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狂购并购潮,大陆版台积电即将成形?

来源:今周刊 作者: 时间:2017-05-08 09:20

并购潮 台积电 上海车展

  2年一度的上海车展,再度让上海周边大塞车,平常半小时的车程,开幕第一天,采访团队花了超过一个小时才抵达。当我们进入中国国家会展中心,穿过各大汽车品牌,其中一个展场,人潮明显多过其他汽车品牌,让我们决定进入一探究竟。

  眼前这款新车的品牌名叫领克(Lynk & Co),是中国吉利汽车与瑞典富豪汽车(VOLVO)合资成立的新品牌。参观群众说:「我就是专程来看吉利的。这几年,他们的车进步太多了,我相信这个新品牌(领克),也能干得不错!」

  「汽车疯子」开打第一枪

  吉利大吃VOLVO市值飙涨167%

  但在七年前,全世界看待吉利,无疑是另一种观感。2010年3月底,吉利董事长李书福敲定以18亿美元购并VOLVO品牌,成为金融海啸后、中国企业购并海外企业的第一枪。但在此之前,吉利为了转型中、高端品牌,负债超过100亿人民币。此外,设计也是混杂各品牌特点,风格「丑到家」,成为国产车中的笑柄。但被称为「汽车疯子」的李书福却信心满满强调:「本来就一无所有,有什么好怕的!放心,我一定会成功!」

  他做到了!在本次「两岸三地一千大企业」调查中,吉利的市值在一年之间成长近167%,排名也从前次的397名,一举跃升到137名。从毫不掩饰的山寨本色产品策略,到成功整合北欧车厂、完美扭转品牌形象,如今的李书福,俨然是中国企业家们的偶像,海外购并,也成为中国企业在过去一年最鲜明的主旋律。

  回到2010年,据彭博统计,当年度整体中国企业对外购并金额约为547亿美元;2014年起,海外购并金额逐渐升高,至2015年突破千亿美元;2016年更在一年间出现倍数增长,达到2450亿美元以上。

  中经院第一所所长刘孟俊指出,相较于中国国企因为肩负战略任务,主要购并能源、粮食等原物料资产;近年来,越来越多民营企业到欧美,只为购并知名品牌,吉利汽车就是最好的例子。

  无法打败就买下!

  中资作风高简单粗暴

  资深产业专家杜紫宸直言,近五年来,随着政策主张「走出去」,中国企业购并风格再次转变,他们对高科技、掌握先进技术的企业,兴趣格外浓厚,「所以他们在欧洲成功购并了库卡(Kuka),这是世界顶级的工业机器人厂;最近的例子,则是腾讯取得电动车大厂特斯拉的5%股权」。

  要品牌、要技术,中国企业现在的海外购并,不同以往着重于亚洲,而是以欧洲和北美为主,其中在欧洲的购并成果又比北美丰硕。「如果中国无法打败欧洲,就会买下欧洲。」《金融时报》专栏作家盖伯(John Gapper)这么形容。

  除了政策推动之外,资本市场的天时地利,也是中国企业吞食天地的重要背景。「受金融海啸冲击,各国企业愿意谈判的价位,普遍降低。」刘孟俊分析,中国企业在金融海啸后积极开拓市场,当海外企业价钱又变便宜,自然有更高意愿出手购并。杜紫宸则表示,「中国股市的超高本益比、让企业可以更容易筹得丰沛资金,到海外去购并,这是独一无二的优势。」

  不可否认,当多数公司寻求机会壮大自身,也有特定公司陷入争议。「同样是海外购并,欧、美企业出手,成功率约九成,陆资的成功率却不到七成」刘孟俊直言:「(中资)经验不足、手法粗糙,作风太高调了,很多国家真的会怕!」

  拼半导体打造中国台积电

  陆企转型变身台湾准备好了?

  不过,经过2016年的疯狂扫购之后,中国企业海外购并的整合效应,才是未来更该关注的重点。尤其,当中国重点投资全球高科技公司、同时奖励发展国内半导体产业,陆资侵蚀、挑战台商原来的市场,已成无可避免的事实。

  从中国科技产业的布局进程来看,两岸之间接下来最剧烈的交锋战场,就在封测产业。近来有传言指出,改造长电的董事长王新潮可能退休,由中芯国际营运长赵海军接任,如果传闻属实,「就表示中国有意结合两家晶圆代工、封测大厂,打造『类台积电』的经营模式。」这位半导体高层这么说。

  透过购并,中国资本正化身为全球优质品牌。「因此,我们看待陆资来台的思维、标准,必须大幅调整、变得更有弹性,」刘孟俊举例:「假设有一天,Volvo宣布购并某一家台商,身为陆资百分之百持股的汽车品牌,主管机关究竟该不该允许这件购并?这是台湾必须提前思索的严肃课题。」

  经过前两年的购并狂之后,中资企业朝价值链上游发展的转型变身才正要开始,吸纳海外品牌与技术资源后,中资企业即将展现的新模样,台湾与世界准备好了吗?



关注电子行业精彩资讯,关注华强资讯官方微信,精华内容抢鲜读,还有机会获赠全年杂志

关注方法:添加好友→搜索“华强微电子”→关注

或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资讯排行榜

  • 每日排行
  • 每周排行
  • 每月排行

华强资讯微信号

关注方法:
· 使用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 搜索微信号:华强微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