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折前行 中国彩电市场8年格局秘密首度曝光

来源:LED环球在线 作者:--- 时间:2011-07-07 00:00

led

  日前,中怡康首度披露“2004- 2011年中国平板电视市场概况”数据。数据显示,自2004年开始,国产彩电与外资彩电在激烈竞争中此消彼长:今年1- 4月,国产彩电零售份额已达近65%,仅海信、创维、TC L三大国产品牌就占据了约40%的国内市场。与此同时,从2004年以来,外资彩电市场份额整体有所萎缩,在今年1-4月的市场份额跌到了35%.


  然而这并不代表着国产彩电可以高枕无忧。广州国美相关人士透露,今年上半年,广州国美彩电品牌销售排行前三名均为外资彩电,外资品牌销售额占整体彩电销售额的六成以上。而某一线城市家电连锁提供的数据也显示,今年上半年销售额中,外资品牌销售占比约65%,国产品牌仅35%.


  曲折前行 国产彩电夺大半江山


  从2003年至今,平板电视进入中国已有近10个年头。据中怡康数据,国产彩电已夺取国内市场的大半壁江山。今年1-4月,本土品牌海信、创维、T C L、康佳、长虹等市场份额达64.54%,三星、索尼、夏普、松下等外资品牌占不到35%.


  以海信为例,自2004年起,海信在平板市场已连续6年居国内平板市场销量榜首。2009年,海信市场份额一度高达16.5%.今年1-4月,海信市场份额为14.78%;创维紧随其后,占12.86%;榜眼为TCL,市场销量占比达10.8%.


  “国产彩电在平板电视市场的表现,可以用过山车来形容。”有业内人士如此说道。


  分析中怡康这8年数据,中外品牌的市场占比几经变化。国产彩电既遭受过2004年不到35%市场占比的低迷,也经历过2009年占比达70%的辉煌。


  在2004年之前,国内平板电视市场规模非常小,掌握核心技术的外资品牌占据了近80%的市场份额。然而自2004年后国产品牌的迅速崛起,市场份额逐渐赶上外资,成为国内平板彩电市场的主力,此后五年市场份额整体徘徊在50%-60%之间。


  在经历了“价格战”以及“面板荒”后,2009年,中国平板电视市场在全球彩电业尚未全面复苏之际逆市增长,实现全行业盈利。2009年,中外彩电品牌销量占比为7:3.这种乐观情绪延续到了2010年,国产彩电商提前采购大量面板和生产整机,造成了巨大的库存压力,而三星等外资品牌则大幅降价,中国彩电行业2010年又一次出现了集体亏损,国产占比降至59.6%.


  到了今年1-4月,海信、创维、长虹的市场份额又开始有所提振,而外资品牌市场份额总体下降。


  家电下乡助力国产彩电崛起


  国产品牌的“胜利”,得益于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的优惠政策,并找到了新的突破口--- 三、四级城市成为新的阵地。而外资由于在三、四级城市的渠道缺乏,对中国市场不够深入而无法在此领域与国产品牌抗衡。


  2009年下半年,平板电视开始纳入家电下乡范畴,加速了平板电视在中国三、四级市场的普及。从2010年第四季度开始,农村市场平板电视的出货量开始超过城市市场,今年第一季度这一态势更为明显。


  “现在我们把很多精力放在开拓农村市场上,在农村做各种各样的巡展活动。”海信负责市场销售的人士告诉本报记者,下乡巡展中,海信在山东潍坊某乡镇一天的最高销售纪录达到3000万元,相当于当天整个山东省的销量。


  记者了解到,在家电下乡的彩电销售中,国产六大品牌占据了九成市场份额,而包括三星、夏普等大牌外资平板都基本被排除在外。


  部分外资彩电颓势已现


  中怡康数据显示,外资彩电在中国市场份额整体下降,飞利浦、东芝、三洋辉煌不再。彩电行业曾经显赫一时的东芝彩电,最近几年似乎“流年不利”,其彩电业务在中国的市场份额甚至跌出10名以外,从2004年的5 .30%降到了如今的1.63%;飞利浦更是从7.09%跌至1.21%,其没落显而易见;而三洋则多年来一直占据着不足2%的市场份额。


  更有甚者,彩电业务一直亏损的日立近日明确表示将出售LED背光技术,通过出售技术获得数十亿日元的收益,希望在下半年其彩电业务能扭亏为盈。


  事实上,近两年部分外资彩电品牌正面临市场挑战,不得不探索更多的可能重铸辉煌。


  其中包括与中国企业合作,与国美大卖场合作,以及已成趋势的O EM代工。今年4月,三洋彩电和国美电器(微博)宣布签订5年深度合作协议。至于东芝,则是选择与T C L结盟,T C L生产基地则以O D M方式委托加工东芝彩电。

相关文章 led

资讯排行榜

  • 每日排行
  • 每周排行
  • 每月排行

华强资讯微信号

关注方法:
· 使用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 搜索微信号:华强微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