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手机几近崩溃 手机行业不容乐观

来源:华强电子世界网 作者: 时间:2005-07-28 17:02

     (华强电子世界网独家报道) 诺基亚刚刚发布的2005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15%,仅在中国,诺基亚就售出740万部手机,同比增长了76%。同样,摩托罗拉、索爱等外资手机巨头也都满心欢喜地迎来在中国的再度收获。但反观国产手机阵营,亏损、预亏、查封、退出、欠款等所有负面的字眼似乎都迅速跟国产手机结缘。国产手机几近崩溃的局面,让很多业者都不看好国产手机行业未来的发展。
    
     有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国产品牌手机的市场占有率已经从去年最高时的47%跌至42%,市场份额下降了5个百分点,而洋品牌的市场份额占有率则上升到58%。
    
     此前一年,国产手机阵营还意气风发、光彩夺目。但2005年年中财报显示,波导股份发布公告时将之前“利润下降”的预期改为“亏损”。东方通信也发布预亏公告,称上半年将亏损4000万~6000万元。除此之外,夏新电子、TCL通讯一致亏损。这几家手机厂商都是国产手机中领头企业,加上之前陷入困境的南京熊猫、南方高科、中科健等公司,国产手机行业“病入膏肓”。
    
     事实上,国产手机的遭遇不过是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本土产业未来走向的一个缩影。国产手机群体逆水行舟之中,以往累积的问题在这半年中暴露得更为彻底。今年上半年业绩如此之差,可以说是市场的报复还未结束。
    
     正是在市场份额一点点缩小,国产手机企业开始思考通过市场策略,寻找国产手机失利的原因,业者分析,今年上半年主要体现的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首先,整个市场进入成熟阶段,新购机用户群体数量减少,换机用户增加。根据调查,第二次甚至更多次换手机的用户一般更钟情于国际品牌,这也是不少国外品牌对我国更加成熟的手机市场信心大增的原因之一,他们非常看重换机市场。
    
     其次,国外品牌在国内生产成本降低,虽价格下调,单机利润缩小,但总量上涨为此做了一定程度的弥补。仍受没有核心技术及主要技术的影响,国产手机成本却很难再降,利润空间缩小。还有,国产手机前几年生产量较大,库存也较大,很多企业至今难以消化。与此同时,受国家宏观调控、银行压缩银根影响,国产手机资金异常紧张,企业生存压力较大。此时一出问题,就是致命的问题,比如科健和南方高科。最后,“黑手机”确实对国产手机造成很大影响。
    
     业者认为,其实现在的国产手机企业面临的问题各不相同,严重的质量问题、渠道流通不畅、策略不稳定、反应迟钝、意识自我和整合能力等不足使国产手机企业越陷越深。沉寂发展的国产手机产业真的已到了迫切需要重组变革的时刻。
    
     在产业重组和企业变革方面,打破2005年国产手机沉寂的是TCL通讯科技控股有限公司,经过半年多的筹备,TCL通讯科技控股有限公司不久前在广州发布30多款手机新品,并对外公布了以多媒体为主的产品战略方向。TCL移动的研发负责人表示:“TCL移动将以更快捷的方式应对市场变化,TCL将在未来两年大力开发、推广多媒体手机,包括多媒体商务手机、多媒体娱乐手机、多媒体概念手机等。”据介绍,TCL此次发布的手机新品,分别涵盖高、中、低三档,满足了消费者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并涵盖了不同的消费层次。另据了解,TCL与阿尔卡特将成立“全球多媒体联合实验室”,共同从事手机2.75G——3G技术领域的研发。
    
     目前中国手机厂家正在进行着生死考验。近日易观国际最新发布的《手机监测报告》显示,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国产手机的市场份额从去年第一季度的41%滑落至34%,几乎只有2003年最高峰时的一半。此外,手机实施核准制之后,又有新的厂家不断加入。在这场手机白刃战中,许多综合实力不强的企业注定将成为被淘汰出局者,最终胜出的将是综合实力强大的手机品牌。而衡量一家手机企业是否较有综合实力的标志之一就是研发能力和新品开发速度。在目前参与品牌日益增多,手机品种日渐丰富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产品力已经成为手机厂家引导大众消费和决胜终端市场的最重要手段,是国内手机行业洗牌的决定性因素。而TCL此次推出的新品手机大多具有强大的多媒体影音功能后,已在国产手机当中具有非常领先的技术优势。
    
     国产手机几近崩溃后,反思国产手机成长历程,似乎是从哪儿成长,又从哪儿跌倒。国产手机如何再度崛起,实际上关乎的就是中国本土产业成长的路径依赖。在这一点上,国产手机厂商必须杜绝严重的质量问题、渠道流通不畅、策略不稳定、反应迟钝、意识自我和整合能力等不足。否则,崩溃后的国产手机行业将会是一直沉寂。国产手机千辛万苦积累起来的消费者的信任与信心,也将消耗殆尽。而这种消费信心的丧失,使国产手机的前景更加难测。
    
    

(编辑:何景)

    
欢迎投稿和提供新闻线索,欢迎您的批评和建议!
    电话:0755-83291727
    邮箱:hanying@hqew.com

    
    

相关文章

资讯排行榜

  • 每日排行
  • 每周排行
  • 每月排行

华强资讯微信号

关注方法:
· 使用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 搜索微信号:华强微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