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革命”时代运营商的机遇与挑战
来源:通信世界周刊 作者:华强手机制造网 收编 时间:2010-08-25 10:18
作 者:中国移动海南省分公司 云晴
2009年12月,在中国社科院出版的《社会蓝皮书》中,微博被定义为“杀伤力最强的舆论媒体”。
如今在国内,微博的影响力已经不仅仅停留在娱乐、影视、新闻传播等方面,例如在哥本哈根气候峰会、胡舒立出走《财经》等多个重要事件中,微博甚至都起到了引领舆论的作用。在国外,微博的作用范围更是远远超出了新闻媒体,例如奥巴马在2008年的美国总统大选中就将Twitter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从形象塑造、与选民沟通到测试一些理念的反应情况都离不开Twitter的功劳。
“微革命”来临
微博的出现和火爆是草根文化的反映,也是伴随着网络发展而出现的社会总体沟通手段的优化。
一方面,微博的出现打破了最传统的类似电话、电子邮件等点对点的模式、网站对个人的点对多点的模式,以及基于六度理论的SNS网站的多点对多点的模式。另一方面,微博创造了一种扁平、高效、受众扩散极广的沟通方式。这是一场通信方式和社会信息组织方式的革命,可以称其为“微革命”。
据中国社科院发表的《2009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中数据,2009年发生的77件影响力较大的社会热点事件中,由网络报料而引发公众关注的有23件,约占全部事件的30%,基于手机与互联网的结合,微博发挥了极大的效用。该报告指出,一些“意见领袖”的微博的跟从者数量过万,他们的言论对网民的感召力和煽动性极强,网民通过“跟从”链接而形成的微博客群落,相当于一个小型的时政新闻平台和论坛。
价值在于“汇聚”
作为热点事件媒体平台,微博的价值在于其通过多视角思考带来的相对公正性。
而在运营商将自身定位为“信息整合者”和“信息聚合者”时,微博这种表面上将信息碎片化、无限衍生化的做法似乎难以和运营商的战略相融合,运营商也很难从这种模式中寻找价值。
根据社会学中的“环境知觉”理论可知,碎片化的信息只是表象。每条碎片信息,甚至每一条单独的社交信息,本身都微不足道,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将碎片汇集,这些片断就能接合起来,最终形成运营商所追求的信息汇聚。
据悉,Twitter提出的最新口号,“发现并分享世界每个角落发生的一切”,正是其致力于整合各类信息,并以最合适的方式将信息提供给客户、运营商及其他信息服务商的重要举措。
四大领域可“淘金”
面对微博带来的巨大市场,运营商应适时调整策略,在这场新革命中发挥优势,获取相应的利益。
对于微博,其目前最强大的四个领域分别是,信息提供、沟通、商业管理和人际关系。
首先,在信息提供领域,微博提供的信息功能包括:与有共同兴趣的人群分享信息;在线提出问题,寻求专家支持;发布和了解新闻;专业群组讨论,获得专业性产品和行业信息;分享创意,并获取反馈和修改意见。在这一领域,运营商可与微博企业合作,获得有价值的群组,形成部分领域的“意见领袖”,并进一步搭建有价值的分类信息聚合平台,为未来的信息运营提供基础。
其次,在沟通领域,微博提供的信息功能包括:通过与其他平台(Facebook,Linkedin等)的结合信息散布,促进信息传播;好的内容获得“转发”奖励,实现商业信息的病毒式传播。在这一领域,运营商可提供与微博平台接口、双向信息共享的产品。
再次,在商业管理领域,微博提供的信息功能包括:将Twitter作为开放式创新的重要渠道,通过它去了解客户、合作伙伴、竞争者的情况及各方对自身创新的反馈;可作为创意型产业的协作工具;还可作为广告或者活动组织的营销平台。在这一领域,运营商可根据特定行业包装出一些有价值的微博,并联合微博企业进行推广。从而帮助商务人士实现对行业中创意的及时跟踪。
最后,在人际关系领域,微博提供以下功能:建立社会群体,与形成团体;为“意见领袖”创建个人品牌提供平台;作为家庭、朋友联络沟通的工具。在这一领域,运营商尤其是移动运营商可以考虑赋予短信这样功能性的产品以更多的社会功能。例如,运营商可建设类似“信息俱乐部”、“短信微博专题频道”等专题或平台,并从功能性拓展到社会关系性,最终形成更有价值的信息聚合平台。
总之,微博的出现是一场信息传播方式的革命。新媒体的发展势不可挡,作为信息聚合者、传播者的运营商,要在这个革命到来的时代及时转换观念、开放思想,力争抢占信息汇聚的制高点。
上一篇:把握时机做大手机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