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城万盏”点亮LED产业未来

来源:湖州日报 作者:--- 时间:2012-01-17 00:00

led

      “‘十城万盏’是天上掉下来的‘大蛋糕’,湖州所有LED产业相关企业都将因此获利。”晶日照明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杰向记者表示,“十二五”期间,或将是我市LED产业飞速发展的重要机遇,“‘十城万盏’照亮的不仅是企业,还有产业的未来……”
     去年5月,国家科技部公布了北京市等16座城市为第二批“十城万盏”半导体照明应用工程试点示范城市,我市名列其中,成为第二批浙江省唯一入选的城市。受此鼓舞,我市LED相关企业在经济寒冬下,坚定信心加大投资,吹响了分享“十城万盏”蛋糕的冲锋号。
     与此同时,我市部分LED产业领军人物的反思也开始沉淀,“十城万盏”将给湖州LED产业带来什么?企业目前最迫切的工作是什么?如何扭转传统民营经济抢市场的发展思路?
     甜头,让企业更有信心
     “‘十城万盏’刚启动不久,我们“晶日照明”就得了不少甜头。”陈杰表示, LED将引发照明革命不容怀疑,尽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企业甚至产业的信心已经培育起来。
     作为我市符合产业规划和主要推动培育的企业对象,“晶日照明”凭借自身在LED路灯上质和量的优势,先后承揽了“南太湖大道、纬六路路灯工程”、“湖州太湖路改造(高速公路以北)亮化工程”、“长兴龙山新区道路照明工程”、“九八医院LED路灯工程”、“衣裳街历史文化街区照明工程”、“安吉县安吉大道路灯工程”等工程,一系列的产品应用工程以及新产品的研发推出,受到了各级的充分肯定。
     其它 LED企业同样各有收获。
     截至去年年底,全市LED照明在中心城区的景观灯上应用总数已达12万盏以上,“十城万盏”这个“大蛋糕”被切成大小不一的“蛋糕块”,陆续送入全市30多家节能电光源制造企业的手中。
     目前,中心城区的青铜路、红丰路、新华路,湖州开发区的二环西路、凤凰路、计强路,吴兴区的经六路、经五路、 318国道(湖州段)、学府路、学士路、海关路段,南浔区政府大楼等都已经推广应用LED路灯。而作为LED灯具在隧道的应用工程,在104国道青山岭隧道作了尝试,目前该隧道已应用LED灯具400盏。
     据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2月底,国家启动“十城万盏”计划部署后,我市“十城万盏”工作领导小组就前往我省首批试点城市——宁波市、杭州市学习调研,并根据他们的先进经验,对照湖州实际情况,拟定了《湖州市“十城万盏”半导体照明应用工程实施方案》。
     试点城市建设以来,我市根据半导体LED照明特点和本地城市照明总体规划,凸显湖州滨湖、生态、现代山水园林城市融合LED照明清丽亮点,结合节能、环保、生态原则,进一步实施了亮灯、亮化工程。在道路照明、旅游景区照明、室内照明、城市建设重大工程等方面,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产品开发与推广应用相结合,加速实施LED照明示范工程。《方案》同时要求,从2011年起,各级政府投入新建或改建的道路照明、景观照明等公共设施(包括政府办公楼、图书馆、博物馆、体育馆等场所)照明应用工程原则上率先采用LED产品。特别是对非政府单位承担的新建商场等大型建筑,室内照明如采用 LED灯具,并被列为LED应用示范工程的,我市将给予一定的财政补助。浙江求是信息电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蔡丽丽认为:“这不仅对LED灯具制造企业是一种刺激,也对LED灯具应用商的一点鼓励。对LED灯具制造业及相关产业都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蓝图,蛋糕还将变大
     事实上,“十城万盏”给我市LED灯具产业带来的“蛋糕”,大得超乎想象。尤为重要的是,在分享了本土的“大蛋糕”后,会有一部分企业因此获得飞速发展,具备进军国内,甚至国际市场的实力。
     根据规划,我市在“十二五”结束时, LED灯具推广应用将达到60万盏,包括户外应用路灯1万盏、室内应用30万盏、景观灯应用29万盏。也就是说,在未来的4年里,每年都有一个12万盏的“红包”在等待我市LED灯具制造企业分享。“中心城区路灯改造工程、新建小区建设工程、地下通道亮灯工程、新建大型商场、宾馆亮灯工程等相关工程,我们都将继续推广应用LED照明灯具。”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这意味着, 4年以后,我市将真正迎来LED照明产品走进城市,走进寻常百姓生活的时代。
     根据“十二五” LED应用示范目标计划,未来4年,长兴县、德清县、南浔区应用总数各达到10.08万盏,安吉县、吴兴区、湖州开发区、太湖度假区分别达到7.1、 5.1、 6.1、 2.36万盏。“正式进入国家‘十城万盏’计划试点城市,将推动传统照明企业快速转型,对培育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半导体照明应用骨干企业大有裨益。”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市目前涉及节能电光源制造企业30家以上,产值达15亿元左右。以“晶日”、“求是”为代表的9家LED相关生产骨干企业正在稳健成长, 3家高新技术企业获得国家重点扶持, 2家企业成为国家三部委组织的半导体照明产品应用示范工程项目产品中标单位。
     “最大的‘蛋糕’还是在本土以外的市场。”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成为全国“十城万盏”试点城市,是加快我市LED灯具推广应用的有利契机,本土企业能否在培育后走向国内市场,关键还在企业自身。
     LED产业在国内市场的发展空间有多大?我们可以从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举出的下列三组数字中找到答案:一,我国总共有657座城市,市政照明中仅市政道路路灯就有1774万盏,每年还将增长150万盏左右;二,我国每年新建建筑21亿平方米,而每个建筑单元里最少就有20盏灯,“十二五”期间, 3600万套保障房将会有5亿到6亿盏灯的应用潜力,仅这两项建筑照明,如果30%用LED照明,就可以节约1000多亿度电;三,目前还有将近2000多万农户缺电少电,假如这些农户使用太阳能和LED一体化,取代大电网供电,则可节电500多亿度。
     硬伤,有待企业奋发
     描绘蓝图,自然不是为了画饼充饥,而是让企业发奋图强。
     国内的LED产业在经历了“一拥而上”、“一哄而散”的尴尬后,许多原先不被人关注的细节逐渐走出睡眠期。综合对我市部分骨干企业主要负责人采访所得,记者发现LED路灯在当前进行大面积推广还存在着许多硬伤,有待企业去探索并努力解决。
     作为我市对LED室外照明灯具最有研究的制造企业,“晶日照明”的强项在设计组装上,而上游芯片核心技术仍未能掌控,出于对质量的高标准,“晶日照明”生产的LED灯具芯片均为国外进口。“这不是我市LED产业的问题,而是全国LED产业面临的问题。”陈杰表示, LED上游的核心技术都掌握在国外企业手里,部分技术是靠工艺和经验支撑专业性,不是仅靠理论和研发就可提升的。“必须得到国家的支持,必须让行业内抛弃私利团结起来进行技术研发,才有可能缩短与国外的差距。”
     除了核心技术缺失, LED灯具价格居高不下,也是推广应用路上的一头拦路虎。

     记者通过实地走访和网上查询发现,市场上一个普通的节能灯泡价格不过一二十元,而LED家庭用灯具几乎没有百元以下的,距离普通老百姓的消费心理底线存在很大的差距,这对有着极大节能诉求的LED产品来说必然大打折扣,从而影响其产品在市场的大面积推广应用。这也是造成目前LED产品只在工程渠道上有竞争力,而在传统的家具照明并没有得到大量推广的根本原因。
     另外,技术标准保护力度缺乏,也让许多企业在研发投入上瞻前顾后。
     据“晶日照明”、“求是科技”的主要负责人介绍,照明行业进入门槛相当低,行内模仿已经算是很客气的技术剽窃了,有许多企业都是直接把人家的样品挂上去就说是自己的产品,而中国目前在产品知识产权的保护上差强人意。
     中国LED产业正属于急需提高技术含量的产业,在这样一个“山寨”盛行的社会风气下,企业对技术研发的力度和决心都已经打了很大的一个折扣。这样下去,中国的LED产业与国外在技术上的差距就只能是在不断地扩大。
     让我们感到庆幸的是,“晶日照明”前些日子宣布,公司将对位于上海慧谷的研发中心进行升级改造,争取掌握行业中的前沿产品、技术话语权——希望这样有胆识的本土企业越来越多。
  练功,先学会“扎马步”
     事实上,许多本土企业家都对LED产业的现状表达了忧虑。“在高歌猛进的时候‘扎马步’,不是我们胆子小,而是更懂得思考的重要。”
     德清县一家LED企业负责人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认为,照明行业可以说是一个无限大的行业,路灯照明、室内照明等。但是假如引导不好的话, LED有可能变成第二个电视行业。电视行业是一个很悲哀的例子,国内厂商只能去赚很微薄的组装费用,站在民族产业发展的角度,必须要有自主的知识产权。
     这位负责人表示,目前国内的上游部分跟国外差距甚远,而这部分正是LED利益链最大的一块。做上游的人太少了, 100家中可能就有95家是做下游的,一谈就是怎么卖灯,怎么赚钱,这都是一种短视的目光,也是国外厂商很乐意看到的结果。“求是科技”的一位负责人也表达了类似观点,企业要把基本功练好,先不要考虑当前的利益,踏踏实实地搞研发。一开始就遍地开花,反而华而不实。 LED制造企业应该有少林寺和尚刚开始练功夫时的那种蹲马步精神。
     想进入路灯市场的公司蛮多的,但真正进入量产的,全湖州市不过两三家。没有量产,就没有优良率。企业应该先把基础打牢,等技术成熟以后再去设厂,这样的话投放到市场的东西才能保证质量。“十城万盏”在给我市LED产业带来巨大市场的同时,也将从各个层面推动LED产业的发展升级。从全国层面来说,该计划可以加速LED行业标准的制定和完善,推动“中国制造”的LED灯改善质量,也给有志于向上游芯片制造的企业创造巨大的成长空间。
     也就是说,“十城万盏”不仅给LED照明企业一个吃饱的机会,还给了企业一个吃好的可能,更给了LED行业一个足够摆上满汉全席的台面。

相关文章 led

资讯排行榜

  • 每日排行
  • 每周排行
  • 每月排行

华强资讯微信号

关注方法:
· 使用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 搜索微信号:华强微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