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PC 产业重心向国内转移,本土厂商加速崛起

来源:华强电子网 作者:蒯剑 胡誉镜 王芳 时间:2017-10-16 09:41

FPC 中国 产业链 FPC 中国 产业链

  1.3 上游关键材料国际垄断,本土企业多方位寻求突破

  从产业链角度来看,FPC的原材料主要由压延铜箔和聚酰亚胺薄膜(PI)/聚酯薄膜(PET)构成,基材则为柔性覆铜板(FCCL),行业的上游是各类石油加工产品、基本金属、化工原料。因此,FPC行业与大宗商品市场紧密联系,而大宗商品市场则受全球宏观经济景气度及全球通货膨胀水平的影响。FPC下游是各类电子信息产品。目前FPC已经进入全电子产品领域,下游电子信息产品的规模对FPC行业有着直接的影响。

  图表:FPC 上下游产业链情况

  FPC板在构造上由挠性覆铜板(FCCL)和软性绝缘层以接着剂(胶)贴附后压合而成。FCCL 是生产FPC最关键的基材,其组成部分是压延铜箔、聚酰亚胺(PI)薄膜或聚酯(PET)薄膜基材薄膜和胶黏剂。FCCL占整个FPC产品成本的40%-50%左右,FCCL产品的价格对FPC成本的影响较大。

  国际上,中日韩台四地是全球FCCL的主要生产地,其中日本占比最多,达36%,以住友,新日纤和三井化学为代表,韩国22%居其次,以Doosan 为代表,中国大陆21%位居第三,以生益科技和丹邦科技为代表。国外FPC企业具备完善的上游产业链条,而国内FPC企业则大多需要外购,尤其是高端FCCL(如2L-FCCL 等)基板来生产FPC 产品。

  图表:FPC产品成本构成

  图表:2016 年全球FCCL 产量分布格局 数量来源:产业信息网

  FPC加工工艺复杂,对设备要求既多又高,全流程FPC加工需要冲孔、曝光、假贴、成型等设备的支撑。FPC 设备基本由国外垄断,据统计,本土FPC企业80%的设备来自于日本,高端设备更是100%进口。光韵达是国内精密激光制造的领先企业, 2016年,光韵达收购金东唐,进入线路板测试领域,为FPC设备国产化先行者。

  从FPC上游原材料和设备供应商状况可以看出,我国本土企业在国际竞争中正在寻求突破,未来随着FPC上游产业链国产化链条逐渐打通,成本端将大大提升本土FPC企业竞争力。

  1.4 终端国产化趋势明显,推动国内FPC行业蓬勃发展

  FPC产品的直接下游是电子产品的各种模组单元,终端是各类电子产品,尤其是智能手机,不仅单体使用FPC数量较多,也是全球出货量最大的电子产品,智能手机的未来走向将直接影响FPC行业的格局。

  2016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达14.7亿部,以华为、OPPO、vivo为代表的国产手机市场份额持续提高,同时前5大手机厂商占全球48%的市场份额,较2015年集中度进一步提升。据Trendforce的数据,2016年国内品牌手机总出货量约6.3亿部,约占全球份额的45%,而同期苹果和三星的总出货量为5. 亿部,预计17 年国产智能手机出货量占全球比重将超50%。一方面,iPhone 8创新力度大,出货前景乐观,引领其他手机品牌创新,产业链内本土FPC厂商将受益。今年苹果即将发布的iPhone 8硬件及功能创新得到广泛认可,东山精密是苹果产业链内FPC厂商,有望直接获益;其他FPC厂商也会在未来的2-3年内随着国产机跟进换代而获得高景气。总体来说,在如今手机大同小异的情况下,每个创新都会受到消费者和手机厂的极大关注,从而在2-3年内迅速完成从无到有的快速渗透。因此,以iPhone为代表的消费电子产品创新将为上游FPC行业创造可观的增量空间,为产业链内的FPC厂商带来丰厚收益。

  另一方面,国产智能手机市场份额的提升将给本土FPC产业链相关厂商带来直接收益。以手机显示屏为例,AMOLED屏逐渐成为智能手机发展方向,国产手机在跟进的过程中,一般选择本土显示模组供应商,而我国FPC 企业如弘信电子、景旺电子等均为国内主要显示模组厂商的供应商。

  国产手机市场份额提升,正向作用间接传导至FPC企业,从而带动国内FPC企业快速发展。



本文为华强电子网原创,版权所有,转载需注明出处

关注电子行业精彩资讯,关注华强资讯官方微信,精华内容抢鲜读,还有机会获赠全年杂志

关注方法:添加好友→搜索“华强微电子”→关注

或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资讯排行榜

  • 每日排行
  • 每周排行
  • 每月排行

华强资讯微信号

关注方法:
· 使用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 搜索微信号:华强微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