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市场预洗牌 国产手机唯一出路竟是提高机价?
来源:华强电子世界网 作者: 时间:2005-08-17 16:52
(华强电子世界网独家报道) 2005年上半年的国产手机企业哀鸿一片,产业界充斥着倒闭、下滑等让人人心惶惶的字眼,国产手机份额急剧下滑的同时现有的手机产业格局面临改变。几近崩溃的局面,让很多业者都不看好国产手机行业未来的发展。在下半年市场洗牌更加彻底之时,目前各业者对国产手机的出路都显得相当关注。
去年就有不少业内专家预测手机市场竞争的最后结果很可能剩下两三家国产手机企业和五六家国际企业,看来,一切正在向这一格局靠拢。
根据赛迪顾问发布的统计数字,2005年上半年度中国市场累计销售手机4457万部,销售额超过689亿元人民币,销量同比2004年增长了近15%。两位数的增速对于移动电话普及率已达25.9%的国内市场来说是一个鼓舞人心的数字。另一调查机构赛诺也认为,今年国内手机市场容量将比2004年增长28%,预计全年将销售手机8300万部。
赛迪顾问分析师蒋利峰表示,2005上半年手机市场增速的回升一方面得益于百万像素手机、MP3手机等创新功能手机的热销带动了换机速度,另一方面也受益于包括两大运营商在内的手机产业链对低价、超低价手机的充分供给。今年上半年移动、联通分别针对新兴用户推出了捆绑话费的超低价手机战略,对手机销售促进颇有裨益。
业者表示,一线企业市场份额的攀升与其进一步调整产品、价格和渠道策略密切相关。从2004年开始,诺基亚、摩托罗拉便不断针对低端用户和手机新兴市场推出低价手机,同时不断扩大渠道直供范围,对原来依靠价格优势和渠道优势的国产手机遭受了巨大的打击。
据赛迪顾问统计,名列国内手机销量前三甲的诺基亚、摩托罗拉和三星占据了上半年国内市场约38.04%的份额,而赛诺的数据则更可观,达到42.3%。但与此对应是国内企业份额的下滑。波导虽仍位列排名第四,却首次从10%以上的一线梯队跌落下来,并且二季度比一季度的下降趋势明显。
在国产手机市场份额不断下滑的情况下,国内手机企业本来已经摊薄的利润受到严重打击,TCL集团、ST托普、波导股份、夏新电子……一些以手机为主要利润来源的上市公司纷纷发出上半年业绩预亏公告,更有一些企业退出了手机界,徒剩一团糟的债务等待处理。据悉,中科健拥有15.2亿元人民币的巨额亏空,即便能通过资金重组暂度难关,要在竞争激烈的手机界真正复苏,希望也十分渺茫。
经验人士表示,国际手机企业在低端市场求量而在高端市场求利,而国产手机因为只在低端市场求微利,当这部分微利都被摊薄的时候,自然就无利可图了。为此,诸多业内人士都在担心国产手机厂商的未来出路。
关于国产手机的出路,业者认为,国产手机必要的规模是必需的,但是过于庞大的规模并不一定有利于竞争,尤其是平均机价非常低的情况下,做得越多赔得越多。
目前国产厂商普遍机价在1000元以下,而在1500元这个层次基本上是失守的态势,对于下一步的市场竞争非常不利。反观洋品牌,比较注重产品结构的合理性,争取每种机器都能赚到钱。像索尼爱立信,其平均机价甚至在2000元以上,市场营销做得非常出色,三星也是如此。由此看来,惟有维持在较高水平的价位才可能让手机厂商获得更多的利润空间。
在高端市场求利方面,做的较为成功的国产厂商CECT,目前主要的利润来源在于中高端手机。CECT方面也宣称,这些手机代表了CECT的真正水平。
CECT认为,极大地扩张市场规模虽也能获利,但是利润就会在这种扩张中流失掉,例如库存、备件的压货,还有价格上的妥协等。在CECT看来,国产手机发展水平还没成熟到大举进军海外的时候,国内市场还有很多领域值得用心去做,例如控制规模,提高平均机价都能使企业盈利。
虽然国产手机唯一出路并非一定集中在提高机价之上,但多数市场人士都意识到,国内手机厂商已处于一个关口。在连续的市场份额下滑之后,国产手机又退到了最初的那条生死线上。而且随着台资、外资手机资本的突进,更加大了国产手机复起的难度,国产手机厂商能够呼吸的空气也显得越来越稀薄。国产手机如果不能在短期内扭转市场颓势,在手机产业一系列泡沫破灭的环境下,销售乏力、资金链断裂、银行追债等连环问题的组合,将足以让更多手机企业遭遇致命伤。
电话:0755-83291727
邮箱:hanying@hqew.com
下一篇:微硬盘市场遭蚕食 经销商急寻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