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爆:10万B级液晶面板已经流入大陆市场

来源:中关村周刊 作者: 时间:2004-09-29 23:23

     (华强电子世界网讯) 近日,据某知情人士透露,从台湾液晶面板厂流出10万B级液晶面板,并已进入大陆市场。这个震撼性的消息,马上和目前市场上液晶显示器大甩卖的吆喝声对应起来:在低价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这些B级面板究竟会出现在哪些产品的身上,甚至进入了哪些消费者的电脑桌上?
      
    

B级面板

    
     “崩盘”用在IT业,总是和价格战如影随形。最近最为火爆的就是液晶显示器不断被刷新的跳楼价。AOC D353显示器暑促期间以2399元的价格创造了市场低价纪录,然而这个纪录很快被追平并打破;近期AOC 15寸LCD又创新低,售价已为1999元。此时,更多中小品牌甚至一些较大的品牌加入超低价阵线。
    
      据了解,目前市场上主流消费级15寸产品的价位应在2500元左右,而主流厂商17寸产品的基本价位也得在3000元左右。可是,市场上已经出现了2000元甚至更低价格的15寸液晶和2500元左右的17寸产品。巨大的差价,差在了哪里?
    
      此时,从台湾液晶面板厂流出的10万B级液晶面板进入大陆市场的消息传出,很显然,这个消息给超低价产品作了一个注脚。
    
      按照面板的品质可以分为A、B、C三个等级,A级屏比B级屏的档次要高,C级档次最低。一般说来,B级和C级都算是次品,与A级相比,B级和C级的坏点数多一些,亮度相对不均匀,色彩饱和度相对不足,外观也可能有损伤。
    
      每批生产出来的液晶板通常都有20%的产品有坏点。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一些品牌的液晶板坏点率已经能够控制到10% 以内,但没有一条产品线能够保证生产出的都是A级面板。就目前来看,台湾面板厂商已经可以量产的五代线,正面临着初期良品率不高的磨合期,那么,20%甚至更多的次品都去向何方?据业界人士预测,此后还将有更多的B级面板进入大陆市场。
    
      目前进入大陆市场的B级面板已经有10万个,比照DisplaySearch统计的2003年我国液晶显示器207万的销量,10万已经是全年销量的1/20,相当于一个小品牌一年的销量。如此大量的一次性进入,以及还会增加的趋势,其所带来的无疑是国内液晶显示器市场的一场灾难。
    
    
算账

    
      是不是单纯以价格来判断显示器是否使用了B级面板,有可能会冤枉了善良的厂商?我们来给液晶显示器算笔账——
    
      液晶显示器的成本是大致确定的,再加上运输费用、渠道利润等基本运营费用,过于低价的显示器必然存在某种问题。从面板采购成本来讲,大厂商比小厂商低5%(从一般意义来说,小厂商由于采购数量少,不可能获得超低价的A级面板),而小品牌显示器的价格比大品牌又低1/6甚至更多,为保障厂商和渠道的利润,钱从哪儿省出来呢?答案不言自明。
    
      8月中旬的时候,17寸液晶面板出现了210美元的新低价格。但有关分析师强调,210美元只是少数特别低价而已,17寸面板的价格基本维持在230~240美元。
    
      按照230美元这个低价来进行计算,按1:8.3的比率折合成人民币是1909元,加上17%的增值税(假设国内生产,关税不计),价格是2234元;一般面板占显示器成本的6~8成,按面板占80%这样一个最高的比例来计算,一台显示器的价格大约是2793元。另外,运输费用及代理商利润肯定不低于6美元,按50元人民币计算,显示器的总价差不多就在2843元。
    
      按照最低标准计算出来的结果表明,依照目前面板供给情况来看,17寸液晶显示器的市场价格在2800以上才算正常。由此可见,2800元都紧紧巴巴的,两千五六百元的价格自然有极大的“问题”;同理照推,15寸液晶显示器的价格在2000元左右显然也是缺乏保障。
    
      究竟这问题出在哪儿?曾有经销商告诉记者,市场上超便宜的64M闪存,有可能是两个32M的闪存芯片拼接的,使用寿命短还容易造成数据丢失;以前也有过这样的事情,25、29寸的电视刚刚流行的时候,市面上超低价格的电视是由21寸线路板组驱动大的显像管,这样由于电压不足,图像会出现偏色等现象,显像管的使用寿命也短。当时老百姓排着队乐呵呵地买大电视,厂商也在旁偷着乐。
    
      同理,超低价显示器必然和水货、B级面板、偷工减料等一系列不光彩的“地下工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目前B级面板进入大陆的消息来看,这些产品有极大的可能就是B级面板事件的主角。当消费者上了低价的钩,处理掉次品的面板厂商和意图乱中捞票的显示器厂商,也在偷着乐。
    
    
追查

    
      记者就此进行了追查。据中关村电子市场一些经销商反映,前两年液晶显示器价格还很高的时候,A级面板比B级面板的价格也高出很多,有一些厂商为了降低成本而采用B级面板,这样的事情是有发生。在经销商看来,知名厂商为了声誉和品牌,不可能为了眼前的一点利益而选用B级面板,而且,使用B级面板主要就是针对低端市场,比如现在不到2000元的液晶显示器,“一般来说,15寸主流的价格怎么也得在2400元左右吧。”
    
      还有经销商反映,在17寸液晶显示器主流价格还在3500~3600元的时候,AOC就在市场上热炒起了2999元17寸液晶显示器,其产品相关指标不高不说,购买了的消费者反映并不好。“其实很简单,你可以将显示器进行一下对比,价格的巨大差别就可以说明一些问题。我听说AOC亮点率很高。”一位经销商告诉记者。记者在一位业界人士那里得到了印证,他们在市场上购买了一台AOC15寸液晶显示器,亮点竟然在7个以上。而目前业界液晶显示器的亮点率都在35%一下,即使有亮点,也是一两个且不在屏幕中间的位置。
    
      A级面板和B级面板往往必须用专用的仪器去测试,肉眼很难判别。因此,市场上使用B级面板的显示器,消费者基本无法判断,这就给了一些显示器厂商可乘之机。一位经销商告诉记者:“虽然B级板出现亮点的几率远远高于A级板,但A、B级面板不能简单从亮点数量来判断;使用了B级板的显示器在显像、文字和图像的还原方面都有不足。”
    
      因为消费者无法直观分辨面板品质,所以,由降价所带来的液晶产业的发展契机,蒙上了一层灰影。造成显示器市场如此混乱的局面,除了显示器厂商对利益追求的动机之外,面板厂商的背后支持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业界有传言,只要厂商有钱一次性购入50块面板,面板厂就会接活儿;而且,大厂商选购淘汰下来的面板,面板厂就会以较低的价格出售给一些要求低价的显示器厂商。本来液晶显示器进入门槛就低,主要是拼装工艺,一些小厂商低成本运作,小批量出货,虽然售价低于主流价格四五百元甚至更多,但是,他们的利润却不见得更低。一般来说,采购B级面板的价格比A级面板要低15~20美元,因此,单从面板来说,显示器的成本就节约了200元左右。如果是C级面板,价格更要低出很多。因此,B级面板的流向问题,就锁定在了超低价液晶产品。
    
      在2001年底,大厂商还在预热液晶市场的时候,一些小品牌就靠低价劣质的液晶产品进入市场,巨大的差价吸引了一些消费者购买,从而使得消费者对液晶不高的认知率之外,还留下了不良印象,打乱了一些大厂商推广液晶的计划;如今,随着技术成熟和成本下降,液晶显示器真正平民化的时候,一场由B级面板发起的挑战赛,正在考验整个产业。
    
    
欢迎投稿和提供新闻线索,欢迎您的建议或批评。
     电话:0755-83687741 E-mail:hfq2001#hqew.com

    
(编辑 甘心)

    

相关文章

资讯排行榜

  • 每日排行
  • 每周排行
  • 每月排行

华强资讯微信号

关注方法:
· 使用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 搜索微信号:华强微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