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仪器仪表与控制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三)
来源:上海仪器仪表行业协会 作者:—— 时间:2010-06-01 14:18
按一定规则对事物所做的抽象描述。
信息模型定义包括了简化、规则和抽象三要素,这三要素的多样性决定了可能的信息模型的多样化,建立信息模型的过程包括了克服多样性,实现统一性的任务。自动化仪表和系统信息模型的目标是:以毫不含糊的方式描述信息,以方便交换为基本定位,最终实现广泛的可互操作性。
2006年9月,在德国柏林的IEC100周年庆活动的自动化论坛上,IFAC专家Diedrich教授作了题为《自动化工厂的信息模型》的报告,介绍不同的控制层次,不同的生产阶段的不同信息类型、不同信息处理技术和工具。
建立信息模型的工作是自动化仪表领域的一项基本工作,也是统一信息表达的只能给药手段,主要内容包括:1.建立描述事物的规则;2.按照规则对所设计大量食物进行描述,建立模型库。
建立描述事物的规则是一项繁杂的研究工作,因为随着文化背景的不同、宗教信仰的不同、描述事物侧重的不同、详细程度的不同,描述的方案有很多种,我们需要的是在当前信息处理能力相适应的、能被公众广泛接受的方案,这种方案最终往往以国际标准的形式出现。近两年在制定这类国际标准方面取得明显的进展。
描述事物的规则按对象的属性可简化分为3类:
(1)描述事物的信息模型。如描述生产原料、元件、控制系统仪生产用装置、设备、生产过程的状态、中间和最终产品内容的信息模型,这种类型的模型要把对象的基本属性描述出来,典型代表是IEC361987工业过程测量与控制过程设备目录中的数据结构和元素系列标准和IEC61360与电子元件分类方案相关的标准数据元素类型系列标准。
(2)描述事物之间关系(尤其是定量关系)的模型。信息化的重要作用是对事物进行优化,优化的条件是了解事物之间的(定量)关系。这种模型常常以数学模型的形式出现。这类模型往往针对性很强,难以建立统一的广泛应用的模型,因此较少以国际标准的形式出现。
(3)描述对象过程信息模型。如生产过程、管理过程,典型代表是IEC62264企业系统集成系列标准。
在建立自动化仪表及应用的信息模型方面,我国高校和研究机构早有研究。但并没有将这项工作定位信息化促进工业化的重要基础,一直缺乏国家或行业层面,全面系统规划和大规模的工作。
我国TC159全国工业自动化系统与集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TC124全国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跟踪和采用国际标准方面做了不少工作,除派出专家加入国际标准的工作组直接参加国际标准的指定外,还及时地将重要信息模型标准转化为国家标准。有了这些建立信息模型的方法标准,后面需要做的工作室:宣传、贯彻、学习这些手法,用这些方法建立各认可的具有可互操作性的信息库,应用这些信息库服务于企业的自动化。
由于信息模型对于国内企业和工程师还是新事物,上述这些工作在初期还相当复杂,最重要的是我国制造企业较少主动提出信息化的需求,因此我国在这方面相对较落后,迫切需要引起重视。
(二)自动化仪表工程项目全局信息和全生命周期信息的整合
全局和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整合实际上是自动化仪表系统的全面可互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