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单核消亡双核普及 三大悬疑共存

来源:慧聪网 作者: 时间:2005-05-17 17:40

     (华强电子世界网讯) 随着64位AMD双核皓龙处理器的发布,一场双核演义拉开了序幕。然而,双核仅仅只是个开始,真正将走上历史舞台的将是“多核”,以频率为主导处理器时代已经宣告结束。
    
     这是划时代的一年。而未来的几年里,我们将要一一关注的是——
    
     Gartner也预计,至2007年年底,双内核处理器将完全普及。也就是说,单核处理器将在2008年消亡。从现在,到2007年年底,双核依然面临着众多未知数。
    
    

谁将是最大赢家?

    
     Intel特意赶在4月18日发布了其用于桌面PC的双内核处理器——Pentium D及Pentium 至尊版。
    
     三天后,4月21号,AMD发布了面向服务器的双内核Opteron处理器,AMD宣称,先期为可支持8路系统的800系列,5月末会有低端的支持1到2路系统的200系列。
    
     在X86架构双内核产品发布上,Intel似乎抢了“头彩”,但实际上它多少也会有些无奈:服务器用户对双内核技术的需求要比桌面PC用户强烈,或者说前者可更快、更明显地感受到双内核技术所带来的性能提升,因为原有支持SMP的软件可以照常使用在单路或多路双内核处理器系统上并发挥双核的优势,大量的多任务、高密度计算也将充分挖掘双内核的潜力,而桌面计算领域还没有什太多迫切需要双内核支撑的多线程应用及现成的针对双内核处理器进行优化的应用软件,可AMD恰恰先在利润丰厚高达61亿美金的X86服务器层面引入了双内核技术。果然,5月11日,AMD推出了双核皓龙。
    
     双核乃至多核,对长期以来跟随在Intel后面的AMD是一个机会。
    
     实际上,AMD早在设计K8内核之初,就已经预留了对双内核的支持,所以现在我们看到的双内核Opteron处理器的管脚数目、甚至封装形式都与原有的单内核Opteron处理器一致。也许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底气,AMD才在5月11日祭出了“真双核”的说法。
    
     不过这种说法多少有些一厢情愿,因为不同厂商的双内核设计方式说到底也是殊途同归,不存在真伪问题,“真双核”真正要表达并可为更多人接受的含意应当是:在架构上可以更有效地发挥双内核的优势。
    
     理论分析和初步的测试已经验证了这一含意:AMD的双内核设计是两个处理器内核通过共同的系统请求接口和交换矩阵电路,与集成的内存控制器和1至3条HyperTransport通路相连,在形成多路系统时,不存在对系统总线带宽和内存带宽的争抢瓶颈,目前在8路系统以下,越是多路则越能体现AMD双内核架构优势;根据不同的应用,多路双内核Opteron系统的性能表现要大大超越多路单核系统。
    
     也正是因为基于K8架构的双内核优势将更显著地体现于多路系统,所以AMD抢先在服务器处理器上引入双内核技术。Intel也并不讳言,坦称在这方面“落后AMD 9个月”。
    
     但业内人士认为,“这一次Intel也十分敏锐和有策略”,Intel先选择桌面和移动处理器“动手”,率先发布,既避开了AMD的锋芒,有抢了哪怕可能只是名义上的“头彩”,也具有扬长避短的意义:在单处理器的桌面和笔记本电脑平台,Intel双内核处理器在架构上的瓶颈并不明显,相应应用更不容易激发这种潜在瓶颈;由于可引入AMD处理器不具备的超线程技术(Pentium至尊版),而此技术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多线程处理能力,所以尽管效能不如双内核技术,但至少有锦上添花之效。
    
     让AMD在此事件上占领先机的还有让Intel感到些许难受的说词,“双内核Opteron的功耗较低,且在封装接口上与单核版本一致,用户由单内核系统升级为双内核系统时,不需要改动电源、处理器插槽等,只需刷新BIOS即可完成,不必担心以往投资的浪费(对主板厂商等也是如此)”。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AMD与Intel都认同,X86处理器的性能提升已不能指望主频,因为那会带来功耗、成本的上升,而性能提升幅度却较有限,所以转向双内核乃至多内核才是未来处理器的发展方向。
    
     因此无论是服务器型、桌面型还是移动型,二者的处理器都将向双核过渡,只是时间表有所不同,除了如上述的AMD、Intel分别先在服务器、桌面平台“动手”外,AMD的桌面型双内核处理器Athlon 64 X2将于6月份上市,双内核移动处理器预计于2006年推出;Inte将于年底发布双内核安腾处理器,双内核Xeon处理器将于2006年第一季度推出,代号“Yonah”的双内核移动处理器预计今年年底推出,2006年初实现量产。当然产品定位也有所不同,AMD Athlon 64 X2处理器主要面向准专业市场与数字媒体应用,但AMD认为多线程游戏在短期内不是桌面PC的应用模式,所以Athlon 64 FX系列尚不会加入双内核技术,而Pentium D及Pentium 至尊版则把游戏也作为一个重要的应用。
    
     AMD、Intel分别在不同的产品领域打响了双内核的“第一枪”,但最终谁能取得丰硕的战果则是另一回事,双核并不是处理器的全部,处理器的性能也不是决定市场成败的惟一因素,操作系统与应用软件的支持、下游厂商的合作、需求环境、营销策略等等都将起到重要作用,在明年年中微软发布推“长角”系统之后乃至等到明年年底或许才可以看出一些眉目。
    
     那么,谁将是双核时代的最大赢家?Intel、AMD抑或是另有高手?
    
    
如何站队?

    
     双内核要想真正在快车道上飞驰起来,还要得益于AMD与Intel的竞争:目前X86双核处理器的良品率还比单内核产品低不少,但随着工艺的成熟、65nm制程的引入、成本的下降,二者双核产品价格终究要向单核产品靠拢乃至双核取代单核——事实上,Intel将双核Xeon发布推到明年,也与考虑到届时65nm转换完成、成本及功耗更容易控制有关,而AMD为抢占X86服务器市场而先推出90nm制程的双核Opteron,也属韬略之举。
    
     Intel 看来对于双内核的普及更显得乐观,认为至2006年年底,70%的服务器芯片、至少80%的台式机、笔记本电脑芯片都将是双内核型的。
    
     而相应的,在服务器领域,由于两个X86巨头及IBM、HP、Sun等都在力推X86双内核,所以X86服务器会更多地侵蚀部分原属于RISC领地的高端服务器市场,一些原来的高端用户可能也会更多地倾向采用由低端X86服务器构建的集群系统。
    
     Intel刚刚启动了软件开发支持项目即软件联盟,与开发商共同解决面临多核、64位计算时出现的问题,这显然也有一些抢占市场的味道;AMD则与全球的微软技术中心(MTC)展开合作,使采用Opteron系统的企业用户可以获得充分的优化支持。
    
     曙光是AMD的“铁哥们”,在国内的服务器厂家几乎都充当Intel的“超级Fans”的时候,曙光率先与AMD在64位上展开合作,开始AMD在国内服务器市场上的“破冰之旅”。在AMD发布双核技术的Opteron 200和Opteron 800系列处理器后,曙光公司第一时间内发布了10款从2路到4路到8路等适应不同应用需求的双核服务器新品,并于5月份开始排产供货。
    
     曙光与AMD的渊源上溯当年AMD大中华区总裁郭可尊曾经在中国国家智能计算机研究中心和中科院计算所的任职,而中科院计算所正是曙光的股东。在5月11日的AMD双核芯片的发布会上,曙光公司总裁历军以及销售总监等出席了大会。历军说,针对双核服务器的推广,曙光已经制定出一系列的措施和计划,包括在曙光的双核升级计划当中,曙光将为不同行业的不同客户提供双核服务器的试用,针对不同应用领域开发双核的解决方案,建立行业的解决方案中心。双核升级计划还包括各类的促销活动和体验行动。
    
     除曙光以外,更多的业内厂商是“脚踩多只船”。
    
     惠普刚刚推出了基于双核的服务器产品。当记者问到未来惠普服务器当中Intel和AMD各占多大比例时,惠普亚太区工业标准服务器产品部产品董事长Tony Parkinson 说,惠普采用AMD的“皓龙”和双核并不意味着“顾此失彼”。惠普同时采用Intel和AMD处理器,最后的赢家将是客户,“因为客户将有更多的选择。”
    
     SUN、IBM也宣布支持AMD双核皓龙处理器,并已经推出相应服务器。但IBM代表缺席大会,AMD相关人员称IBM代表本已经确认到会,但临时有重要的客户会议不能参加。
    
     “全球前四大服务器厂家中有三家已经和AMD合作。”AMD公司大中华区副总裁王正福不无自豪地对记者说。这确实很大的进展,原来仅仅闻名于DIY市场的AMD,去年在中国的品牌台式机上取得大幅度的进展,今年则期望于在企业级市场有所作为,打破Intel处理器上垄断的地位。
    
     戴尔是四大服务器厂家中唯一没有采用AMD处理器的厂家。“戴尔为什么不和AMD合作?”王正福笑着说,“那你得去问问戴尔。”但他也透露,AMD一直在不断的与戴尔做沟通。
    
     根据相关人士透露,为与国内其他服务器企业建立合作关系,AMD中国区的高层不止一次拜访过浪潮等公司。而从这次AMD双核芯片发布会各家服务器厂家出席人员的名单可以看出,浪潮、方正、微软等厂家高层的名字列入了VIP名单中,联想、华为等也派人出席了大会。这些企业的重心也许还在Intel那边,但有一只脚已经开始试探性的伸向AMD。
    
     除惠普、IBM、Sun外,Cray、Supermicro、Egenera等多家国际计算机厂家亦同时推出了基于AMD双核处理器的系统。而包括Solaris 10和兼容双核心的Linux操作系统,都针对AMD64位双核心进行了专门的优化。包括操作系统、开发软件、数据库、IT基础设施和图形设计工具供应商在内的30多个战略性软件合作伙伴表示对双核皓龙的问世表示支持。
    
     在两大处理器厂家纷纷奔向双核的时候,整机厂家的站位将导致两家力量的此消彼长,但从目前来看,大部分的厂家遵循的是“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将面临哪些困难?

    
     事实上,双核处理器技术还给软件厂商带来了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即如何计算软件授权。按CPU个数收取软件授权费用是一种很常见的方式,计算的方式通常是统计系统中插有CPU的插槽个数,对于单核处理器,插槽个数就是CPU个数。而双核处理器事实上是两个处理器,按照以往的计算方式是否合适?
    
     对于软件厂商发放软件许可证是应当依据内核还是芯片数量,各厂商策略不一:微软是一如既往的看法,无论是多核、单核系统,高端产品还是低端产品,64位架构还是

相关文章

资讯排行榜

  • 每日排行
  • 每周排行
  • 每月排行

华强资讯微信号

关注方法:
· 使用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 搜索微信号:华强微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