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电”亮四川藏区 告别酥油灯照明史

来源:LED环球在线 作者:--- 时间:2012-01-10 00:00

led

“电”亮四川藏区 告别酥油灯照明史

  

        距离龙年春节,还有十几天。对于四川藏区的居民来说,这个冬天,温暖而光亮。缺电的问题,早已成为历史。


  2011年12月6日,国家电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召开了加快四川藏区供电企业发展工作会,省电力公司总经理王抒祥表示,“十二五”期间,国家电网公司将投资192.5亿元加强四川藏区电网建设。


  这是转折,也是改变。


  事实上,从2005年、2006年国家电网先后进驻甘孜州和阿坝州开始,四川藏区的电网发展和供电企业的发展,就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一条条银线,飞跨天路;一盏盏灯光,点亮藏区;一股股能源,振兴经济。


  昨天


  守着“富水电”,过着“穷日子”


  数据:15个县级电网处于孤网运行   7.3万户33.2万人没有用上电


  多年以前,一首《康定情歌》名扬中外,许多游客慕名而来。由于四川藏区旅游资源极其丰富,近年来,当地旅游业发展迅猛,但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严重滞后,无电地区比例较大。


  就阿坝州而言,虽水电资源极其丰富,但其电力发展呈现“夏季送不出、冬季用不上”的现象:多地供电网络仍孤网运行,用电不稳定,冬季枯水期缺电、夏季丰水期窝电情况严重。据了解,到上个世纪末,阿坝州还有将近2万余户、15万人没有用上电;州内各县级供电企业的电气设备也严重老化,极大地影响着阿坝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回顾阿坝州的电力发展,不禁让人唏嘘感叹,水电资源如此丰富的川西北明珠,竟也饱受无电之苦,经济社会发展严重滞后。


  顺应地方政府的强烈要求,国家电网公司逐步接管了四川藏区的县级供电企业,2005年10月,四川省电力公司阿坝公司成立,2006年1月20日,四川省电力公司甘孜公司成立。


  接管后,省电力公司负责人多次深入调研,足迹遍及藏区的每个角落,调查报告令人震撼:供区内有多达15个县级电网处于孤网运行,基本上都是依托以小水电站为电源的35千伏电网支撑;供区内有7.3万户33.2万人没有用上电;县级供电企业管理薄弱、发展缓慢,安全生产、优质服务无从谈起。


  四川藏族同胞的用电问题牵动着国家电网公司的心。


  今天


  藏区牵银线,万家灯火亮


  数据:外送电量304.33亿千瓦时   解决了5317户无电户的用电


  “十一五”期间,国家电网公司便开始了以履行社会责任为目的的“援藏工程”。


  2006年11月16日,省电力公司甘孜公司在四川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实现了康(定)泸(定)电网与国家电网并网,结束了四川省内最后一个地市(州)未接入国家电网的历史。


  500千伏九龙-石棉输变电工程和多个变电站的建成投运,使得阿坝州电力供输瓶颈问题得以缓解,5年来,通过国家电网输送平台共外送电量304.33亿千瓦时,组织丰水期富余电量外销92.19亿千瓦时,累计售电73.38亿千瓦时。


  通过三年的灾后恢复重建,阿坝在建设大电网的同时,配电网络建设与改造同步进行,多渠道解决了阿坝藏区民生用电问题。“不再用酥油灯照明,用电也很安心。”康定县光明路1号嘎绒商店的店主白玛茨姆说,以前一个月内要跳闸好几次,冬天枯水季节,县城更是要实行轮流限电。


  2009年,康定县电网并入国家电网后,商店里用上了明亮的照明设备,电暖器、微波炉、大彩电等现代生活电器也一应俱全。“光彩工程”的上马,将这个“情歌城”变成了一个“不夜城”。


  如今的草原上,许多牧民家的生活也在发生着喜人变化。


  2008年以来,国家电网大力推进“电”亮藏区计划,以电网延伸供电方式,解决了藏区移民搬迁点、牧民定居点5317户无电户的用电。对于电网难以到达的地方,通过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让4292户边远山区农牧民告别无电历史,从此与大山外面的现代文明保持零距离。折多塘的藏族牧民扎西十分感慨:“不管走到哪里,总可以享受到光明。”


  据了解,自“十一五”以来,省电力公司共安排73.2亿元资金用于藏区骨干网架及农网完善,基本满足了藏区农牧民生产、生活用电需要。


  链接


  四川藏区位于我国大陆构架从第一阶梯向第二阶梯的过渡地带。这里75%的区域在海拔3000米以上,地质环境复杂。四川藏区涵盖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和凉山彝族自治州三个地区,总面积25万平方公里,藏族人口约122万,是全国第二大藏区,也是国家“西电东送”的重要电源基地。

相关文章 led

资讯排行榜

  • 每日排行
  • 每周排行
  • 每月排行

华强资讯微信号

关注方法:
· 使用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 搜索微信号:华强微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