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整合艰难或促终端洗牌
来源:华强手机制造网 作者:—— 时间:2011-08-23 10:00
传统手机的竞争过程中,外观、功能设计各异,是竞逐的焦点。然而,现在的智能终端产品竞逐的已经不再是外观。摩托罗拉遭收购,HTC被判侵权,诺基亚举步维艰。终端制造厂商之所以在移动互联网大潮中失语,皆因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终端的竞争已不再是产品设计的竞争,而是云服务、通信技术与专利等全方位的竞争。云和端的整合,并不仅仅是建立一个应用商城那么简单。
也许是意识到了云端协作的重要性,最近投入智能手机市场的产品都强调了终端与云端服务的协作。阿里云手机的落脚点在终端与购物应用的结合,小米声称要依靠互联网服务赚取利润,而华为则将“远见”手机和MediaPad作为Cloud+战略的承载者,并且特地提供了hiCloud为手机提供一系列协作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在年初的智能终端小爆发的过程中,几乎每个终端都以应用商城的建设作为企业服务战略的落脚点。半年过去了,这些应用商城们依旧腹中空空,面有菜色,应用数量增长缓慢,实现下载盈利遥遥无期。新一轮竞逐中,云服务又开始呈现哪些新特色呢?
终端同质化难逃价格陷阱
为何云服务对智能终端如此重要?
回望过去,手机在设计竞争的过程中,留下了无数精品。金属机身的诺基亚8850、旋盖的摩托罗拉V70等产品都依靠杰出的外观设计赚取了大量利润。然而,今天的智能手机与当初的手机不同,它具备更多与PC类似的特征:第三方硬件平台、第三方软件平台或在此基础上略有优化的操作系统、类似的外观设计。这种产品难免会由于同质化陷入价格战的陷阱。
小米手机也许是掀起价格战的导火索。这款采用1.5GHz双核处理器的智能手机价格仅为1999元。在此之前,配置类似的几款手机产品中,HTC Sensation售价4700元、三星Galaxy S2售价4999 元、MOTO Atrix售价4298元。
为了摆脱同质化,传统手机厂商如索爱、摩托罗拉也试图重新依靠设计获取优势。直板全键盘的摩托罗拉XT316等产品的出现就是一个例证。不过,由于必须满足用户对触控和大屏幕的需求,想要在外观设计上再做出突破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因此,利用智能手机和云端的协作,为用户提供服务作为产品的卖点和延伸的赢利点就成为智能终端设计的一个新思路。而在这方面,互联网企业较终端生产企业具备更大的优势。
思路一:云为终端服务
能用云服务为用户解决一些终端使用的问题,是让云和端实现更好的互动的一个思路。
用户数据的备份和跨设备共享是最为直接和容易实现的服务,因而也成为了利用云为智能手机提供服务的首选方案。苹果的iPhone、阿里云手机和华为远见手机都提供了这样的服务。这方面,能够同步数据的种类多少以及容量的大小是竞争的关键。从iPhone到阿里云手机,再到华为远见手机,提供的容量空间越来越大,所能同步的数据类型也越来越多。到华为远见手机为止,除了通讯录、短信、通话记录等关键信息和下载的应用、视频、图片等娱乐信息外,甚至连闹铃设定和阅读书签等信息都可以同步到云端,并在必要的时候恢复到终端上,免费容量也达到了160GB。
与此同时,华为还为用户提供了更多服务:如果忘了携带手机,可以通过云端将手机呼叫转移到身边的电话上;如果遗失了手机,还可以通过云端定位、锁定手机,并在必要时将手机上的信息全部抹除。这些使用功能一方面能让终端更有竞争力,另一方面,也增加了用户访问云平台的积极性和动力,为未来利用云端销售更多的服务提供了可能。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应用商城,其基础也要较单纯的应用商城更稳定。
不过,这种服务也存在一定问题。用户最为关心的是自己数据的安全。保存在云端的数据是否能够确保不被其他人访问到,未来如果需要更换其他品牌的终端,能否让用户数据平稳过渡,是利用云为终端服务过程中用户的疑虑。云服务的成本如何收回,如何快速让云端通过更多其他服务实现盈利,则是摆在企业面前的问题。
思路二:终端为云服务
低价的小米手机希望“用互联网服务获取利润”。同时,阿里云手机等终端已经开始尝试用终端绑定云端的用户。
毫无疑问,使用iPhone的用户想要付费下载正版音乐时,首先会考虑iTunes而非其他平台。阿里巴巴也希望阿里云手机能让用户购物时首先想到阿里巴巴的平台。这种利用终端为云服务的模式中,企业将应用内嵌到手机中,然后以低价让终端铺开来。
另一种利用终端为云服务的思路,是让终端能够更加符合某种特定应用的需求。例如,HTC的Facebook手机中,就设计了专门的Facebook按键,让用户能够很容易地开启Facebook的重要功能。
两种方式,各有千秋。如果两种方式能够结合起来,无论是终端还是云端应用,都会更具吸引力。遗憾的是,现在还没有这种产品出现。在这方面,腾讯、百度给用户留出了巨大的想像空间。
下一篇:中国移动7月3G用户增速放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