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蓝宝石长晶炉以价拼量,景气须下游支持

来源:高工LED 作者:--- 时间:2012-01-30 00:00

led

【高工LED专稿】 (文/高工LED 记者 胡燕玲)

日前,台湾蓝宝石长晶厂商越峰子公司台聚光电成功研发出号称全亚洲最大、120公斤级蓝宝石长晶炉。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个量级的长晶炉可大幅降低生产成本,且适合6英寸以上晶棒生产。

而就在半个月之前,江苏双良集团有限公司透露,该公司引进的乌克兰西奴斯公司蓝宝石长晶炉技术,已经完成消化吸收,预计85公斤级蓝宝石长晶炉将于2012年春节后投放市场。

高工LED记者了解,在此之前市场上可供应生产LED用的蓝宝石长晶炉,主要有GTAT的100公斤级长晶炉、美国TT的90公斤级长晶炉、ARC-energy的30公斤级长晶炉以及俄罗斯的35公斤级长晶炉。

由于早前全球蓝宝石晶棒已出现产能过剩的警报,再加上国内蓝宝石晶棒厂商仍在持续扩产,导致2英寸蓝宝石衬底价格在过去一年时间内从35美金高位暴跌至10美金以下。
相比较而言,目前市场上4英寸蓝宝石衬底的降价情况则不明显,原因是要从60公斤以上长晶棒并切出4英寸及以上衬底的技术难度仍然较高,因此降价幅度有限。

同时,除了欧美及台湾部分厂商在量产4英寸及以上外延片之外,国内外延厂商基本上仍是以2英寸为主。据记者了解,目前4英寸蓝宝石衬底价格仍可维持约50美金的水平,考虑到后续外延厂商逐步开启大尺寸外延生产工艺,蓝宝石长晶厂商亦在快马加鞭部署大公斤级产品线。

根据高工LED产业研究所(GLII)统计数据显示,尽管目前蓝宝石衬底正处于价格低位,国内蓝宝石长晶项目的投资扩产热潮也正在开始趋于理性,但长晶炉设备的投资热情似乎看起来并未降温。仅过去的2011年,国内就有超过十家企业投入研制长晶炉设备,其中部分厂商更是已经拿到订单开始量产。

以下是部分国内研制蓝宝石长晶炉的企业

 

公司 成立时间 主营业务 生长原理
云南蓝晶 2002年 主要生产LED蓝宝石衬底基片,自行研发长晶炉 坩埚下降法
元亮科技 2007年12月 专注特种光学玻璃和新型晶体材料领域,自行研发长晶炉 TSTTT法
成都东骏激光 2001年 专业从事激光晶体研发,自行研发长晶炉设备 感应加热钼坩埚下降法
上海锐亮晶体技术有限公司 2011年06月22日 主要从事蓝宝石晶体生长设备的研发和相关技术服务 泡生法
江苏华晟天龙光电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2001.12 专业的光伏设备研发生产企业,2010年涉足蓝宝石设备的生产 泡生法
浙江昀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2009年-12月-29日 LED级晶体生长及加工设备制造商 泡生法
苏州优晶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专业业生产蓝宝石单晶生长设备并提供泡生法工艺 泡生法
江苏能建集团 1984年 集生产自动化控制、分离机械、检修机具等产品的专业公司,2011年11月其蓝宝石设备顺利投产 泡生法
晶蓝德 1998年 LED节日装饰灯研发与生产积累了十余年的经验。2011年蓝宝石设备试制成功 泡生法
江苏双良集团 1982年 集机械制造、化工新材料、酒店服务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企业集团,预计2012年蓝宝石设备投放市场 未知

低价抢市

高工LED记者调查了解,目前国产长晶炉设备已经在市场上形成一定的销售规模,但单家企业的订单量并不大。以2011年出货量为例,浙江昀丰的出货量在110台左右,天龙光电的出货量也仅仅70台左右。其余还包括一些出货量在30-50台左右的中小厂商。
同时,一批在2011年已经出样的厂家,也接获了2012年的订单。据悉,今年成功研制30和85公斤级长晶炉的晶蓝德已经接到120台订单。这些订单大多来自2011年刚进入蓝宝石市场的企业。

高工LED记者了解,国内蓝宝石长晶炉生产企业的产品报价普遍较进口设备低20%,目的是以低价快速抢占新兴市场份额,毛利率大概在20%。而像浙江昀丰这样的一线国产设备厂商的产品毛利率则维持在30%的水平。

“炉体本身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大概半年的时间都可以做出来了,” 浙江昀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徐永亮先生对记者表示,“一个高性能的蓝宝石长晶炉,炉体仅仅占技术含量的四分之一不到,更多的技术难点在于工艺同硬件、控制系统的统一结合。如何把工艺结合到控制系统中去,这才是最难的地方。”因此,按照徐永亮的说法, 不是所有的长晶炉都适合于蓝宝石的批量生产,只有炉体性能可靠、工艺稳定、高自动化、工艺优化有持续空间的蓝宝石长晶设备才是量产的合格设备。

据记者了解,国内大部分企业在近两年才开始涉足长晶炉的研制。大多数企业的业务或刚开始起步,有的是依靠企业其他领域设备业务的支撑。这些企业相比于国外企业,研发投入较少、起点较低。

“现在国内这些做炉子的企业大多并不是专业的,很多都是其他领域的设备厂商转过来做的。一般都是抱着能做就做,不能做就在那跟你耗着的心态。这些企业普遍没有完善的售后服务,也没有足够的研发能力,大部分都是技术抄来抄去的状态比较多一点。”众多业内人士对记者透露了当前国内蓝宝石长晶炉设备研发环节的“潜规则”。

记者从徐永亮那里也得到了类似的默认:“国内企业需要完善的地方就是知识产权。我们公司现在甚至不敢申请核心专利,只是将外围专利进行申请,因为核心专利很难得到保护。”

相关文章 led

资讯排行榜

  • 每日排行
  • 每周排行
  • 每月排行

华强资讯微信号

关注方法:
· 使用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 搜索微信号:华强微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