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前瞻: 2004闪存变局

来源:华强电子世界网 作者: 时间:2004-01-14 17:14

     (华强电子世界网独家报道) 2004年初闪存市场虽不如03年下半年炒的那么火热,但高价市场依然吸引大批经销商问津。得到最新消息,目前深圳元件市场的NAND闪存现货价分别为:32M 76元/片、64M 170元/片、128M 275元/片、265M 470元/片。
    
     虽然供货渠道艰难,但经销商依然紧盯闪存市场不放。据悉,2004年手机市场对存储卡的需求将增长10倍。2003年前U盘主要在亚洲地区使用较多,其中中国U盘的销量超过600万个,统计数字还不包括走私部分。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欧美U盘市场快速成长。另外,2004年随着笔记本电脑的快速成长,软盘的市场将被彻底取代,U盘的市场将会有更大的成长,中国市场的需求至少到1000万个至1500万个。如此大的潜力市场,难怪经销商跃跃欲试。
    
     元旦前夕部分囤货商为节前套现,开始批量抛货,供应紧缺稍得缓解的现货市场,行情立刻受到波动,价格最稳定的32M闪存芯片很快从90元跌至76元一片,其他容量闪存也分别出现10-20元不等的降价现象。但之后价格并没有继续回落,市场又一阵平静。
    
     闪存市场继续持续供应量只能满足2/3需求量的现状。作为闪存芯片的主要生产厂家韩国三星和日本东芝虽一再扩大产能,但只两家大公司支撑全球市场需求量,不难想象消费市场因价格受制和技术受制所带来的被动。
    
     虽然AMD和富士通适时宣布合资组建FLASH公司,共同专注于闪存芯片的生产;三菱也已经与日立联手开发出128MB闪存芯片,现代公司紧步后尘顺势杀入,而东芝则改为以生产消费电子产品芯片,尤其是高容量闪存芯片为主,但是遗憾的是,等待新的闪存生产技术应用和量产则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半导体行业复苏促进产业变局,而行业内部闪存市场也开始业内变局。一方面,NOR和NAND两种不同存储结构的较量开始分野。Intel和AMD两家公司制造的NOR闪存占据闪存市场80%的份额,东芝和三星两家公司生产的NAND闪存正在不断扩大市场份额。据iSuppli估计,NAND闪存2003年的全球销售额将达到35.3亿美元,较2001年增长三倍以上,而同期NOR芯片的销售额预计将从68亿美元降至47.6亿美元。相比之下,NOR闪存的速度快,但存储容量低于NAND,这也是NAND闪存迅速增长的主要因素。
    
     另一方面,从NAND闪存市场看,分食者不断争加。据悉,全球NAND闪存芯片厂商只有六七家,东芝是NAND闪存技术的开拓者,而三星在这一市场则后来居上,两家公司共同占据近90%的市场份额。迫于三星咄咄逼人的发展态势,东芝开始加紧扩张生产线,新近投资2000亿日元(合18亿美元),与美国数据存储商SanDisk联合建立合资企业FlashVision,将比计划提前一至两年批量生产闪存芯片,目的是扼制三星的成长势头,以便在全球闪存市场上巩固其主导地位。
    
     再则,潜在的危机也是个不小的威胁。目前,闪存芯片是数码产品最理想的存储介质,但并不等于闪存可以永远称霸存储市场。市场上的数码相机和MP3使用的存储介质多以闪存为主,容量一般不超过1G。随着用户对存储容量的需求不断提升,IBM、创新、日立等公司相继推出体积更小的下一代微型硬盘,1英寸直径,1GB容量,既可作为大多数高端数码相机的存储介质,也能应用于众多数字影音设备,可从支持CF插口的终端或数码相机上直接读取数据,也可借助于PC卡转接器,插到PC或读卡机上使用。微型硬盘的性价比远远高于闪存卡,据业内人士分析,以单位成本计算,微型硬盘要比闪存卡便宜40%以上。微型硬盘的崛起也让闪存卡面临技术升级的挑战。
    
     业内人士指出,2004年开始,闪存的替代产品将陆续问世。目前,可替代闪存的产品正在研发之中,主要有:利用磁荷来储存数据的磁荷随机存储器;构造类似DRAM的铁电体存储器ferroelectric RAM;polymer 存储器,以及摩托罗拉研发的硅纳米晶体等等。闪存也开始面临被“淘汰”的可能。
    
     闪存市场如火如荼,一番变局又牵动了众人的心。众人在期盼三星、东芝扩充产能的同时谁也没有怀疑它所带来的商机,但价格受制、供应受制总有点让经销商施展不开手脚的感觉。市场是大家的,技术却是三星的,看着三星的脸色行事,经销商心里多少有点不舒服。但试想,如果技术不受限怎会有站在别人屋檐下的尴尬?
    
    

(编辑:舒艺)

相关文章

资讯排行榜

  • 每日排行
  • 每周排行
  • 每月排行

华强资讯微信号

关注方法:
· 使用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 搜索微信号:华强微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