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美梦破灭 首钢会“芯”痛吗?

来源:天极网 作者: 时间:2004-11-09 17:11

     (华强电子世界网讯) 首钢的芯片梦想可以说是衔玉而生的,2000年12月底,由首钢总公司、首钢股份、北京首钢高新技术有限公司与美国AOS半导体公司、美国BVIDEBORAH半导体公司及美国JOSHUA半导体公司联合发起设立的北京华夏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项目正式开工建设,计划投资额达13.35亿美元(约110亿元人民币),预期建成后年销售收入达50亿元。
    
      首钢股份公告称,该项目4.3亿美元注册资本金中,北京市政府提供15%,并提供零地价以及国家支持微电子产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首钢股份拟投资约2.5亿元,占6.97%股份,美国AOS公司表示了投资1亿美元的意向,BVIDEBORAH半导体公司也表示要投资1亿美元。
    
      就是这样的拥有政府极度倾斜的优惠政策、总资产达600多亿元的首钢总公司庞大现金流支持的项目,就在前不久,戛然而止了。
    
      

当上市变得遥远

    
      首钢在宣布组建华夏半导体股份,上马8英寸芯片的时候,号称这是首钢进行战略性结构调整的重要一步,首钢总公司寄望高新技术产业将来可以占到总产出的一半左右。
    
      据首钢股份的公告称,首钢之所以中止了8英寸芯片项目,原因是美国AOS公司放弃了对华夏半导体的投资。但是仅仅因为一个仅占7%左右投资者的放弃,就彻底停下这个号称要肩负首钢转型使命的项目,似乎难以让人接受。
    
      首钢决定要上8英寸芯片的时候是在2000年,这一年,全球芯片产业销售收入为2000亿美元。在所谓的华夏半导体公司的规划上,首钢安排了庞大的资本运作计划,首先是设立了功能强大的资本运营部,同时还积极投资证券公司,与国际投行也保持着密切联系,甚至在芯片项目的合作方的选择上,也考虑了对方是否有上市经验。
    
      但是就在随后的2001年,全球芯片产业全线低迷,全球芯片产业销售收入不足1400亿美元。在这种情况下,"华夏半导体股份"变成了一个"梦想",而包括美方在内的投资者"果断"的放缓了造梦的步伐,AOS撤了,BVIDEBORAH撤了,首钢开始"寻找"新的合作伙伴了,只是这种"寻找"竟然花了两年多的时间。
    
      而到了2004年,在芯片产业这一个高潮期将尽的时候(芯片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行业,存在着独特的"硅周期"。每个周期来临的时候,整个产业与市场都会出现大起大落。IDC对2005年全球芯片销售的预测称,全球芯片市场明年将下滑2%;"全球半导体贸易统计"组织称,对于2005年和2006年,没有迹象表明半导体销售将会出现强力反弹),"上市"显然将更加难以把握。首钢在这个时候宣布正式放弃8英寸芯片项目,时机把握的可谓精准,在这种情况下,分析人士对于首钢放弃8英寸芯片业务的判断,只会有一种,那就是英明。
    
      但是我们来看看中国芯片产业的实际,国内权威预测表示,2010年我国芯片总需求将达到500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的集成电路市场之一,到那时,每年进口集成电路将从现在的201亿块,上升到600亿块,相当于现有生产能力的20倍。而国际上的预测更加乐观,Dataquest表示,未来5年中,中国大陆的芯片市场将以15.9%的年增幅成长,而台湾的增长率为5.3%,全球为9.6%;而美国电子电机工程协会和香港工程协会院士高秉强则认为中国芯片市场将保持年平均增长率25%,2010年整个中国芯片的需求量将达到1000亿美元,占世界市场的15%。
    
      但是这些乐观却并没有阻止住首钢撤退的脚步,这样的结局不禁要让人怀疑首钢上马芯片项目的真实目的了,甚至要让我们开始怀疑首钢在华夏半导体成立后的两年间所作的"寻找"合作伙伴仅仅是一种姿态,一种"佯攻"。
    
      
政府推动投资的尴尬

    
      我们见惯了如托普一样的企业为了上市圈钱而编造种种故事,那是因为它们因此获得巨大的利益,但是对于首钢这样的大型国企,给自己画一个芯片巨鳄的肖像也是单纯为了圈钱吗?笔者以为,恐怕并非如此。
    
      北京一贯以几个中心自居,政治中心、科技中心、文化中心、经济中心都是印在北京名片上的头衔,中关村则是北京拿来形容自己在IT领域中地位的说辞,但是在芯片领域(不管是设计,还是加工、封装)中关村却没有成为真正的中心,上海、苏州在芯片领域的优势是有目共睹的。
    
      我们注意到首钢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的另一个身份是中共北京市市委委员,而北京市《"十五"时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中则明确写明,要大力发展北方微电子产业基地(华夏半导体公司所在地),发展规划是:该基地由集成电路工艺技术研发中心、集成电路设计公司、集成电路设备材料研制生产中心和集成电路生产基地组成。用5年或再长些时间,建设若干条8英寸0.25微米以上水平的生产线。依托有关科研院所的研究力量,通过10年的发展,建立起国内研发设计水平最高、生产能力最强的微电子研究开发和生产基地之一。这些规划与首钢8英寸项目对外公布的前景描述几乎完全一致。
    
      但地方政府有了强烈的发展愿望,当地方政府还能完全有效的控制当地国有企业的时候,这些企业将无条件的服从地方政府的发展规划。
    
      既然当北京要求保护环境时,首钢就能压产200万吨,而根本不考虑钢铁价格与需求都在升温;那么,当北京市要求成为全国的"知识经济基地", 而又认为芯片是IT领域的核心产业时候,首钢"上马"最先进的8英寸芯片生产线还难理解吗?
    
      首钢芯片的无疾而终,如果要怪就怪地方政府在发展中以小搏大的"金融思维"吧,明明只能拿出1元钱,却想干成10元钱的事;如果还要再怪的话,那就怪"东风不与周郎便"吧。
    
    
欢迎投稿和提供新闻线索,欢迎您的建议或批评。
     电话:0755-83687741 E-mail:hfq2001@hqew.com

    
(编辑 甘心)

相关文章

资讯排行榜

  • 每日排行
  • 每周排行
  • 每月排行

华强资讯微信号

关注方法:
· 使用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 搜索微信号:华强微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