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通与英特尔运用物联网技术将运输成本降低30%
富士通近日发布消息称,与英特尔合作利用IoT(Internet of Things,物联网)技术进行了使工厂的生产工序“可视化”的实证实验。实验结果是,降低了因出货延误而增加的运输成本,使运输成本减少了30%。两公司2015年5月宣布在IoT领域展开合作,开始在富士通集团旗下生产笔记本电脑的岛根富士通公司的工厂,采取通过可视化来提高生产工序效率的措施。实证实验使用了富士通的IoT平台“FUJITSU Cloud Service IoT Platform”,网关使用了英特尔的“Intel IoT Gateway”。
岛根富士通的笔记本电脑生产线在出货之前要在“功能测试工序”对产品进行检测,并将判断为不合格的产品送至“修理工序”,进行故障再现、诊断、分析和修理。但有些故障无法在修理工序中再现。此时必须找出这些故障,并对功能测试工序的作业内容、使用的工具、测试对象的情况等进行分析并查明原因。 但由于作业情况没有充分可视化,因此很难确定原因,从而也就无法采取措施来防止故障的再次发生。而且,由于在修理工序中无法实时掌握修理产品在生产线上的位置、状况和出货期限等信息,因此会发生错过预定的出货时间,导致需另外运送等运输费用的增加。
在实证实验中,为了实现功能测试工序的可视化,用摄像头拍摄了作业人员的检查作业以及检查的笔记本电脑的画面。当测试作业中出现故障时,笔记本电脑的画面会显示故障代码。利用富士通研究所的提高了字符识别率的图像处理技术等,可自动提取出故障代码的信息。图像处理通过与摄像头连接的网关实行。提取的故障信息储存在富士通IoT云平台上,通过云上的APP实现可视化。这样便可帮助工厂确定作业失误的原因并进行相关改进。
在修理工序中,把修理产品投入生产线时会为其贴上信标,这样便可立即掌握其在工序内的位置、滞留时间和出货期限(图1)等。这样就能优先操作临近出货期限的产品,并辅助滞留较多工序的作业,以减少出货延误时要增配的运输卡车数量,从而使运输成本降低了30%。
今后将通过在功能测试工序中降低产品故障的误检率,来减少需要修理的产品。还将向制造业推广此次在实证实验中获得的经验。
关注电子行业精彩资讯,关注华强资讯官方微信,精华内容抢鲜读,还有机会获赠全年杂志
关注方法:添加好友→搜索“华强微电子”→关注
或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下一篇:LG将向小米提供曲面OLED屏
- •艾迈斯欧司朗推出新款超高能效LED打造高性能照明理想之选2025-08-06
- •安森美公布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2025-08-05
- •安森美为小米的YU7电动SUV系列提供产品和技术支持2025-08-05
- •ROHM推出适用于Zone-ECU的高性能智能高边开关!2025-08-05
- •东芝的新款低随机噪声镜头缩小型CCD线性图像传感器,有助于提高A3多功能打印机等设备的图像质量2025-08-05
- •大联大世平集团推出以onsemi产品为核心的汽车矩阵式大灯方案2025-08-05
- •摩尔斯微电子携手Airfide在日本COMNEXT展会推出Wi-Fi HaLow占用传感器2025-08-04
- •图像传感器选择标准多?成像性能必须排第一2025-08-01
- •GD32 MCU高效控制方案,多维赋能家电全场景变频驱动2025-07-30
- •安森美携手英伟达,共推下一代AI数据中心加速向800V直流供电方案转型2025-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