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面板投资现无序苗头 各地豪赌前景不明

来源:南方新闻网 作者: 时间:2006-04-07 17:51

     (华强电子世界网讯) 曾一度被称为“夕阳产业”的家电行业,今天因为平板显示技术的出现而备受关注。随着平板浪潮席卷全球,液晶屏产业从2006年开始受到了从国家到各地方政府的强烈关注。在国家“十一五”规划中,已把液晶屏产业作为“重大工程”列入。日前,记者获悉,在继北京、上海之后,广东两大城市深圳、佛山入局,均把发展“液晶面板生产线”作为城市未来建设光电子基地的重点项目。除此以外,山东东营、江苏昆山的项目也均在运营中。“我们已经豪赌进去。”上海市经委某负责招商引资的负责人表示,在液晶面板的投资上,迈出一步就没有退路。
    
      而另一方面,该领域产能的急剧扩张、行业快速的更新换代、难以抵挡的降价潮流的特性远远超乎进入者的想像,当日韩、欧美企业近年均陷入结构性亏损之际,各地政府纷纷支持没有真正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切入这一领域,豪赌背后无非更看重液晶面板的“GDP快速拉动效应”。
    
      一位资深产业分析师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在国内液晶面板产业链的完善问题上,政府所起的作用重要而敏感。
    
      

京、沪、粤三地“争线”

    
      液晶面板生产线不谋而合地成为三地建设光电子基地的共同重点项目。
    
      随着国家发展液晶屏总体指导性规划的出台,在京、沪、粤三地政府公布的“十一五”规划中,不约而同地也都提到建设光电子基地,而液晶面板生产线又不谋而合地成为三地建设光电子基地的共同重点项目。
    
      上海市政府的“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重点发展光电子产业,而上广电正是上海市政府发展光电子产业的核心企业之一。去年11月份,上海市政府宣布将以上广电NEC为中心建立上海平板显示产业基地,上广电这两条液晶屏生产线的建设计划也得到了集团大股东上汽集团和上海市国资委各12亿元的增资。记者从消息人士处获悉,上海市政府为平板上游产业成立了专项资金,金额高达60亿美元。在北京,政府重点扶持的京东方目前除正在进行对第5代生产线的技改项目外,也在考虑生产第6代或第7代液晶屏生产线。
    
      而另一有实力的省份广东,则希望通过直接引入的形式,形成液晶产业链的聚集效应。3月2日,有消息传出,广东省领导在广州珠岛宾馆会见韩国LG-飞利浦LCD公司首席执行官具本俊。此后,媒体报道LG-飞利浦将在华南地区投资液晶屏(TFT-LCD)生产线的消息。而最近,记者获悉,广东首个液晶屏项目正式落户佛山。由于受到外资在液晶面板领域投资的条件限制,初期上马的将会是液晶模组的生产,慢慢再过渡到面板生产。此前,另一城市深圳,在深圳市国资委下属的投资公司深超科技的牵头下,TCL、创维、长虹、康佳这4家彩电巨头共同成立聚龙光电。在不足两百公里的区域内,广东省两个液晶屏项目的规划显得甚为微妙与敏感。
    
      记者获悉,按照深圳市政府的规划,最终将围绕液晶屏生产的相关产业,巩固和发展深圳作为彩电和计算机产业基地的地位,整合、带动显示器件上下游产业的发展,聚集起包括器件、电视机、控制芯片等产业群。
    
      
无序投资苗头初现

    
      “现在进入液晶面板产业是一条不归路:第一没有足够的资金去烧钱;第二在技术上不占优势。”
    
      而实际上,从去年开始,城市之间争上液晶屏生产线的势头已经开始蔓延。记者从中华液晶网去年7月份一份国内液晶产业链的分析报告中获悉,包括江苏昆山、山东东营、广东深圳、广东汕尾、广东东莞等地均有意上马面板产业。但事隔大半年,中华液晶网资深分析师张新岗分析透露,除了江苏昆山、山东东营、广东深圳的天马微电子已经开始上马外,其他项目基本上宣告夭折。但这并不能阻挡国内液晶产业正在开始新一轮的投资建设热潮。
    
      据张新岗透露,各地政府纷纷进入液晶面板产业,但必须充分考量竞争优势以及城市自身的资源。他认为,液晶屏项目能否成功上马与当地的产业基础有密切的联系,液晶屏的生产与IC、半导体产业关系密切,在这些领域发达的地方,也就意味着电子工业配套、人才储备的完善。从这个角度而言,目前竞争激烈的几大城市中,上海的基础最为完善,而其他城市由于基础薄弱、配套先天不足,贸然进入将面临巨大的风险。记者获悉,上海经委主管高科技产业规划的部门表示,引进液晶屏项目将效仿半导体行业的做法,抓龙头企业,尽快打通整个产业链。
    
      而总体而言,在液晶产业链的配套上,国内市场现状不容乐观。截至去年7月份的数据,在液晶面板的上游配套中,背光模组以长三角台资企业为主,而国内的驱动IC领域,仅能满足20%的需求量;偏光片领域发展艰难,渐渐稍有涉及,彩色滤光片也缺乏配套;唯一相对理想的是在玻璃基板领域,安彩高科项目已经上马,最近美国康宁也表示将要进入中国市场。
    
      在这样的城市基础和产业链配套前提下,各地政府上百亿甚至几百亿的资本砸向液晶屏投资,导致无序局面初见端倪。对于内地液晶屏的投资热,冠捷科技集团副总裁段振华表示:“我们的感觉是,现在进入液晶面板产业将是一条不归路:第一没有足够的资金去烧钱;第二在技术上也不占有优势。”
    
      “你自己买一块液晶面板(模组),再买上机壳和附带配件,用螺丝刀就可以在家里组装成一台液晶电视。”创维数码董事会执行主席王殿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有几分自嘲,而其中也隐含着王殿甫为国内彩电企业沦落为“下游组装厂”现状的担忧——目前几乎所有的国内彩电企业都在向日本、韩国等上游厂家直接购买整套液晶面板,运回国内后在厂房组装、包装,根本不具备任何核心技术优势。也正因为这个原因,“目前中国市场虽然70%都是国产品牌,但80%的钱都被境外液晶面板厂商赚走了。”
    
      
豪赌前景不明朗

    
      已经立项或上马的液晶屏生产项目背后都有地方政府的身影,而目前信产部的总体规划无从谈起。
    
      分析人士指出,在这股狂热的浪潮当中,背后更多的是液晶面板的“GDP快速拉动效应”。据悉,去年巨亏16亿元的京东方,给北京市至少带来400亿元的GDP增长。信息产业部科技司副司长韩俊表示,液晶屏项目是提高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凝聚消费类电子产业链的基础性、战略性项目,必须重点发展。但是由于投资巨大,其带来的风险必须进行详尽的规划。但种种迹象表明,目前信产部的总体规划无从谈起。
    
      “在已经立项或已经上马的液晶屏生产项目上,背后确实都有地方政府的身影。”张新岗指出,城市之间的竞争,使得信产部对液晶屏的总体规划不易实施,“只能由市场决定”。不过,张新岗认为,政府在液晶屏产业如何正确发挥作用、通过什么机制发挥作用,是目前相当值得探讨的问题。政府在高达百亿元的液晶面板投资领域,作用“重要”而“敏感”。
    
      记者获悉,去年液晶面板的全球产能约在2.2亿片左右,其中电视面板约为2200万片左右。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液晶面板价格就面临着反复的变动,但总体而言下滑速度相当惊人。TCL集团副总裁、TTE首席运营官史万文透露,去年同比下滑幅度超过50%,国内一些过早切入液晶彩电生产的企业,样机损失就过亿。显然,随着产能的急剧扩张,行业快速的更新换代、难以抵挡的降价潮流等特性远远超乎进入者的想像。日韩、欧美企业近年均陷入结构性亏损或利润急剧下降,而最早上马液晶面板生产线的京东方去年宣布巨亏16亿元后,4月3日再次预告今年第一季度最高亏损额达5亿元。
    
      按照TCL、创维等整机厂家的观点,在CRT年代,由于国家牵头,投入几百亿完善CRT整个产业链,因而CRT年代国内企业一直不受核心零部件的制约,整个行业良性发展。他们呼吁,在平板年代,国家有关部门应该借鉴CRT的做法。不过,有专家认为,电视行业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20年前的做法在今天是否奏效并不乐观。
    
      “国内企业切入平板上游仍有壁垒”
    
      本报记者对话Display Search中国大陆首席代表张兵
    
      “国内企业离上游核心技术太远,要直接跨入还有壁垒。而消费者选购的时候可能不一定关心面板是谁生产,但其他指标,如品牌、外观、价格是直接影响他们购买的因素。对于彩电整机厂商而言,不一定非要冒巨大的风险完善整个产业链,要有针对、有选择地进入。”
    
      中国企业切入平板面板是否具备条件?掌握了面板资源是否就取得了行业制高点?重复投资是否会造成恶性竞争?针对目前企业进军平板上游面临的种种问题和今年液晶电视的市场展望,本报记者采访了全球著名市场研究公司Display Search中国大陆首席代表张兵。他认为,整机厂商要在产业链上取得话语权,向产业链上游延伸是一个好办法。但由于面临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壁垒,国内企业直接跨入平板上游仍有壁垒。
    
      能否形成聚集效应是关键
    
      南方都市报(以下简称“南都”):虽然受到所在地政府对技术输出的制约,目前包括中国台湾、日韩企业均以后端模组的形式切入大陆布局市场,原因是什么?
    
      张兵:大部分企业选择在大陆投资有两个主要原因,一个是中国市场潜力惊人;二是中国制造成本低。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彩电市场,而同时作为制造中心,其劳动成本很低。随着全球制造资源的转移,必将有越来越多的生产线进入国内市场。以建模组厂的形式切入相当明智,尽管这种投资只有面板总体投资的5%,却能实现很高的附加值。
    
      南都:最近大陆企业也掀起一股投资液晶面板的高潮,在各地政府的支持下,包括国内企业京东方、上广电纷纷进军面板制造领域,而TCL、创维等四大彩电企业也宣布成立聚龙光电进行面板制造。你认为大陆面板投资状况是否合理?
    
      张兵:国内厂家从CRT时代向平板时代转型的时候,发现相对CRT年代自己对上游资源掌控非常少,害怕在以后的竞争中失去竞争力,因此考虑切入面板生产,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现在国内市场面板投资领域已经形成了北京、上海、深圳三个中心,以目前的情况分析,上海走在前面,而深圳的优势是中小尺寸。不过,这三个城市的上游配套资源都比较差,这种投资是否合理还要取决于未来发展,关键取决于能否成功把上游资源引进,形成聚

相关文章

资讯排行榜

  • 每日排行
  • 每周排行
  • 每月排行

华强资讯微信号

关注方法:
· 使用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 搜索微信号:华强微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