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深度相机助力智能人机交互进入新时代(上)
1.2 3D 深度相机将进一步解放双手,打开新的智能人机交互空间
现如今,大尺寸触控显示屏已经是大多数智能终端的标配,无论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还是笔记本电脑,甚至于汽车中控台、智能家电等。
尽管触控显示屏的识别精度和清晰度越来越高,但是,触控显示屏的局限性非常明显:手指必须接触于屏幕表面,无法离开屏幕工作,这极大地限制了用户的使用空间和灵活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语音控制与体感控制开始出现,并被广泛看好。
苹果公司于2011 年推出的iPhone4S 配备了语音识别助手Siri,利用人工智能技术,通过与消费者的语言对话,实现信息的交互。随后,语音交互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智能终端上,尤其是随着人工智能语义识别技术的进步,语音交互的准确性和实用性大幅提升。亚马逊于2015 年推出的ECHO 智能音箱便是典型成功例子。
语音识别可以完全解放双手,但是在人机互动方面的应用场景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游戏娱乐、互动体验、拍照等领域,这些必须有用户肢体参与的场景,语音交互无法满足需求。因此,比现今触控屏更高层次的体感交互成为了广大厂商追求的目标。
要实现体感交互,最重要的就是手势识别,因为手部动作是人体最丰富也是最常用的体感动作。对于智能手机而言,如果手势识别可以得到应用,那么包括手机自拍、游戏、浏览网页、购物等众多应用场景,在用户体验上均可以实现大幅提升,手机也将从触控屏时代走向手势识别时代。
例如,手机拍照是目前非常主流的消费级应用,但是目前拍照基本都需要手指按压控制键(或触控屏幕)完成,而采用外臵的蓝牙控制器因为不够方便,应用的并不多。所以,对于用户而言,是无法通过自身完成远景自拍的,需要别人的帮助。如果,手机配有手势识别功能的话,用户自己就可以实现远景自拍功能,目前已有公司正在开发类似功能。
同时,人脸识别与追踪也是体感交互最具前景的方向之一。人脸识别,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用摄像机或摄像头采集含有人脸的图像或视频流,并自动在图像中检测和跟踪人脸,进而对检测到的人脸进行脸部的一系列相关技术。人脸识别技术目前已广泛用于政府、军队、银行、社会福利保障、电子商务、安全防务等专业领域,但是主要用于身份识别与安防领域,作用相对局限。
我们认为,人脸识别在移动端具有更加广阔的应用空间,例如目前指纹识别已经成为智能手机的标配,通过指纹识别来实现开机、支付、登陆确认等功能已经被大众所认可,并且创造了巨大的市场价值,但是指纹识别的局限性在于必须通过手指完成,手指放臵的位臵、手指表面的洁净度等因素都会极大地影响使用体验,而人脸识别可以完全解放双手,只需要借助摄像头对人脸信息的采集便可以完成识别与交互。
传统的人脸识别技术主要是基于可见光图像的二维人脸识别,已经发展了30 多年,技术上较为成熟,但这种方式有着难以克服的缺陷——识别精度低,系统响应慢,尤其在环境光照发生变化时,识别效果会急剧下降,无法满足实际系统的需要。三维图像人脸识别技术,由于在精度、稳定性和速度方面的优势,近年来被广泛关注,尤其是基于主动近红外图像的三维多光源人脸识别技术发展迅速。
三维人脸识别不仅仅在识别精度方面大幅提升,更重要的是打开了更加广阔的应用空间,例如利用三维人脸识别可以直接获取消费者面部表情(喜怒哀乐等),直接计算出消费者的生理年龄或精神状态,这些功能都将为人机交互带来全新的玩法。
关注电子行业精彩资讯,关注华强资讯官方微信,精华内容抢鲜读,还有机会获赠全年杂志
关注方法:添加好友→搜索“华强微电子”→关注
或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 •艾迈斯欧司朗先进的高精度温度传感器助推动物健康管理2025-07-18
- •东芝推出输出耐压1800V的车载光继电器 -适用于800V车载电池系统-2025-07-18
- •打通边缘智能之路:面向嵌入式设备的开源AutoML正式发布——加速边缘AI创新2025-07-17
- •Cadence率先推出业内首款LPDDR6/5X 14.4Gbps内存 IP,为新一代AI基础架构助力2025-07-16
- •大联大诠鼎集团推出基于Qualcomm和Thundercomm产品的AI电子围栏方案2025-07-16
- •艾迈斯欧司朗荣膺OPPO 2025年度“最佳交付奖”2025-07-16
- •Vishay推出PLCC-6封装RGB LED通过独立控制红色、绿色和蓝色芯片实现宽色域2025-07-16
- •罗姆与猎芯网签署正式代理销售协议2025-07-15
- •安谋科技CEO陈锋:立足全球标准与本土创新,赋能AI计算“芯”时代2025-07-11
- •Arm 技术助力《国家地理》探险家绘制地球海洋图景2025-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