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跻身世界IT金三角 加工贸易展现魅力
来源:国际金融报 作者: 时间:2003-02-27 17:59
( 2003年02月27日 08:25)
2月26日,记者从上海市扩大加工贸易联网管理试点工作会议上获悉,上海推进加工贸易电子联网管理,试点企业将从目前的两家发展到今年年底的40-50家。
藉此契机,上海IT企业的发展也将得到进一步的推动,有望与硅谷和我国台湾省一起组成全球IT金三角。
半壁江山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和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的发展,加工贸易已成为当前国际贸易的主要形势。据上海海关关长鲁培军介绍,加工贸易在中国外贸进出口中已经连续6年占据了半壁江山。
上海市副市长周禹鹏26日强调,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加工贸易出口将是上海外贸出口的重要增长点,上海必须消除制约上海加工贸易、尤其是IT产品加工贸易发展的瓶颈。
据上海海关介绍,2002年,上海加工贸易出口已经占外贸出口的54.4%。2002年,上海市电子信息产品出口中,仅集成电路及微电子组件出口就达22.3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3.3%,占全市加工贸易出口额的12.85%,2002年上海市出口额前10名企业中,有6家是信息产品加工贸易企业,其出口额占全市加工贸易出口额的20.8%。
对于上海来说,开展加工贸易是上海现阶段利用外资的重要形式,电子信息产品加工贸易已成为上海外贸出口的重要增长源。
受益匪浅
中国第一本总署版的加工贸易电子账册,2002年8月16日诞生在上海的一家IT企业——英业达公司。
因为电子账册的推动,2002年,该公司出口2.9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倍;据英业达集团副董事长温世仁预计,2003年英业达集团的出口总额将达到18亿美元。
温世仁26日对记者表示,全球IT界已经提出了“硅谷、台湾和上海共同组成IT金三角”的概念。上海创造更加便利的环境也将使上海能在“IT金三角”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他还表示,科技、资本、人力和速度是IT产业的4大要素,上海在前3个要素已经很好地具备了,而在加工贸易电子联网这一条上的突破,无疑可以使上海成为世界IT生产重地。
温世仁强调说,不要以为电子账册是一件小事,它是关系IT企业加工贸易出口的一个重要方面。
联网计划
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IT企业在现在的市场环境下,是“大进大出”、“快进快出”的企业,他们要求“生产零库存、采购全球化、订购网络化”,而原来的以纸质合同为审核单元,分为前期申报备案、中期货物管理、后期核销三个环节的加工贸易管理模式显然已经不再适应需求。
在2003年,上海将进一步扩大联网管理试点范围,上半年实行“2+7+11”计划,全市联网管理试点单位将除第一批的两家以外,26日最新公布了第二批的7家,第三批将确定11家,下半年还将再推20-30家,全年将达到40-50家。外经贸委强调,虽然从数量上来说仍然不是最多,但这些企业的出口额将占上海加工贸易出口额的50%以上。
从第二批的7家企业的名单中也可以看出,像上海理光传真机有限公司、上海富士施乐复印机有限公司、先锋高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这样的IT企业占了多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