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头到中国研发 我国IT业得到什么?
来源:中国计算机报 作者: 时间:2002-09-14 01:42
(华强电子世界网讯) 在英特尔中国软件实验室,员工平时玩的都是三副以上的扑克,总经理王文汉吃惊地发现“对手们”竟然能够记住每一张牌。高素质的人才就是如英特尔、微软、IBM、Sun、惠普和戴尔等等国外IT巨擘在中国设立研发机构的初始动力。而随着这些研究机构逐步成为国际IT企业全球研发工作的重心,我们更需要思索的是,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的IT产业得到了什么?
从上个世纪90代初起,包括英特尔、微软、IBM、Sun、惠普和戴尔等等在内,国外IT巨擘在中国设立产品研发中心或者研究院的热情不断升温。实际上,中国已经悄然成为这些国际IT企业研究和开发工作的重要阵地之一。这表明我国的IT产业正从产业链的下游向上游挺进,而中国也正在朝着世界IT研发大国的方向前行。
英特尔借脑中国
英特尔中国研究中心董事容志诚回忆道,1998年5月英特尔董事长葛鲁夫访问中国的时候,惊喜地看到中国市场成长很快,而且有大量的人才在推动IT产业的发展。半年后,英特尔中国研究中心由英特尔首席执行官贝瑞特博士亲自宣布成立,研究人员编制达到100人。这是英特尔在亚太地区设立的首家从事前沿科技基础研究的机构。
更早在1993年,英特尔公司就在上海设立了英特尔中国软件实验室,它是跨国公司在中国最早及最大规模的软件研发机构之一,主要负责为英特尔芯片和平台开发更好的软件,同时承担向中国市场转移英特尔研发成果的任务。如果说建立软件实验室的前提是英特尔在华业务的增长,那么,最关键的起因便是中国的人才。该实验室现有130位工程师,其中绝大多数都是从中国的重点院校中百里挑一的博士、硕士高才生。
品牌效应是跨国企业吸引中国人才的杀手锏。英特尔中国软件实验室总经理王文汉博士透露,英特尔这块招牌在组建中国软件实验室的时候非常好用,他们可以从最好的学校中挑选最优秀的人才。因此员工的素质非常高。他举例说,平时在一起玩扑克时,员工们都是玩三副以上,他吃惊地发现“对手们”竟然能够记住每一张牌。其实,这种本事并不是高学历科研人员的专利,但它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英特尔对中国优秀人才的肯定与赞扬。
微软为人才而心动
无独有偶,比尔?盖茨1998年来中国访问期间也禁不住动了在中国开展计算机学科基础研究的念头。半年后,由著名科学家李开复掌门的微软中国研究院在北京成立。
Sun中国工程研究院院长宫力博士就表示,从成长速度上来说,中国工程研究院是Sun全球研发机构中发展的最快的。
最打动微软的同样是中国出色的人才。盖茨在国内大学做演讲以及鲍尔默和国内大学生的交流,都为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年夏天鲍尔默访华的时候曾告诉记者,他来华十多次,让他印象最深、感触最多的一次,就是和清华学生的交流。直到现在,鲍尔默仍然在通过e-mail回答清华学生的问题。国内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问时不拘一格的方式和方向都让人吃惊,也深深打动了微软的高层人士。
其实在同一时期,亚洲的很多国家都承诺,如果微软在其境内设立基础研究机构,当地政府将承担一半投资费用、并提供一系列优惠政策。此后很长时间中,类似的承诺在许多国家不绝于耳。但几年下来,微软不为所动,而且在2001年将微软中国研究院实实在在地升级为微软亚洲研究院。
Sun由中国到全球
Sun中国工程研究院掌握其公司的核心技术,从而使自己一开始就站在一个很高的起点上。Sun中国工程研究院院长宫力博士介绍说,Sun中国工程研究院有三个宗旨:一、成为Sun全球研发的中坚力量;二、满足中国市场的需要;三、通过与中国公司的合作,推动中国软件产业的提高。这三方面不但包括了中国市场的需求,也强调了中国工程研究院在Sun全球研发中不可替代的地位。
现在,宫博士的职权范围并不仅仅在中国,而是由产品决定。因为工程研究院的工作主要是面向全球的,有很多针对国外市场产品的研发都是由中国工程研究院主导来完成,所以即使产品卖到美国,也是由中国工程研究院来负责。从这一点,我们不难看到,Sun中国工程研究院实际上就是Sun公司从硅谷中延伸出来的具有同等地位的研发机构,是可以主导产品开发的环节,而不是仅仅从事一些最外部、最边缘的研发。
[page]
连锁反应
先行者在中国取得了丰硕成果,而自身所处地位也迅速攀高。由此激发了更多跨国公司在华进行研发的热情。其中便包括今年刚刚成立中国研发机构的惠普和戴尔公司。
惠普公司于今年5月份在上海成立了惠普中国软件研发中心。该研发中心直属美国总部研发中心,是惠普在全球的第四个研发中心。研发中心将在产品开发方面迅速拓展自己的业务,主要业务是向金融服务业、电信业和制造业提供企业级解决方案。研发中心具有双重身份:既是惠普全球研发中的一环,也直接服务惠普中国业务部门。
今年7月份,戴尔中国设计中心(CDC)在上海长宁区多媒体产业园成立,成为戴尔首家海外研发机构。它将在产品设计、工程和检测方面大力支持戴尔公司以客户为中心的全球领先技术。设计中心将首先吸纳270名技术人才,并会在几年内将技术力量扩大到1000名。戴尔中国设计中心董事总经理肯兰赦在成立大会上表示:“我们相信以戴尔的技术与知识,加上中国的发展速度与人才资源,戴尔中国设计中心可望在最短的时间内向市场提供最新的产品。”
市场的诱惑
虽说不少大公司的研发,尤其是基础性研发没有与所在地区的销售任务直接挂钩,但一国均衡发展的市场和产业,仍是吸引研发驻足的重要条件。
随着中国市场的快速成长,在巨大的市场前景的刺激下,为了取得未来的市场先机,国外IT企业纷纷加大和深入在华的研究开发工作。其中一个最突出的趋势,就是从产品的技术支持向计算机基础领域的研究拓展。
英特尔中国软件实验室的王文汉博士对英特尔在华研发工作的发展进行了总结。其结果正好体现了市场在研究工作发展中的促进作用。他说,英特尔在中国研发事业的发展基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为了将产品推向市场而做的一些非常具体的项目,以促进英特尔芯片在中国市场上的推广;第二阶段便是成立中国研究中心这样的研究机构,进行计算机基础技术课题的研究和独立研究项目的启动工作,为将来公司在中国市场上的发展奠定基础;到第三阶段,也就是当中国市场发展成熟之后,在巨大的市场面前,各种研究开发工作将更加紧密地与中国市场结合,以市场为导向,开发适合中国市场的有针对性的产品,并以此占领市场,取得先机。
沉积的力量
面对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进入中国进行研究开发,人们不禁要问这到底会对中国有什么影响?要解答这个问题,首先便要看看这些研究机构所从事的工作中到底有多少与中国有关。
问题的关键在于,即使外资研究机构在中国从事的高端研究不与中国市场紧密关联,但也会对中国IT产业带来间接影响,并会在中国大地上有所沉积。假以年月,这些沉积肯定会对我国的IT研发产生深远的影响。这些影响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可以树立中国技术研究大国的形象,提高中国IT研究的信心。如果在中国只有进行技术支持方面的研究开发,而缺少对上游高端技术的介入,必定无助于树立IT大国的形象。而在外企研究机构中国研究人员也有机会接触到计算机领域最尖端的技术,这将会极大地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是通过人才流动促进尖端科技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自己的研发奠定基础。在硅谷,有一种创业模式——某某大公司中的一个或者几个技术骨干离开公司自立门户,结果一举成功。英特尔中国软件实验室的王文汉博士坦言,即使在英特尔这样的知名企业,人才流失的情况也并不少见。但是他自豪地表示,这些人中的很大一部分从国外学成回国后,有的自己开公司创业,成为中国IT产业中的佼佼者;有的投身教育事业,在学术研究领域立言扬名。
三是使中国迅速缩短与世界在计算机技术领域的差距。外企研究机构纷纷落户中国,不但给他们带来巨大收益,更会迅速实现中国计算机技术的跳跃式发展。吸收发达国家的技术研究成果,并利用其对技术人才完善的培训和管理模式,中国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速度将大幅提高。
高素质的人才进入全球IT巨头在中国设立的研究机构,他们获得了与世界最前沿IT技术零距离接触的机会,可以准确把握当今信息产业发展的脉搏,而身在其间耳濡目染,他们又切实体验了现代企业成熟的管理经验。这些人中的许多将会走自我创业的道路。这是中国获得的人才价值。
国际IT企业在中国设立研究机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为了开拓中国市场,在不断升级与优化的竞争中,必然带动中国IT产业整体水平的提高。这是中国获得的产业价值。
包括微软、英特尔、IBM、Sun等等,在中国所建的研究机构都已获得了成功,并为企业高层所认可。其研究所针对的目标市场也由中国扩散到全球。先行者的成功直接提升了后来者的信心。惠普、戴尔最近在中国建立研究机构的举动就是最好的佐证。如果这种良性的连锁反应能够真正形成,其对中国信息产业的推动作用将难以估量。由此中国也将获得长远的战略价值。
相关链接:跨国IT公司抢滩上海 中国市场分量提高
(编辑 志风)
下一篇:关注0.09微米制造工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