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海洋经济圈提速 东莞应借势打造“蓝色引擎”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 时间:2011-08-31 00:00

led

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横琴的开发,使海洋在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针对本报《沿海发展畅想》系列报道,东莞时间网网友“海上升明月”发表了一篇《海洋:撬动东莞升级的新支点》文章称,随着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横琴的开发,粤港澳海洋经济圈正在加速成型,东莞应更重视海洋地位,并建议将海洋纳入东莞经济版图做主体规划。

珠三角一体化从陆地走向海洋

“东莞的经济发展从来就没有离开过海洋,但海洋只是东莞这个世界制造业之都的一种背景色,以大海作为经济主轴来谋篇布局,东莞才刚刚发出这样的信号。”网友“海上升明月”昨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在东莞打造成为“世界工厂”的过程中,主要贡献是来自廉价的土地和低成本的劳动力,而对海洋重视不够,并且一度将外贸运输全盘交给了周边的广州、深圳,错失了服务业转移的机会。

他认为,当前,随着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横琴的开发,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正从陆地走向海洋,区域经济一体化从表层走向深度整合,粤港澳海洋经济圈正在加速成型,身处其中的东莞将受到辐射,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面向大海寻求新经济增长点

从天津的滨海新区,到上海的浦东新区,再到深圳前海、广州南沙,近年来,海洋经济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今年6月国务院批复的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成为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新区。

反观珠三角,随着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横琴的开发,粤港澳海洋经济圈也在加速成型。对此,网友“海上升明月”认为,未来中国海岸线经济将高度发达,从北到南将形成东北亚海洋经济圈、环渤海海洋经济圈、东海海洋经济圈、台湾海峡经济圈及珠江口海洋经济圈、南海南部经济圈。海洋经济圈将成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特征。

他认为,在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提速的情况下,东莞应主动融入粤港澳海洋经济圈中。“面向大海寻求东莞转型升级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是高级城市化的一个大方向”。

建滨海城市提升东莞城市形态

一直以来,处在广州、深圳之间的东莞,在人才吸引上处于弱势,这也成为制约东莞产业转型升级的一大瓶颈。对此,网友“海上升明月”认为,东莞的城市化明显滞后于工业化,东莞的产业升级必须伴随着城市升级。

他认为,城市化落后于工业化是导致东莞对人才、技术吸引力不足的重要因素,东莞如果加快沿海片区发展,建设滨海城市,将极大地提升整个城市形态,树立真正的城市中心,将大大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只要城市形态升级,就能有力地推动产业形态的升级。

■专家观点

王先庆:

向海发展东莞成广深海上“握手之地”

对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横琴的开发,广东商学院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粤商研究中心主任王先庆的解读是,珠三角城市发展呈现出向珠江口整合的态势,纷纷向珠江口紧缩,这将进一步提升珠三角都市群的凝聚力。他认为,东莞应顺势而为,由陆地转向海洋,打造滨海城市。

东莞区位优势明显

王先庆认为,当前随着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横琴的开发,珠三角城市的发展已逐步从无序走向有序,这条主线便是争相向珠江口靠拢,沿着珠江口进行城市的规划和整合。他认为,珠江口以后将成为珠三角城市群的内河。

而对于东莞,王先庆认为,地处广州南沙、深圳前海中间的虎门、长安等沿海地区,将成为广州深圳向海洋发展的“握手之地”,区位优势十分明显。

东莞可借机发展海洋产业

“东莞比广州更靠近海洋,更可以向海洋发展”,王先庆说,当前国家正大力发展海洋经济,东莞可围绕海洋来发展相关的服务业、运输业、矿业等。

王先庆认为,虎门港和长安滨海新区的开发,标志着东莞已经发出向海洋进军的信号,在广州、深圳加速向海洋发展的情况下,东莞更要借机进一步强化自身的海洋发展战略,整合发展东莞的海洋产业。

陈恩:东莞需以南沙为跳板加强与港澳产业对接

对珠三角海洋经济升温的观点,暨南大学特区港澳经济研究所所长陈恩表达了不同的观点,他认为,对东莞而言,海洋经济还不占主导地位,但东莞还是应考虑海洋经济的未来。他认为,广州南沙将是粤港澳合作的实验区,将拥有比深圳前海、珠海横琴更大的战略意义,东莞应主动接受南沙的辐射。

南沙是粤港澳合作示范区

尽管珠三角已出现了深圳前海、珠海横琴和广州南沙三大重量级开发区,但陈恩认为,南沙才是粤港澳合作的示范区。

陈恩表示,深圳前海的面积过小,产业仅局限在金融等高端服务业,珠海横琴也是以教育为主体,而

相关文章 led

资讯排行榜

  • 每日排行
  • 每周排行
  • 每月排行

华强资讯微信号

关注方法:
· 使用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 搜索微信号:华强微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