑞萨参与泛网论坛的出发点又是什么?
    
      小仓节生:的确,2004年瑞萨参加了中国的很多展会活动,包括前不久在北京举办的国际通信展。这次我们参与泛网论坛主要是从推动整个产业链发展的角度考虑的,也邀请到了包括闪联、e家佳这样的中国网络家电标准组织,还有海尔、联想、清华同方、方正科技等一批在中国很有影响力的企业。瑞萨希望通过泛网论坛能够推动泛网理念在中国的实践,同时也力争参与到目前正在进行的标准化工作中,论坛可以说是一个沟通产业链上下游的平台,我们希望将来能够通过这个平台和更多的中国企业达成合作。  
    
      
发力中国市场

    
      《互联网周刊》:能否谈谈瑞萨在中国目前的业务进展情况?是否达成了预期目标?
    
      小仓节生:2003年我们在中国的销售额是800亿日元,2004年预计会达到1000亿日元,不过和今年瑞萨在全球1兆日元的销售额相比,应该说公司在中国的业务发展还存在不小的差距,我们力争在2007年把中国市场的销售额提高到3000亿日元。
    
      目前瑞萨在日本的市场份额大约为10%,在全球是4%,但是我们非常遗憾的看到,目前瑞萨在中国的市场份额还不到3%,我们希望在2005年能够把它扩大到5%;从产量来看,瑞萨在中国的制造业务主要是MCU,目前瑞萨四通集成电路(北京)有限公司和瑞萨半导体(苏州)有限公司的月产量是2800万到3000万片,只占瑞萨全球月产量的15%,不过到2007年这一数字将增加到6000万片。
    
      《互联网周刊》:您认为公司在中国业绩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瑞萨会有什么措施来改进目前的局面?
    
      小仓节生:我认为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两个,首先是我们的产品线没有针对中国市场。过去瑞萨在中国虽然也有研发和制造的工厂,但我们面对的大部分客户是跨国公司,我们向他们提供半导体产品,最后生产出的产品再销售到中国市场来。瑞萨并没有把中国企业作为直接客户,因此我们不了解中国市场的需求,也没有开发出针对中国的产品;另一个原因是我们在中国还没有足够的销售渠道。大家知道瑞萨是在2004年由日立和三菱的半导体部门合并组成的,原来的这两家公司在中国都有自己的销售渠道,但建设情况都不是很好,因此合并后瑞萨的产品销售在中国市场上仅仅是第八名到第九名的水平,但是在日本,合并之后我们马上就升到了市场第一的位置。
    
      针对这两个原因,我们目前要做的就是加强研发和渠道建设。现在瑞萨在北京和苏州两个地方已经拥有设计中心,今后我们要把这部分强化再强化,现在我们大约有200名工程师,2007年以前研发人员会扩大到500名,凡是在中国国内需要的供求尽量在国内设计,争取尽快开发出针对中国市场的产品。此外,瑞萨还会加强渠道建设,现在我们在10个城市有了销售网点,2005年我们还会在苏州和成都新增加2个销售网点。
    
      《互联网周刊》:瑞萨在日本以外的全球其他地方都没有设置管理公司,而是在当地直接向日本总部汇报,为什么会在中国单独设置一家公司呢?
    
      小仓节生:在中国设置管理公司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国内的设计、研发效率,以扩大在中国的销售。对于中国这个巨大而且代表了芯片业潮流的市场,我们意识到必须比过去投入更多的努力来开发。由于瑞萨的大部分技术人员在日本,这就需要我们非常迅速地将中国市场的需求传达给日本总公司,从而加快公司对市场的反应速度。
    
      目前我们在中国有10个销售网点、4个应用技术公司、2家设计公司和2个生产基地,而设在上海的管理公司的作用就是全面负责瑞萨在中国的业务进展,这不仅包括研发、制造,更重要的是协调我们和中国客户的关系,促进我们和本地企业之间的合作。瑞萨中国管理公司7月份以后已经有四个月的运作,目前我们已经有包括海尔、TCL在内的不少中国本地客户,并且和他们的合作范围包括了手机和家电两大领域。
    
      《互联网周刊》:目前瑞萨在中国的本地化工作进展如何?
    
      小仓节生:谈到本地化,我想最重要的工作在于设计人才的培养,瑞萨在北京和苏州的研发中心仍然有一些高级技术人员是总公司过来的日本人,但我们也在加大本地人才的招募和培养。一般来说,要把一名大学毕业生培养为一名合格的芯片设计人才需要大约3到5年的时间,因此我们也非常希望能有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瑞萨中国的队伍中来。
    
      从整个中国管理公司来看,目前我们在中国90%的员工都是在本地招收的中国人,只有10%是日本人,在高层管理者中中日员工的比例是1∶1,除我之外,我们公司的一名副总裁就是中国人。我们希望更加深入的了解中国市场,除了尽量招收中国员工,包括我在内的公司的日本人也会努力地学习中文,我本人是在中国公司成立前的3个月开始学习中文的。
      
      
芯片热点不会转移

    
      《互联网周刊》:目前瑞萨的产品线分布情况如何?在中国市场的主推产品是哪些?
    
      小仓节生:瑞萨的产品线包括移动通信、汽车电子、PC/AV半导体产品三大部分。在半导体专业生产商中,2003年瑞萨以79.71亿美元的销售额成为继Intel、三星之后世界第三半导体厂商,在MCU(微控制器)市场以22%的市场占有率名列全球第一,在手机应用处理器、GSM手机的高频IC、汽车导航MCU、TV用MCU和闪存内置MCU几个领域瑞萨都保持了全球市场第一的占有率。
    
      谈到中国市场,这里的移动通信和家电产业都有非常好的增长,特别是手机,全球几乎一半的手机是中国制造的,这对芯片企业来说肯定是一个热点。中国的手机厂商和家电厂商将来会需要更多的芯片产品用于他们的产品,在这方面瑞萨应该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和他们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至于汽车电子,这个市场在全球已经有了很大发展,不过目前中国还缺乏这方面的设计厂商,今后瑞萨也会在和欧美厂商合作的同时关注中国汽车电子业的进展情况。
    
      《互联网周刊》:不过现在也有人认为芯片业的热点正在从中国转移到别的国家,对此您是否同意?
    
      小仓节生:中国的人口相当于全球人口的1/5,每年从中国国内毕业从事有关半导体行业工作的年轻人大概有30万;另一方面,中国的通信、家电和汽车市场都是全球最庞大的规模,迄今为止中国的手机用户已经是全球第一。现在有许多芯片厂商都将中国视为机会最大的市场,在这种情况下,我相信中国的半导体产业会取得成功,而且会继续保持下去,行业热点不可能离开上海、离开北京,也不会离开中国。
    
    
欢迎投稿和提供新闻线索,欢迎您的建议或批评。
     电话:0755-83687741 E-mail:hfq2001@hqew.com

    
(编辑 甘心)

相关文章

资讯排行榜

  • 每日排行
  • 每周排行
  • 每月排行

华强资讯微信号

关注方法:
· 使用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 搜索微信号:华强微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