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车载信息服务产业发展情况

来源:通信产业报 作者:—— 时间:2010-08-30 09:26

     近日,国际telematics产业联盟(ITIF)在广东佛山成立,该联盟的成立有利于我国借鉴国外telematics产业的发展经验。

  telematics是一个车载信息服务平台,由两个单词Telecommunications(远距离通信的电信)与Informatics(信息科学)组合而成。它以无线语音、数字通信和人造卫星的GPS系统为基础,通过汽车交换信息的技术,利用定位系统和无线通信网,向驾驶员和乘客提供交通信息、应付紧急情况的对策、远距离车辆诊断和互联网(金融交易、新闻、电子邮件等)服务。

  依思阅咨询对全球telematics产业的跟踪:国外telematics系统已被广泛应用,且该产业发展成熟度较高,以美国、欧洲和日本为典型区域进行分析。

  美国

  美国是较早推行telematics产业发展的国家之一,早在1997年,通用公司就已经推行了on-star业务,on-star把摩托罗拉无线通信模块,车辆定位技术及服务中心综合为一体,为汽车提供全方位的通信服务。而福特公司也适时推出了wingcast车载互联网服务,与on-star展开竞争。2010年以来,美国的telematics产业进入了新一轮的快速发展阶段,其中原因大体可分为三个方面:

  (一)硬件价格大幅下降

  在规模化生产和相关机构补贴的情况下,telematics系统的价格大幅下降到大部分用户可以接受的范围内。这为telematics大规模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需求增加

  由于美国推行telematics的时间较早,其产业已经迈过了市场认知这一阶段,大部分消费者对telematics已经比较认同;另外,目前北美市场上出现的新车型更加突出了信息需求,从而使得telematics系统已经成为了车辆的必要部分,导致需求增加,进一步促进了产业的发展。

  (三)服务内容完善

  目前,美国市场的telematics系统已经可以全方位的为汽车用户提供服务,服务内容包括信息服务、安全监视、汽车诊断、即时通讯、多媒体娱乐等各个方面。

  由于美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telematics在美国的快速发展也可为世界范围内telematics产业的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

  欧洲

  欧洲的telematics产业呈现出和美国不同的特点,以项目促发展是欧洲telematics产业的一个显著特点。在服务项目上,欧洲的telematics把交通信息和交通安全作为主攻方向,其中,最著名的当属e-Call(紧急救援服务)的功能。目前,欧洲大陆汽车年产量接近1400万辆,有将近2亿辆汽车在欧洲大陆行驶,与之相对的是基础设施已经不能维持道路安全的基本要求,基于这种情况,欧洲推出了e-Safety项目,该项目涉及各国政府、车厂、汽车零组件厂、电信业者、科技厂商、服务提供者、金融保险业者、研究机构等各个方面,为的是让汽车更智慧化,进一步提升行车安全。由于参与这一项目的欧洲国家较多,因此可以全面的带动欧系车telematics产业的发展。也正是参与这一项目的国家较多,因此,在推广Telematics服务时面临到多文化、多语言的发展瓶颈,只能在某些区域实施,新车配载Telematics设备的比例属于缓慢成长的趋势。

  日本

  日本telematics产业发展呈现出发展快,功能性强的特点。在市场规模方面,目前,在日本使用G-Book服务的用户大约为300万,并以每年50万的速度在增长。另外,日本的telematics产业发展更加突出功能性特点,由于日本道路路况复杂,因此,导航功能就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日系车的导航功能的较好,如TOYOTA的“Monet”提供实时的路况、交通状况、新闻、天气、西餐厅、加油站、医院、停车场等信息,并可以收发E-mail。


  以上分别介绍了美国、欧洲和日本的telematics产业发展状况。从中可以看出,这些国家和地区的telematics产业发展都有着各自鲜明的特点:美国全方位信息提供、欧洲项目带动、以及日本突出功能性,都成为各自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和以上国家相比,中国的telematics产业刚刚起步,能享受到telematics服务的车型还主要集中于高档车。由于telematics产业是一个融合了汽车制造、信息科学和通讯技术等多领域技术的产业,思阅认为其产业的发展需要产业链上包括硬件、软件及服务提供商等多方面的共同支持,国内的telematics产业相关企业应积极借鉴国外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实现我国telematics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资讯排行榜

  • 每日排行
  • 每周排行
  • 每月排行

华强资讯微信号

关注方法:
· 使用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 搜索微信号:华强微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