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cell、On-Cell、OGS 技术解密和对比
来源:华强电子网 作者:------- 时间:2014-07-31 09:01
关于屏幕概念的炒作,从之前的IPS、AMOLED、SLCD的面板之争,到现在清一色标榜自己是OGS全贴合屏幕,如何轻薄、透光、图像“浮现”在屏幕上,苹果则貌似更为“高端”,传出了In-cell/On-cell的概念。小编做这期关于OGS/In-Cell/On-Cell屏幕的科普,力求通俗易懂,望以最简单的方式让大家了解真相。
要彻底了解In-Cell/On-Cell/OGS等等屏幕,就得先知道屏幕的基本结构组成。
从上到下,屏幕的基本结构分为三层,保护玻璃、触控层和显示面板。
保护玻璃没什么好说的,康宁大猩猩玻璃就是。触控层的话,就是由ITO触控薄膜和ITO玻璃基板组成。显示面板可细分的程度高,这里只大致排列下:从上到下,分别是上玻璃基板(粉红色标注了Colorfiliter的区域,即彩色滤光基板),液晶层(蓝条),下玻璃基板(粉红色标注了Array的区域,即薄膜电晶体基板)。最后,还需要指出的是,保护玻璃/触控层与显示面板之间,一般贴合技术会形成一层空气(即图中标注了Bonding的金黄色区域),如果采用全贴合技术去除这层空气,屏幕反光会大大减少,点亮屏幕时就显得更为通透,熄屏时更加黑沉,没有灰白的观感。
传统的G/G、GFF屏幕,都是标准的保护玻璃+触控层+显示面板层的结构,不同之处在于触控层。G/G屏幕的触控层是由1层ITO玻璃基板+1层ITO触控薄膜组成,GFF屏幕的触控层则有2层ITO玻璃基板+2层ITO触控薄膜(ITO:X和ITO:Y)。显然,G/G屏幕更薄一些。
今天各厂家标榜的OGS屏幕、InCell/OnCell屏幕,为何值得拿出来吹嘘,是因为它们都是保护玻璃层+显示面板层的结构,少了一层触控层,更加轻薄。那中间的触控层哪去了呢?这正好是区分InCell/OnCell屏幕和OGS屏幕的关键。InCell/OnCell屏幕是将触控层和显示面板整合在了一起,OGS屏幕是将保护玻璃层和触控层整合在了一起。为了争夺产业话语权,触控模块厂商力推OGS,而显示面板厂商如LG、三星、夏普等则力推In-Cell/On-Cell。
可能还有人追根究底,既然InCell屏幕和OnCell屏幕都是将触摸层和显示面板整合在一起,那如何区分InCell和OnCell?这跟ITO薄膜嵌入显示面板的位置有关。所谓OnCell,就是将ITO触控薄膜放在了显示面板的上玻璃基板之上,三星几代Galaxy旗舰就是这么做的;至于In-Cell,则是将ITO触控薄膜放在了显示面板的上玻璃基板之下,一般是与液晶层融合在一起,代表机型是苹果的iPhone5。
In-Cell、On-Cell、OGS因为不同的结构,屏幕的轻薄程度、显示效果、制造成本、良品率都有所不同。
1.屏幕的通透程度和视觉效果方面,OGS是最好的,In-Cell和On-Cell则次之。所以,吹嘘In-Cell/On-Cell如何如何通透,视觉效果如何好,可以歇歇了。无论是iPhone5还是三星GalaxyS4,单纯的屏幕通透度其实还不如一些采用了OGS屏幕的国产手机,比如魅族MX3。
2.轻薄程度,一般来说In-Cell最轻最薄,这也是iPhone使用了金属机身,还能做到极致轻薄的原因之一。OGS则次之,On-Cell比前两者稍差。
3.屏幕强度(抗冲击、抗摔),On-Cell最好,OGS次之,In-Cell最差。需要指出的是,OGS则因为直接将康宁保护玻璃与触控层整合在一起,加工过程削弱了玻璃的强度,屏幕也很脆弱。至于In-Cell屏幕为何强度差,笔者也不甚清楚其中的原因,这可能跟目前苹果自家的In-Cell追求极致轻薄有关,Lumia920同样是In-Cell屏幕,但有很好的辅助设计/措施来增强屏幕的抗冲击、抗摔能力。另,需要指出的是,因为In-Cell将触控层与液晶层融合在一起,一旦触摸屏出了问题,需要连同显示面板一起更换。
4.触控方面,OGS的触控灵敏度比On-Cell/In-Cell屏幕都要好,但这有时候也不是什么好事。OGS技术不过关,超高的灵敏度很容易发生“跳屏”的现象,细微的灰尘、汗液、水汽都能引发触控屏的“误操作”,比如MX3最早一批机器这个问题就比较严重。对多点触控、手指、Stylus触控笔的支持上,其实OGS也是好于In-Cell/On-Cell的。另外,还是因为In-Cell屏幕直接将触控层和液晶层融合在一起,感测杂讯较大,需要有专门的触控芯片进行过滤和校正处理。OGS屏幕对于触控芯片的依赖则没那么高。
5.技术要求,In-Cell/On-Cell都比OGS要复杂,生产控制上,难度也更高。
6.良品率方面,之前In-Cell屏幕的良品率较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iPhone5等产品的供货,但随着厂商不断投入,技术走向成熟,In-Cell/On-Cell屏幕的良品率与OGS已经处于同一水平,大规模出货不成问题。
关注电子行业精彩资讯,关注华强资讯官方微信,精华内容抢鲜读,还有机会获赠全年杂志。
关注方法:添加好友→搜索“华强微电子”→关注
或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 •Vishay NTC浸入式热敏电阻为液冷汽车系统提供1.5秒快速响应时间2025-07-03
- •瑞萨电子推出搭载AI加速功能的1GHz微控制器,树立MCU性能新标杆2025-07-02
- •Arm 洞察与思考:AI 技术破解创新与环境可持续发展难题2025-07-02
- •瑞萨电子推出全新GaN FET,增强高密度功率转换能力2025-07-02
- •Vishay CHA系列通过AEC-Q200认证的薄膜片式电阻现推出0402外壳尺寸2025-07-02
- •大联大世平集团推出以NXP产品为核心的HVBMS BJB方案2025-07-02
- •适用于高速应用的先进全局快门图像传感器2025-07-02
- •摩尔斯微电子的Wi-Fi HaLow技术正式获得Matter 认证2025-06-27
- •第十六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举办,安谋科技CEO陈锋受邀分享产业升级与全球协作洞见2025-06-26
- •SiC Combo JFET技术概览与特性2025-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