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芯片业资金链调查 绷紧230亿美元资金链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 时间:2003-11-27 17:06

     (华强电子世界网讯) 未来10年计划总投资10亿美元的英飞凌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正在大兴土木,这家封装测试工厂是为旁边的台联电“私生子”和舰科技提供下游制程的企业。
    
      德国芯片企业英飞凌(Infineon)今年刚被知名市场调查机构IC Insights评为全球第七大半导体供货商,它的落户苏州是国内芯片业界最近的投资盛事。
    
      业内人士称,英飞凌从苏州获得了1亿美元的财政配套资金,还可以从当地银行拿到占总项目投资30%~50%的贷款。
    
      英飞凌苏州工厂只是内地芯片热的冰山一角。京、津、沪、苏、浙、粤、闽、川等地已建了20多条生产线。信产部的一位知情者说,“至少还有十几个省市提出要上线,而且热情都很高”。
    
      我国目前在建的生产线有:12英寸1条,8英寸7条,6英寸4条,5英寸1条。拟建的生产线有8英寸6条,6英寸8条,5英寸1条。以6英寸生产线资金投入4亿美元,8英寸10亿美元,12英寸25亿美元计算,建成这些线需要资金230多亿美元。如果按照英飞凌在苏州享受到的优惠政策——财政支持占总项目投资的10%,银行贷款占30%计,建成这些项目,至少需要总计92亿美元的财政和银行贷款。
    
      除了巨额资金缺口,在地方政府优惠政策和资金扶持下的芯片企业,将面临同质化剧烈竞争的前景。据统计,在各地“十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中,集成电路产业的同构性达35%。
    
      

贷款机制换汤不换药

    
      芯片企业的融资渠道不外乎国内银行贷款、产业基金、风险投资、上市等几种。“全球半导体市场整体在走下坡路,而我国的技术落后。在这个时候,风险投资是不会在技术不领先、投资过大、产出不明确的情况下投资的。其次,芯片行业的技术已经很成熟,生产线已经饱和,或者说供大于求,高额回报期已过,要求降低成本。芯片行业技术换代频繁,设备高速折旧,一般是三年的暴利期。过了三年以后,这些设备都是很便宜的。如果我们还是新投入,还要提折旧,再加上人工费,可以想象我们的成本有多高。”一位金融专家分析。
    
      对于高端的芯片制造技术和设备,美国等发达国家对我国实行严密封锁。由于高投入高风险,市场化的融资不会选择这个产业。这个同时也是高利润的产业关系到国家战略,银行贷款现在成为国内通行的融资渠道。
    
      上海浦东新区政府有关人士告诉记者,鉴于908、909工程(国家发展微电子产业20世纪90年代第八个、第九个五年计划)的经验,对于芯片产业,国家财政不再拨款;即使拨,也是以公司投资的形式出现,国家还可以拿出土地折价入股。银行贷款的前提是企业要有相当大的国际融资。“不会有什么损失的。”
    
      但实际的操作经常逾越界限。
    
      一位曾经在商业银行工作过的金融界人士告诉记者,对于投资较大的外商独资或中外合资企业,一般规定了外资到位年限、每笔外资到账的最小数额。但银行往往不等外资到位,贷款就已经放下去了。
    
      仅以曾经号称国内最大的封装企业——泰隆半导体为例,3年来,这家外商独资企业实际到账外资仅1300万美元,土地、厂房建设全部由内资解决;而泰隆向上海银行、交通银行共贷款4亿多元。
    
      英飞凌在苏州拿下了200102.88平方米的土地。知情人士的说法是,苏州给英飞凌开出的土地出让价格是10美元/平方米。
    
      国内芯片代工企业老大——中芯国际享受的待遇更是非同一般。据业内人士介绍,中芯之所以在北京建国内第一条12英寸生产线,与北京市政府对中芯的支持有很大关系。“北京市政府通过组织公司对中芯的12英寸芯片厂有间接的投资。”该人士说。
    
      总投资60亿美元的宏力项目,第一期贷款总金额8.3亿美元,由7家银行组成银团,纯由中资银行操作。
    
      “芯片行业最根本的问题是,银行在商业化,而芯片又被定义为不得不发展的产业。那么银行在其中又回到了计划经济中拨款的角色,但他的名称是贷款。”金融专家分析。
    
      
二手设备算作投资款

    
      “境外公司把二手线拆过来我们又不能说不允许。拆线和全世界采购的概念是一样的。企业只要把生产线建起来,你没有办法限制这个线一定要最新的设备。一条封装线最起码要3亿到5亿美金。但旧的就没法算了,因为封装设备3年折旧为零。如果这套设备在马来西亚已经运营3年了,那么它应该折旧为零。但旧设备入股的时候还是按照3亿美金来计算的。”浦东新区政府的有关人士说。
    
      而飞索半导体(苏州)有限公司的总经理说,国内芯片生产企业,包括飞索的设备一般都是二手的。因为引进新设备会受到美国等国家的限制。
    
      曾经是上海市重点工程的泰隆半导体,把日本作为废品处理的旧生产线算作2300万美元投资。
    
      浦东政府人士的看法是,“评估不是我们做的,由企业自己评估。比如英飞凌到苏州去,是为了给苏州的和舰配套。哪怕这条线只有100万美金,但必须满足与和舰配套的生产量。所以企业讲多讲少没多大关系。因为第一,外资我们吸引到了。第二,我们解决了当地的就业问题。第三,我们有个产业过来了。对政府没什么损失。而且由于涉及国际关系问题,外资背景的芯片企业的融资不能公开。因为美国对8英寸以上的生产技术、新设备对中国严密封锁。”
    
      某银行信贷员反映的情况是,对旧的芯片设备的评估,国内评估部门并没有经验。有时甚至拿外资企业当时购买机器的发票作为依据。而且评估机构的收费是依照设备的评估价格按比例收取。
    
      曾有媒体报道,即便是以旧设备作为投资的、有民间资本和外资介入的“高新技术”产业,仍然会得到银行贷款及各种融资的关照。在无锡新区信息产业科技园,每一个大型外商投资项目,中资银行按与对方出资额1∶2或1∶1的比例进行配套贷款。在北京,对高新技术产业大项目,政府财政均拿出15%的项目启动资金。
    
      
绷紧230亿美元资金链

    
      极端的例子是,目前陷入停顿的泰隆半导体(上海)有限公司,如果没有下家接盘,银行就只能收回土地和厂房。对层高6米、钢结构的专用厂房,银行几乎不可能出租或出售。
    
      各地为引得高新产业,争相在地价、税收、电价等方面进行无底线的优惠政策大赛。江苏省无锡市新区信息产业科技园的一位管理人员说,无锡一亩地的开发成本在22万元左右,而卖给外企每亩不过5万元,有的甚至是白送。
    
      在合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如果真的是上芯片封装生产线,不要钱也可以”。“倒挂”缺口由财政补贴,或通过提高民用房地产土地使用权转让金来补偿。
    
      上海某银行信贷员认为,政府批给企业的土地帮助他们从银行掘到了第一桶金。今年8月21日,国土资源部出台了《关于严禁非农业建设违法占用基本农田的通知》,严禁通过调整县、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擅自改变基本农田的数量与布局,规避报批占用基本农田。隐瞒不报的开发区、园区,今后一律不予承认。这是9月国土资源部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印发〈开发区(园区)清理整顿核查统计表〉的通知》中作出的规定。
    
      金融机构进入一个新产业时风险增加。
    
      对于银行来讲,在放贷的时候得到充分的信息至关重要。银行必须知道行业情况,在放贷时,上海乃至全国有几条生产线在建,生产线建成后的发展等等。但采访中上海一些银行的人士认为,国内商业银行目前还没有足够多胜任的专业信贷员。
    
      “就我个人与一些银行的接触,他们对投资IC产业都很感兴趣,但兴趣主要来源于当地银行行长和政府对产业和商机的渴望,银行对IC产业并不了解,更多的是为了投资而投资。”国泰君安的行业分析师说。
    
      “大项目对未来有没有好处?很多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总有一天是有危机的。”一位金融专家认为。
    
      国内专业化的中外合资信用评级机构,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近期向银行发出示警:谨慎介入芯片产业。“原因是国内芯片市场的反弹速度没有预计的那样好。”中诚信的人士说。
    
      而在去年,中诚信已经把曾经号称“国内最大的芯片封装测试企业”泰隆的信用评级下调为CCC。
    
      芯片产业的资金链开始绷紧。
    
(编辑 汪风)

    
    
    

相关文章

资讯排行榜

  • 每日排行
  • 每周排行
  • 每月排行

华强资讯微信号

关注方法:
· 使用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 搜索微信号:华强微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