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祖六:中国资本市场需要稳固基础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 时间:2003-02-17 22:38
(华强电子世界网讯) □经营性服务机构尤其是证券机构从事的是波动性行业,有牛市也有熊市,全球金融市场莫不如此。证券公司应加强成本控制和风险管理。
□过去一年全球基金外流金额以万亿计,这跟市场不景气、投资者信心低落有关系。基金公司在产品设计、营销、投资者教育方面还需下更多的工夫。
□股市的波动并非由于监管造成的,作为新生资本市场,关键要打好基础,中国资本市场如果基础牢固,就有可能在未来获得比较健康顺利的发展。
□中国是一个高速增长的国家。历史上任何一个国家,当它处于高速发展期,首先应该投资成长性的产业、成长性的公司,因为它们最有潜力,最有可能带来高的利润。
□中国处于转型期,很多国企只要能够进行内部重组,转变经营模式,是可以创造更多价值的,也是值得投资的。□中国进入WTO之后,已成为一个出口大国,外向型的出口企业也可能给投资者带来很好的回报。
主持人:目前国内证券公司普遍处于困境,你对此有什么好的建议给他们?
胡祖六:经营性服务机构尤其是证券机构从事的是波动性的行业,有牛市也会有熊市,这是非常正常的,过去百年全球金融市场发展的历程都是如此。2000年以来国内股市持续低迷,自然对很多证券公司的经营造成了较大困难,整个证券行业的低迷和市场环境是密不可分的。对个别证券公司来说,从成本的控制到风险管理各方面还需要加强。从大环境来看,有一些措施是政府可以做的,比如说可以通过政策或者是监管措施使市场较为稳定。同时市场本身也是有一定周期性的,所以关键是利用这个时间采取重组和成本控制等措施,使企业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其实目前的困境或者说低谷并不是中国所独有的,全球的金融中心如东京、纽约等都同样面临着金融市场的不景气,很多大的投行或者是投资公司都面临困难。在过去两年中,这些公司都在通过大量裁员、进行成本控制等措施,力争使公司能够轻装上阵。我觉得国内证券公司可以借鉴,这是我的一点建议。
网友:目前国内基金公司在发行上面临诸多问题,解决基金发行难的关键在哪里?
胡祖六:我想这是一个短期的周期性的问题,也不是中国独有的。全球过去一年基金外流金额以万亿计,这跟市场不景气、投资者信心低落有关系。目前来说,基金公司在产品设计、营销以及投资者教育方面还要下更多的工夫。一定要让投资者知道投资股市应该是长期行为,而不是短期的炒作,要培养长线投资的文化或者是理念。从产品设计、风险管理方面要争取有更高的可信度,让客户感到更加放心,这会有利于基金业的发展。我相信目前的困难应该是暂时的。
主持人:创业板在全球范围内获得成功的不多,您如何看待全球创业板的发展前景?
胡祖六:创业板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对高科技产业发展来说。从全世界来看,真正成功的只有纳斯达克。但确实培育了一大批高科技企业,包括象微软、惠普等等好的企业,对科技产业的发展壮大尤其是经济的增长起到非常好的作用,也为投资者创造了很多财富,这是应该肯定的。创业板要想成功,既需要有效的监管框架,也需要企业具有创造精神,是很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虽然全球创业板市场暂时前景不明朗,但从中长期来说创业板市场还是非常重要的。主持人:就您看来,国内有没有必要推出创业板?如果有必要,何时是较为恰当的时机?胡祖六:中国是非常有必要建立创业板市场的,时机需要经过慎重考虑。创业板一旦推出就必须成功,如果不成功,反而把市场的可信度降低了,投资者的信心也会下降,今后将更难发展。所以我们可以冷静一些,慢一些,酝酿再酝酿,把准备工作做的越充分越彻底越好,一定要出来就成功。当然很难具体说何时是好的时机。在市场不太好的情况下大家比较冷静,期望值也比较合理和现实,比前几年二板市场处于较疯狂状态下去做要更好。
主持人:你认为上海未来的前景如何?上海的快速发展是否会给香港带来挑战?
胡祖六:从中长期来说,上海肯定会对香港,甚至新加坡乃至亚洲别的地方带来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但我并不认为是威胁。过去几年上海经济的发展速度非常惊人,尤其是基础设施方面。上海是可以与美国纽约、伦敦相媲美的城市,前景不可估量。但是我认为十年之内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还是不容挑战的。香港法制完善、货币开放、资本进出自由,这是香港最大的竞争优势。上海的优势在硬件上,但是在法制环境、人民币可自由兑换、资本管制上,可能还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能缩短与香港的差距,这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
主持人:中国在推出QFII之后,高盛公司今年有什么新的计划和安排?
胡祖六:高盛对QFII是非常积极的。在QFII政策推出后,高盛就向全球很多大的投资机构进行宣传和推介,同时把海外机构的意见归纳起来反馈到内地。据我所知,高盛是第一家美资的大型投资机构进行这种宣传和介绍工作的。
主持人:目前国内已经有一些中外合资的金融机构,但听说你并不看好合资模式,是这样吗?
胡祖六:根据我的经验以及对国内外金融市场的了解,我对合资企业成功的可能性确实不是很乐观。成功需要很多条件,从文化、监管以及理念来说都需要融合。因此,一刀切规定只能合资恐怕不是最好的方式。这是我个人的看法,并不代表高盛公司。
主持人:您认为一年多来A股市场的大幅下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胡祖六:成熟资本市场包括美国和欧洲市场也是起起伏伏,没有平平坦坦、一帆风顺的。过去一年多的不景气或者低迷是新生市场难以避免的阵痛,也跟金融市场本身的性质有关。金融市场受到很多方面的影响,具有很高的波动性,这是难以避免的。说过去一年半的低迷跟监管当局大刀阔斧的改革有关,我个人不敢苟同。作为新生的资本市场,关键是要打好基础。中国资本市场如果基础牢固,就有可能在未来获得比较健康、顺利的发展,完全有望成为世界上最好的资本市场之一,将来可以跟美国资本市场媲美。新市场刚开始设立的时候机制可能有一些不健全,监管不到位,但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到投资者的信心。有人说过,你可以在某些时候欺骗一些人,但是不可能永远欺骗所有的人。如果老是亏的话,投资者就会对市场很冷淡。如果一旦这个市场失去公信力,每一个中国老百姓都知道这个市场是被某些人控制的,那我想这个市场的未来前景会比较令人担忧。任何一个有理性,或者是有眼光的观察家都可以看到中国证券市场确实有很多危机,比如说个别机构进行做庄、操纵股价等等。如果听之任之不进行处理,不增加市场的透明度,不进行市场治理,这种短期的繁荣可能是更大的隐患。我并不认为股市的波动是由于监管造成的,我想监管从长远来说是为了使这个市场更健康、更顺利地发展。
主持人:2001年您曾经提出令不少投资者感到震惊的观点,您认为A股市场只有极少数的股票可以投资,国内A股市场比较合理的市盈率是20-30倍。而现在A股市场的平均市盈率还是40-50倍,您认为现在的市场是否仍然存在一些泡沫呢?
胡祖六: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也是一个仁者见仁的问题。价位是否合理要看市盈率,市盈率虽然不是非常完美的指标,但也是比较合理的指标。美国市场的平均市盈率是16-18倍或者更低,像中国移动、联想这些中国最好的公司在香港的平均市盈率也只有11倍,大部分只有8-9倍。如果市盈率达到40倍的话,肯定是偏高的,就有必要进行调整。我并不希望股价大幅度的崩溃,这对中国投资者来说是最不幸的结局。但如果你到公开的资本市场发行股票或者进行债券融资的话,确实要通过业绩给投资者一个比较好的回报。我们的A股市场中当然也有很多好的公司,但是高质量的好公司我认为还是少了一些。通过上市公司内部的重组改革、公司治理结构的改善,也经过监管措施的加强,中国的A股市场可以培育一大批,可能是成百上千高质量的公司,为投资者持续创造最好的回报,而且在未来可以跟很多国际性的跨国公司进行有效竞争。这也是我的一种期望。
网友:你如何评价“千点论”,以及如何看待中国股市的内在价值和未来走势?
胡祖六:“千点论”只不过是一家之言。我想只要我们宏观经济还保持比较高速的增长,特别是“十六大”以及三月份的人大会议召开之后,人事的交接比较顺利,创造一个比较好的社会环境,我想中国股市还是应该有所表现的。
主持人:一些投资者把一年多来股市下跌的原因归咎于“海归派”,对此您有何看法?
胡祖六:我只知道我是一个中国人,并不属于什么派。中国的开放,中国在经济上的成就和发展是有目共睹的,中国GDP的变化,包括深圳的发展,都是改革开放最好的例子。资本市场我们起步很晚,欧洲和美国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他们的政策已经很现代化、很成熟,值得我们学习。我们把最好的国际惯例吸收过来,避免重复他们走过的弯路和挫折,可以进行跳跃性的发展。美国经过了二三百年的发展,我们有可能经过二三十年就达到美国现在的情况,这是一条捷径。不仅仅是在资本市场,在其他方面我也是这样认为。我并不认为“海归派”说的话都是对的,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但是如果大家把股市下跌变成对“海归派”的不满,我是痛心疾首的。中国经过改革开放,已经形成了共识,就是要走向国际化,要建设资本市场。如果“海归派”跟“开放派”是一样的,我很乐意站在“海归派”中。
主持人:现在管理层提出改革力度、发展速度要与市场承受能力相统一,您认为在中国这个新兴的市场中,基本的政策取向应该是侧重与监管还是侧重于发展?
胡祖六:我认为二者并不矛盾,不应该对立起来。资本市场一定要发展,因为我们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如果不发展,怎样进行监管?我在开玩笑的时候也说过,不要为了监管而监管,首先是为了市场的发展。监管是打好基础,为了使市场更快更好地发展,而不是让它走进死胡同。二者是完全可以统一的,相辅相成的。
主持人:您祖籍湖南淮阴,这是出了许多历史名人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