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经辉煌一时的联发科
1997年成立于台湾的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目前全球知名的IC设计公司之一,其中手机芯片业务占据了其整体的50%。不过与联发科获得众多头衔荣誉相比,它之所以能够被大家记住,主要还是因为其MTK手机解决方案。
还有一个事件要提一下,那就是在2007年时联发科曾以3.5亿美元左右的现金收购了ADI旗下Othello和SoftFone手机芯片产品线以及团队。此次收购使得MTK无线通讯部门的团队和客户群体资源有了不小的提升,并且拥有了新的手机基带和射频芯片产品,使得其整体实力大增。

大大小小的山寨机几乎全部采用MTK平台
也就是在联发科盛极一时的同时,中国山寨机行业达到了一个高峰。提起山寨机就不能不说MTK,正是联发科研发出来的MTK手机芯片对整个手机产业链条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因为MTK能够集成较多的多媒体功能并且保持较低的价格,并且再加上MTK基本在60%以上的较高完工率,所以MTK手机平台基本上就是一个半成品,厂商只要再度轻微加工即可发货出售,所以正是联发科MTK手机解决方案催生了许多大大小小的山寨手机和手机厂商。
不仅仅是山寨手机,就连一些品牌产品也都有采用MTK平台。据了解国内一些一线二线的非智能手机几乎都采用了MTK的解决方案,而像是唯一在华生存的国外品牌夏普手机,它旗下的SH9020C等众多产品同样也内置了MTK平台。总体而言国产多数的低价非智能机型,大多都和MTK有着很深的交集。而目前单说MTK平台,在内地已经占有了超过40%的手机基带芯片份额。
重压之下不得已转型
重压之下不得已转型
为什么对手机产业链产生巨大影响的联发科会宣布转型?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它不得已“断臂求生”?相信这是很多人都想要知道的事情,要知道虽然山寨并不是一个正常的现象,但是对于众多的普通用户来说,价格极为低廉的山寨手机是由MTK“打造”,或许在有些人心中他们并不愿意MTK平台产品过早的消失。
1,山寨手机遭遇打压
在2G时代风光无限的联发科却在3G元年启动后,连续遭遇“滑铁卢”。随着开源Android系统的爆发以及其他新兴平台的出现,智能系统已经开始全面普及,再加上手机行业本身总体均价的下跌,一些主流品牌手机的售价也并不再高高在上。前不久拥有“中国手机之都”之称的深圳,大量山寨手机厂商开始选择“逃离”,再加上政府部门的严打,山寨手机如同强弩之末一样已到尽头,而受直接影响的自然是联发科MTK平台。
2,联发科自身连续亏损
根据联发科2011年第一财季报告,整个第一季度收入为198.67亿元新台币,同比下降39.3%;而净利润则为30.65亿元新台币,同比同样大幅缩水72.3%。这也不难理解,大量山寨手机“消亡”联发科MTK也自然受到非常大的影响。已经连续五个季度业绩下滑的联发科,在公布第一季度财报的同时并没有感觉到春天的阳光明媚,而是体会到了第四季度时冬日的寒风刺骨。
不得已,转型开始。
在6月28日联发科召开了媒体发布会,联发科总经理谢清江宣布推出中间软件平台MRE以及芯片新产品,以此来让普通的2G手机具备类似于智能手机的上网等操作功能,成为“类智能手机”。此外联发科还将会推出针对3.5G网络的产品,来期望在智能3G手机市场占得一席之地。

不得不说此次改变是联发科的一次重大举措,成败或许真的在此一举。不过联发科究竟是拿出什么样的东西来占据智能市场份额呢?即刚刚说的中间软件平台MRE+新芯片产品=“类智能手机”,也就是说联发科将会拿着可以实现上网等智能操作的类似智能手机的非智能手机,来和Symbian,Android,iOS等系统机型来进行竞争,不过你觉得这个“杀手锏”的威力如何呢?
转型连续遇阻效果并不理想
转型连续遇阻效果并不理想
事实上联发科的转型并不是从今年才开始,之前联发科曾将2010年定位为“3G转换年”,或许正是从中国真正开始发展3G网络时,联发科就已经感觉到了自己的地位将会受冲击,继而提出从2G向3G转型的口号。但是从去年到今年一年多的时间,联发科的转型并没有像预想那样顺利进行,反而是连续受阻。

联发科董事长蔡明介将2010年定义为3G转型年
从之前的资料中获悉,联发科2010年时刚开始转型就遭遇了人才和市场的双重冲击。一是联发科去年11月发布的季报显示营收和净利润出现双下滑,净利润同比竟然下滑了41.3%。二是联发科的高层接连动荡,无线通信事业部门总经理和公司CFO相继辞职,其转型开局的效果并不理想。

转型连续受阻的联发科
自身的问题还足以解决,但是就在联发科连续疲软之际,业内竞争对手展讯和晨星半导在2G手机市场上对联发科进行了强攻。拿展讯来说其采取了低价格的战术,以至于将联发科的市场份额不断的抢占过来,不得已联发科也采取了价格下调的做法期望来稳固不断减少的市场,但已是杯水车薪。有分析师称,在未来入门级低端手机芯片市场当中,联发科,展讯和晨星半导将会形成一个“三国鼎立”的局面,市场份额也会有一个相对平衡的比例。这也说明曾经风光无限的联发科在2G手机市场呼风唤雨的垄断局面,俨然已经被两位竞争对手所打破。
未来想要成功并不容易
未来想要成功并不容易
相比于2010年联发科喊出的转型口号,在今年联发科同样宣称的转型要有着更为实质性的进步,至少我们看到了其拿出了“类智能手机”的概念以及的3G芯片产品。不过即使如此,联发科未来的转型之路也并不会容易,为什么?因为下面的几个要素决定着其转型成功的与否。
1,智能手机市场已经普及
相信这个理由是大家知道而且也是联发科不能否认的,因为Android的大爆发不仅仅使手机厂商找到了一个更加开源的智能平台,同时在平板以及MID等设备当中Android系统也开始被采用。此外还有Symbian在连续调整着策略,Windows Phone 7正在蓄势待发,智能系统市场当中留给联发科“类智能手机”的份额已经少之又少。甚至“类智能手机”被一些人认为是联发科对原有2G市场的“防守”和“巩固”,拿它和真正的智能手机相抗衡并不靠谱。
2,转型3G市场联发科技术不够
说要转型3G市场,但是在要转型的3G手机芯片方面,联发科的技术能力也并不给力。大家都知道现今国内3G有着TD-SCDMA,WCDMA以及CDMA2000这三大网络制式。首先在TD-SCDMA制式当中,联发科和联芯科技共同合作推出过TD芯片,又与傲世通结成联盟,在TD-SCDMA芯片技术方面还算是不错。而在WCDMA制式,虽然09年联发科已经和高通签订了WCDMA芯片专利协议书,虽然去年也有WCDMA芯片出货,但是推出的产品数量很少。而至于CDMA2000网络其似乎并没有任何产品推出,三大制式方面联发科仅一个TD制式还算说得过去,想要转型自然难上加难。
3,入行时间过晚格局难以改变
从2G转向3G的过程中,联发科始终在不断的错失机会。2G时代手机厂商基本上都或多或少的采用联发科的MTK解决方案,但是在CDMA制式的3G大潮来临的同时,联发科并没有拿出相应的芯片,所以也导致一些企业直接转投高通。当然这只是一个个列,事实上在前不久联发科的媒体发布会当中,总经理谢清江也明确说联发科现今进入3G市场已经迟了。这主要是因为3G芯片系统技术难度过高,联发科在推出时间上才一慢再慢。虽然发布会上联发科首次推出了针对3G网络的全新芯片,但是相对于其竞争对手展讯比较,这只是一个“姗姗来迟”的产品。
总结:
从2G时代的“呼风唤雨”,到3G时代的“步履蹒跚”,联发科似乎至今都没有找到相应的办法止住下降的颓势。虽然说从2010年开始其就要宣布转型,但是不管是自身技术还是遏制竞争对手方面,联发科都处于劣势。好不容易等到全新3G芯片产品推出,但是市场格局已经逐渐定型,留给它的机会并不是很多。联发科,曾经的2G巨人,曾经的“山寨机产业幕后推手”,想要转型成功并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