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O舞剑意在稀土?中国稀土出口面临改革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 时间:2011-07-07 00:00

led

【高工LED综合报道】 世界贸易组织(WTO)广受各方关注的中国原材料出口限制案裁定内容终于尘埃落定。虽然此案并不涉及稀土产品,但这次欧美国家“投石问路”的举动得到WTO的支持后,稀土很有可能是下一个目标。
 
WTO网站显示,WTO争端解决机构于当地时间5日向WTO成员散发了关于欧盟和美国诉中国限制九种原材料出口一案的专家组报告,报告称中国限制九种原材料出口不符合WTO规定。
 
这九种原材料是铝土、焦炭、萤石、镁、锰、金属硅、碳化硅、黄磷和锌,并不包括稀土
 
其中,专家组裁定中方涉案的出口关税和出口配额措施不符合中方加入WTO的承诺和有关世贸规则,且未满足保护可用尽自然资源、保护人类生命健康等例外条款的条件。
 
商务部条法司负责人表示,中方对此表示遗憾,目前正在评估专家组的裁决报告,并将根据世贸组织争端解决程序妥善做好本案的后续工作。
 
商务部相关人士则进一步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对于此案引发的稀土猜想,目前并不认为有必然相关性,还需进一步研究。下一步是否上诉目前也仍在研究。另有接近谈判的人士对本报表示,事实上,原材料案的核心问题是出口与内销政策的不匹配。
 
而对外经贸大学国际贸易学院院长赵忠秀则向本报记者指出,一方面,目前程序并未走完,下一步中方极有可能继续上诉;另一方面,该不利裁决,也有利于倒逼国内资源类产品的开采、冶炼、生产等各个环节改革。而由于稀土与本案的高度相似性,欧美此后很可能再将中国稀土[2.86 2.88%]出口管制措施推向WTO。
 
中国可能上诉
 
中外原材料争端起源于2009年6月23日。当时美国和欧盟联合向WTO提起诉讼,认为中国对上述九种原材料征收出口税,且对内外资企业进行区别对待。
 
此后,按照相关程序,中国与美欧墨三方分别于2009年7月份和9月份就原材料出口问题举行了两轮建设性磋商。但鉴于通过磋商未能找到共同满意的解决方案,WTO于2009年12月21日决定设立一个专家组,调查美国、欧盟和墨西哥三方指控中国限制原材料出口一案。
 
今年2月18日,WTO专家组向当事方内部散发了中期报告,大约4月份散发给各成员方,5日,则向外界散发了裁决结果。
 
据赵忠秀介绍,根据WTO的程序,中方还有60天的时间与各方(包括美、欧、墨)磋商。如果中方准备上诉,上诉机构也会在征求各方意见之后,在2个月左右后给出一个裁决。但一般而言,中期报告,或者称初裁报告,还会征求各方的意见,但是大致的结果一般不再改变。
 
“中方提出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理由,并没有被专家组采纳,所以在这个时期内,中国与各方还是有磋商的余地的。但是结果可能不会改变了。”赵忠秀说。
 
从另一个角度而言,这也与中国在入世谈判时并未意识到对稀土等相关原材料在未来的影响有关。
 
“在中国入世谈判时,我们列了一个允许征收出口税的资源类产品清单。现在看来,这个清单中的产品不仅数目少,很多该列入的,比如稀土就没有列入;而且出口税普遍定得比较低。”对外经贸大学中国WTO学院副院长屠新泉对本报指出,“当时,各国对于出口管制的政策管得都很松,很多发展中国家事实上都是征收出口税的,只是这几年,才引发了这些贸易伙伴的关注。”
 
由于此案与中国此前的稀土出口管制有高度相似性,业内普遍担心,欧美可能会因此将稀土问题也推向WTO。
 
另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是,就在报告还处在保密期时,已经有多家媒体获当事方消息人士透露,该裁决结果或将对中国不利,且主题均意在稀土

相关文章 led

资讯排行榜

  • 每日排行
  • 每周排行
  • 每月排行

华强资讯微信号

关注方法:
· 使用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 搜索微信号:华强微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