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控IC演算成中高功率无线充电的关键
来源:华强电子网 作者:------ 时间:2014-05-30 09:13
为了让无线充电的市场吸引力能与有线充电方案相匹敌,三大标准阵营及各个无线充电技术开发商,正致力于将无线充电的传输、接收功率往上提升;不过,无线充电模组接收端(Rx)的设计挑战一日不除,中高功率无线充电应用就永远无法成熟,而其中的关键因素,就在于主控IC的核心演算法。
UL检测事业部亚太区事业发展经理陈立闵表示,目前无线充电市场中三大阵营--WPC、A4WP、PMA,不断透过各种方式以扩大自己的势力范畴,期能成为最终一统江湖的霸主;不过事实上,三大阵营最大的敌手并非彼此,而是有线充电,因此无线充电标准阵营及所有的无线充电技术开发商,最须突破的是要如何提高无线充电的传输、接收功率。
陈立闵进一步解释,无线充电方案虽无法完全替代有线充电方案,但技术开发仍须跟上有线充电市场技术演进的速度,免得最终导致无线充电市场需求消失殆尽;像是行动装置快速充电(Quick Charge)方案的兴起,及通用序列汇流排(USB)等高速传输介面标准正不断提升充电效率,在在成为无线充电方案的潜在威胁,因此无线充电技术往中高功率发展已迫在眉睫。
事实上,无线充电标准阵营正积极将传输、接收功率提升至15~30瓦(W)。陈立闵指出,中高功率无线充电技术对发射端(Tx)而言并非难事,因发射端只须不断传送电力即可,最关键的是接收端的模组设计;由于接收端模组周围常伴随着待充装置内部的其他元件,因此要如何克服电磁相容(EMC)问题就成了中高功率无线充电技术发展的最大困境。
富达通无线充电事业部经理詹其哲认为,要克服EMC等中高功率无线充电技术的开发挑战,其核心关键就在于主控IC的设计。有鉴于此,富达通已经开发多项专利技术,以强化主控IC的控制演算法,并改善Qi标准目前存在的技术漏洞,成功突破中高功率无线充电的设计桎梏。
以Qi的PID演算法为例,其发射、接收模组最重要的参数系来自接收端的资料封包,为避免系统因某些因素导致资料传送失败,而让整个PID回路失效无法运作,Qi标准系透过软体控制演算法来解决此问题;不过,软体演算若没有控制好,当系统欲将传输频率降低以提高传输功率时,容易跨过谐振点,届时即使将频率降低,传输功率仍会开始往下掉,无法满足中高功率的传输需求。
詹其哲表示,为了解决此一技术问题,富达通已开发出「感应式电源中自动调节之方法」专利,以强化PID的演算模式;此外,该公司亦透过「可变功率系统」、「感应线圈位移修正」等专利技术强化主控IC的核心设计,让接收端可依需求自动调整输出功率,并可自动侦测感应距离进行功率控制,一一破解中高功率无线充电的技术关卡。
- •大联大世平集团推出基于易冲半导体产品的MPP Qi2无线模组方案2025-02-18
- •Vishay推出无线充电Tx和Rx线圈,耐潮能力达90 % RH,节省空间2024-09-24
- •外媒:LG电子将1.15亿美元出售车载智能手机无线充电业务2022-03-21
- •儒卓立:2021年MLCC“涨”声依“旧” 分销商如何应对?2021-08-19
- •2021年底无线充电智能手机将突破10亿部2021-07-01
- •意法半导体消费和车规Qi认证充电器安全解决方案助力无线充电市场发展2021-06-29
- •迈出从接触式到隔空的第一步,踏实攻克技术难关2021-05-18
- •工信部或限制无线充电功率 无线赛道之争就此止步50W?2021-03-03
- •不止于“快”,Qi 1.3新规如何为无线充安全“正名”?2020-11-23
- •全无线手机时代开启?苹果看重的无线充电或被国人主导!2020-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