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明星走下神坛 整合浪潮席卷全球
尽管临近感恩节,但高通和博通之间的“博弈”依然在进行。
日前,高通部分投资者释放出“友好”态度,表示愿意对收购方案进行讨论,但前提是博通需要把收购价格至少提高至每股80美元。此前,博通每股70美元收购高通的提议已遭高通董事会的拒绝。
高通官方虽然对此消息不予回应,但可以看到,博通背后的资本力量正“蠢蠢欲动”,有博通离职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博通的“盟友”KKR一直未有公开动作,但在半导体并购案中,这家著名的美国私募股权基金的实力不容小觑,甚至有人戏称博通CEOHockTan正是KKR在半导体行业的“发言人”。
不管怎样,“双通”并购案并不是半导体并购潮的一个特例,随着行业竞争态势白热化,不管是欧美半导体巨头还是中国半导体企业都面临着技术门槛不断提高以及利润下降的双重压力,整合是大势所趋。
拓墣产业研究院分析师姚嘉洋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除了博通对高通的并购外,近期还有Marvell收购Cavium以及Dialog收购silego的案子,从这些并购案例可以看出,半导体企业一方面在强化特定领域的解决方案完整度,另一方面也在为提升营收规模做准备。
技术更替期的巨头焦虑
技术的大爆炸正在改写半导体行业的格局,站在山顶的欧美巨头比以往任何时候的感觉都更为强烈。
以高通为例。虽然在移动时代打败英特尔等芯片巨头成为市场上的新秀,但在人工智能、5G未成熟前,对华尔街的狙击却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高通股价今年跑输多数芯片公司,该股今年以来累计下跌16%,而同期的费城证券交易所半导体指数则上涨41%,博通股价今年累计上涨47%。在资本市场上,已经开始有基金经理称对于持有高通股票感到“精疲力尽”。
“高通之前的商业模式,可以说是用大量专利费的收入来补贴高昂的研发成本,因此技术始终能走在市场前列。然而,这个模式正在遭到各大公司以及各地政府的挑战,高通是按照手机整体价格收费,即使手机中高通的芯片只占总体成本的很小一部分。”智慧芽分析师陈子豪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从几年前开始,高通被各地政府以不公平交易的名义制裁,在制裁之后高通的专利收入也逐步下降。
同时,记者梳理发现,2014年对于高通来说是个分水岭。2014财年,高通的营业收入为265亿美元,净利润为79.7亿美元。此后,高通的营收一直在减少,2017财年下降到223.91亿美元。净利润方面,2015财年为53亿美元,2016财年小幅上涨到57亿美元,之后2017财年便下滑至24.65亿美元。
上述博通离职人士对记者表示,半导体行业并购加速的根本原因是毛利下滑,高科技明星即将下凡成普通零部件供应商,在追求规模效应的诉求下,即便是明星企业也可能遭遇被收购的命运。
反观其他站在“风口”上的企业,如英伟达,处境则大为不同。可以看到,在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英伟达已经占据先发优势,全球绝大多数的神经训练网络都是采用NVIDIA的GPU芯片,这直接推动了其业绩持续增长,2017年,英伟达公布的业绩显示其营收同比增长超过三成,净利润同比增长近六成。
“新的市场需求也在刺激新的公司出现。”半导体行业观察分析师刘燚对记者表示,龙头企业为实现规模经济和降低成本,会持续开展出于战略整合目的的国际并购。同时,随着产业进入后摩尔时代,企业也会加快布局新兴市场,细分领域竞争格局加快重塑,围绕物联网、汽车电子、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并购将会日趋活跃。
- •安谋科技CEO陈锋:立足全球标准与本土创新,赋能AI计算“芯”时代2025-07-11
- •Arm 技术助力《国家地理》探险家绘制地球海洋图景2025-07-10
- •Vishay AC03-CS系列轴向绕线安全电阻现推出WSZ引线版本2025-07-10
- •思特威推出3MP车规级CMOS图像传感器新品SC326AT2025-07-10
- •大联大世平集团推出基于DeepX和瑞芯微产品的多路物体检测方案2025-07-10
- •瑞萨电子推出面向单电机应用优化的卓越MCU, 涵盖电动工具、家用电器等广泛应用场景2025-07-09
- •线控技术重构汽车电子架构,电感式位置传感器成就标杆应用2025-07-09
- •艾迈斯欧司朗SYNIOS产品以更多创新和更多功能赋能汽车设计更多惊喜2025-07-09
- •奇瑞-罗姆供应链技术共创交流日:携手谱写汽车电子技术新篇章2025-07-09
- •大联大品佳集团推出基于Microchip产品的3.3KW双向图腾柱PFC逆变电源方案2025-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