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周刊》:SCO究竟冒犯了谁?
来源:赛迪网 作者: 时间:2003-05-29 22:02
(华强电子世界网讯) SCO集团首席执行官Darl McBride竭力反对公开源码社区,并与IBM打官司。这里说的就是他这边的故事。
Darl McBride是一个戴着厚圆眼镜的人。作为SCO的首席执行官的他成为群情激愤的Linux开发人员讥讽和挖苦的靶子。他冒犯谁了? SCO向科技巨人兼Linux情人的IBM提起10亿美元赔偿的诉讼。此案宣称蓝色巨人侵犯了SCO的协议。McBride的公司拥有最早的UNIX操作系统的知识产权。
SCO宣布IBM决定将其基于Unix操作系统的高级交互执行程序(AIX)提供给公开源代码组织是非法行为。IBM这样做是为了刺激他的在Linux上顾问和安装业务,即使他提供的是去了内脏的AIX代码。
这起怪案更像是一场兄弟残杀。因为SCO被更多看成是Caldera公司,这是一家Linux供应商,也是开放源代码软件公司Linux联盟成员之一。虽然McBride声称Linux只补贴了公司小部分业务,而Unix的收入在不断增长。
不管此案性质如何,开放源代码联盟对此反应十分强烈。最近,黑客们对SCO网站服务器发动了一起拒绝服务攻击。之后,Linux和IBM的共同对手微软购买了SCO的Unix授权,局势一下变得紧张起来。还四处传言说盖次要收购SCO和它的Unix版权,以便能好好地遏制Linux联盟。IBM矢口否认SCO的指控,并发誓要不遗余力地打蠃这场官司。由于证实对方提供了不适当的授权软件代码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所以,McBride前面的路必然非常难走。商业周刊编辑Alex Salkever5月21日就此事采访了McBride,他们的对话记录如下:
问:你打这场官司的出发点是什么?
答:我们的出发点就是今年的Linux领域。当IBM的一位经理带头站出来支持Linux,并说“我们正在将我们的AIX技术移植到Linux,而且我们将消灭Unix。”单凭这些注释就有可能直接违反我们与IBM签订的AIX合约,这就导致我们开始探寻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们挖得越深,我们找到的就越多。当我们尽力与他们协商解决此事时,我们陷入了僵局。此诉讼是谈判过程的最终出路。
问:为什么你没有就这些指控来起诉别的同时从事Unix和Linux开发的公司呢?比如,惠普既进行大规模的开放源代码项目,同时又出售他们自己的Unix产品。
答:我们的想法是如果我们的知识产权被侵犯,那么所有部门都需要认识到这一点,并会采取一些补救或措施。其它大多数公司都在采取这种积极的方式。我们想保护我们的权益,但我们的目标不是起诉别人,在IBM案件中,他们反过来说“如果你要坚持走这条路,那么,我们就脱离关系。我们将不再与你们有任何商业往来,我们还将鼓励别的公司也不要跟你们发生任何业务关系。”事情果真是这样,冲突一下就爆发了。毫无疑问,我们丢失了一些业务,还有一些收入。
问:你说你们挖得越深,你们就找到的就越多。你们发现了什么情况?
答:在过去的18个月中,我们发现IBM把一些非常高端的企业计算技术赠给了开源组织。有些技术看起来是我们的产权知识,在我们的授权协议上也有规定。他们的行为直接违背了我们之间签定的协议,他们不能共享这些资料。我们能一字不差地举出这种代码例子。IBM用同样的一套人马与我们共同开发Unix代码程序,又让他们来开发Linux代码。如果你看我们所认定的被拷贝的这些代码,不是一行或两行,而是整个的一段——在一些方面,甚至是整个程序。
问:此案对SCO的未来意味着什么?跟Linux联盟又有什么瓜葛?
答:我们很乐意坐下来解决此事,这样我们就能和平共处。但当我们提起法律诉讼之后,有人对我们网站的服务器发动了一起拒绝服务攻击,想搞死我们时,我们才意识到怎么能与这样的联盟共事?
问:微软正好从你们这里购买了Unix授权,其中的意义是什么?
答:他们赞同我们保护知识产权。他们获得我们的技术特许来开发更好的综合Unix和Window技术的平台。我想这是给其他人一个声明:其意思是要尊重知识产权。
问:有些人说这是促使SCO被一家大公司收购的一个策略。
答:这不是我们所要达到的方向。我们公司运作良好,我们下一季度的预期收入是净利润400万美元。下个季度,我们还将开辟一条收入的渠道,我们能很好地自立。
问:有些人推测微软在计划收购你们。
答:我们对此还没有任何讨论。如果他们有这个计划,他们也不会告诉我们。
问:当我与开放源代码社区的一些人交谈时,他们说这是企图想土崩瓦解该联盟。你将如何回答他们?
答:我想开放源代码已经显露出了它一些基本的缺点。我们需要说明的是,如何来开展、规范和出售开放源代码的知识产权?成千上万的软件开发人员将代码捐赠给开放源代码项目,但对使用该软件的用户来说,没有保证措施来确保他们不是在盗用代码而触犯相关法律。从根本上说,这是一个需“顾客提防”的情形。拿着烫手山芋的人是终端用户。如果程序不能为客户提供更多的保障,我想它是经受不起市场的长久考验的。 你需要一些合适的措施,而不是“我们对些毫无保证,我们也不知道它从哪里来,而且因为你是免费获得的,你就不应该对它抱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