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Web0.0 寻找Web2.0的出路

来源:eNet硅谷动力 作者: 时间:2006-11-21 19:46

      【eNet硅谷动力消息】日前,盛大网络旗下中国最大的原创文学写作和阅读网站----起点中文网的日最高浏览量已经突破1亿人次,极高的人气已经让起点中文网,实现的盈利。但它是不是Web2.0的方向,人们通过它的成功看到什么?来自传统与网络媒体的领军人物(IT经理世界出版人兼总编 刘湘明、博客网董事长 方兴东 经济观察报社社长 何力等)展开了异常web2.0的对话。
    

    
  唐骏:现在比较流行的一个单词就是Web2.0,讲到Web2.0的时候,总会讲Web1.0,但是我没有任何一个场合听到有人讲Web0.0。什么是Web0.0?其实Web0.0是做平台的事,也恰恰是我以前那个年代做的事。当年我在微软的时候,我们在跟Netscape做浏览器的争夺战,那个争夺战比的是技术,谁的技术领先,谁就站住了Web0.0的时代。Web0.0是靠技术,Web1.0是靠商业模式,像ebay也好,像盛大也好,这些纯粹是靠商业模式成功的互联网企业。我们回到今天的话题。Web2.0是靠什么?既不是靠技术,也不是靠商业模式,靠的是内容,变成一个内容为王的时代,一个以起点作为典型代表的Web2.0时代。
    

    
  当讲到Web2.0首先会讲到什么?是博客。当人们想到博客的时候,我想中国所有做博客一定会知道这个人,他被称为“中国博客第一人”。其实我还跟他有一点点渊源,没有唐骏就没有方兴东,也就没有博客。下面请我们的博客第一人,或者说中国Web2.0的第一人给我们讲讲2.0的时代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
    

    
  方兴东:2.0是什么?我觉得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定义,到目前为止我们做的研究报告,大概比较正式的定义有30%多,将近40%多。刚才唐骏总结的非常好,我觉得2.0在中国,包括在国外,有了博客以后2.0才真正变成一个主流。2.0的精神包括在生活上,在互联网中都有,2.0逐渐主流化,是从2005年开始到2006年。2.0和1.0最根本的区别,我觉得2.0是以个人的内容,这个内容还不是网站的编辑提供多少内容,而是怎么样通过网民的动员,网民生产出来的内容就是2.0的概念。
    

    
  目前2.0在主流媒体上主要是一个贬义词。我觉得中国人对2.0,在90年代后期也好,包括2000年后面也好,大家对2.0要么期望太好,外却又估价太低,好像达不到高要求就变成一个不行的东西。但实际上2.0在中国来说起码还需要两到三年的时间,因为2.0最核心是以个人门户、网民参与为特点的互联网,他们的活动变成互联网主要价值所在。这样他对网民的要求非常非常高,他要网民参与起来,要网民创造。大家知道在美国,网民的比例是70%、80%,一半的网民网龄已经在五年以上,Web2.0的应用已经出现了快速的增长,这种现象为什么在中国不可能发生,中国的比例只有10%,这10%网民中绝大多数是初级的。我觉得长远来说,2.0肯定会取代1.0领导性的定位。但是这个时间不会在2006年发生,但是2007年、2008年肯定会发生改变,这是我对2.0的一些看法。所以我觉得做2.0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能着急。
    

    
  博客中国之前经过四五年的发展,去年我们认为很快可以成长,因为在去年七月份之前我们基本上每三个月翻一番,就是你系统再怎么差,运营再怎么差都没法阻止增长,所以当时头脑一发热,跟着一个曲线一画我们两年之后超过新浪,但是一发热,一着急增长放缓。但是我觉得做2.0只要从容不迫,瞄准一个起点,一点点执著的做。我对起点印象最深刻的一点,和中国名气比较大的2.0网站比,包括博客中国,它始终保持健康的增长状况,起点的流量跟美国的2.0的网站也不一样。在中国做一个网站保持一个连续增长的状态,连续增长三年他一定会在这里面做到第一,所以在2.0的时候只要不着急,这个天下肯定是2.0,这是我对2.0的一个判断。
    

    
  唐骏:刚才方总描述了一下Web2.0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更多希望大家用发展的观点看Web2.0。很多人看Web2.0确实是很多的流量,但是它的商业模式在哪里?
    

    
  方兴东:我得现在中国商业互联网最成功的就是盛大,就是1.0发展起来的。但是在网络的领域里,流量跟收入之间,在2.0时代,从美国的模式来看都是先做流量再做收入。MySpace当时我们在2004年跟他建立很紧密的接触,在2004年底他们预测2005年收入是500万美元,但是我在去年的七月份跟他们总裁见面的时候,他当时六月份一个月的收入达到300万美元,他一年的收入大概2000万美元。大家知道今年MySpace的收入肯定突破2个亿,明年收入肯定会增长100%以上,肯定在4、5个亿的规模,所以他流量到一定的程度,他的商业模式就会建立起来。而且现在MySpace的广告只是打在每个用户的个人资料,还没有真正的开发全面的模式。所以我觉得作为一个2.0的网站,能把量做到持续的高速增长,这已经是超人,同时把收入做到高速增长,这是超超人,比较难。所以我觉得如果做2.0,先把流量能够快速的,持续稳健增长起来。目前商业模式还很难看出来。
    

    
  唐骏:你在非常好的告诫吴文辉(起点中文网总经理)。吴文辉,前辈们告诉你先不要考虑太多的赚钱,最重要先把流量做起来,现在你的流量已经突破一个亿,很多著名的网站流量差不多在三到四个亿的流量,你确实了不起。但是不能停步,如果按照方总说每个月翻上去,还是有很大的商业机会在里面。
    

    
  刚才牛总讲到新的传媒对传统媒体有一定的冲击,又高兴,又不高兴,我也能看得出你的笑容刚才还是隐含着一点点不满的情绪在里面。这里面我们也请到我们传统媒体的典型代表人之一,就是我们的刘总。刘总,现在Web2.0充满互动,而且是主动的互动,确实深受网民喜爱,从传统媒体来讲,怎么看待Web2.0?或者你教一下我们,你们是怎么做传统媒体的,希望新媒体跟着你们学,能学什么东西?
    

    
  刘湘明:今天是一个Web2.0的会议,后来盛大的朋友给我打电话到这个会场来,我就知道肯定是拿我做一个反面的典型放在这里面。因为上一次我跟方兴东,还有陈天桥陈总在北海喝茶聊了一下午的天,我们发现我们有很多的辩论,陈总就说索性把这个辩论放到今天这里。
    

    
  我三月份的写过一篇文章,意思就是说我们Web2.0存在很大的泡沫倾向。这个文章引起很多的争论,很多人批判我们,包括前一段何力他们把我、张朝阳、丁磊拿出来批判,认为我们是既得利益者,批判我们要被历史的潮流碾碎。牛文文他们很多的想法我也想到了,他说他买了一本书,发现是网络文学,其实我从昨天晚上看了看,我曾经买过一本小说叫《英雄志》,这个小说就是从起点开始推的。我今天查了几个数据也很有意思,起点写作量最多一小说是600多万字,点击数最多大概是1500万左右。我在想,前一段时间我跟我一个很好的朋友做过很好的交流,他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观点,博客的价值在什么地方?先一段时间大家看徐静蕾的博客很快过了5000万,5000万对传统媒体概念是什么?我们一年发行20几期,大概是20几万,我们要做到5000万大概需要20几年的时间。反过来说,要是我们的媒体做了20几年能挣多少钱呢?徐静蕾博客上没有挣很多钱,印成书也不是卖的很好,但是今天参加起点给我一个启发,起点是第一家盈利的Web2.0的网站对我触动一直很大。我一直在思考,我一直对Web2.0不是很看好,包括我们发生很多的争论都是集中在Web2.0,就是Web2.0的模式能不能作为单独的商业模式存在,它是不是依附一些商业平台,像起点在盛大的平台给他很多的帮助。包括前一段时间YouTube被Google收购,很多人认为这个模式是成功的,但是我认为这个模式已经把视频网站的上线封死了,16亿美金是不是这个网站本身的价值?所以这个事情非常的复杂,刚才方兴东也谈到,现在谁也看不清楚这个事情发展到什么程度,也可能有一个突破点大家突然发现一个非常好的模式,然后能够赚钱。
    

    
  所以我想Web2.0可能也需要非常非常曲折的一个过程。但是我们传统媒体也在想,包括很多人疑问我说,你这个家伙说Web2.0没戏,说你写不写博客?我说写啊,我说我们的网站给我任务,需要增加流量,跟方兴东的模式差不多。
    

    
  唐骏:刚才刘总公然挑战Web2.0的时代,别看你流量大,你流量大也没有我们IT经理世界赚钱。
    

    
  我们在讲到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其实有一股势力在推动他,要是没有这股势力中国互联网达不到这样的程度,特别是早期的互联网Web1.0的时候,像新浪、搜狐、网易这样的门户网站发展有一股很明显的势力,包括Web2.0我们也希望有一股势力推动,这就是我们的资本,如果没有这个资本很难度过一个初期的积累阶段。因为原始的资本积累已经变得非常非常的困难,所以我们这里也请到了,应该说中国投资界最成功的案例之一就是投资盛大,投资盛大的第一人就坐在我们的中间,黄总当时在软银的时候投入了盛大,使得盛大成为一个最著名的互联网企业,我想软银从中也成为投资中国的经典案例,我们现在也希望从黄这看看,什么样的企业值得投,或者你对中国互联网企业,特别是Web2.0的企业,你有什么样的希望和寄托在里面?
    

    
  黄晶生:我觉得这个话题自然的讲到Web2.0赚钱的模式。在媒体界经常有一句话叫“内容为王”。但实际上在我们中国很多做媒体的人都知道,内容虽然为王,但是这个国王还是个乞丐。我觉得Web2.0作为一个应用的突起,不见得以Web2.0作为他们主业务的公司能够成功,这是两码事。很多有Web2.0元素的公司,由于他想商业上的成功,他必须要借助于能够有成功的商业模式,运作这种成功商业模式的平台,才能够成功。但是你要知道搞流量和搞收入可能不是一个手段,也不是一种能力,所以同一波人不见得既把量搞收入,又搞收入。如果我觉得起点他能够聚集这么几万人的作者,还有几百万人的读者,还有人付费读这个小说,这是他的能力。但是你说找一些增值服务,去收点击的费用,这可能是借助在盛大的平台上,比他自己做要好得多。所以出去你要是有Web2.0,比如说像方总,方总博客中国要是能够早一点卖给门户网站,他在商业上就是一个成功,所以这两个概念不要搞混,就是一个应用的成功并不代表一个商业模式的成功。比如说像我们投资的时

相关文章

资讯排行榜

  • 每日排行
  • 每周排行
  • 每月排行

华强资讯微信号

关注方法:
· 使用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 搜索微信号:华强微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