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连接器国产化之道 自主之余仍需密切配合
面对上述工业机器人应用场景的越来越多的应用要求,无论是国际大厂亦或是本土企业,如今也都在积极备战,蓄势待发。不过,相比国际大厂来说,当前,国内企业在工业领域的优势并不多,因为大部分厂商规模偏小,且整体技术水平以及资金实力等方面与国际领先厂商差距较大,拓展工业市场的实力颇为不足。
某国内连接器企业资深市场经理坦言:“其实,从短期来看,国内在工业机器人连接器领域是处于相当的劣势的局面,因为目前这个领域最新的技术基本都是外国企业所掌握着,本土厂商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受到外国企业的限制,国产工业连接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从长远来看,我们要寻求自主发展,加大研发力度,跟上趋势,要把它作为一项长期的工程对待,如此才能打破目前高尖端连接器被国外垄断的僵局。”
站在整体规模的角度,潘文煜也表示:“国内的企业相对于国外的企业,主要是国外的企业体量比较大,这也决定了他的需求会比较多,产品未来技术的拓展性会比较高。目前工业这块我们的重点主要是针对日本、欧洲的客户。当然,现在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自动化这样一个概念出来,所以我们现在也在沉淀一些国内的客户,像新斯达、埃斯顿、中卫信等都是我们核心在做的一些客户。而且,国内的企业相对日本来说有一个比较大的区别,就是日本做事比较稳重,因为他们能一直做这个事情做到极致。但我们国内这边就比较灵活,哪块赚钱就做哪块,很多时候对于技术的沉淀是比较不好的,这是国内企业和日企的差别。”
沈志强也认为:“连接器看似简单,但实际上要做好还是非常不容易的。实际上我们公司也一样,都是一步一步通过非常多的经验积累,早一代的产品推向市场收集市场的反馈信息从而不断的改进,通过非常长的经验积累才达到了目前产品的水平,并不是国内企业短短几年时间就能够追上的。”
尽管如此,但潘文煜仍十分看好工业连接器的国产化潜力,他认为:“国内市场本身在这里,政策也有很大的扶持,未来慢慢也会有一些连接器上市公司出现。目前就已经有十家,这十家里面有一些还是做的很不错的,比如中航光电、长盈精密、立讯精密等等,这些企业对这块还是蛮有所谓的匠心精神的,而且也有一些精力、时间成本以及资金往这方面去投入。如果他们持续去做,未来十年之内应该还是能达到日系的这种水平的。但现在有一个问题,就是国内企业最快起来的还是电流这块,因为相对来说设计上制造上会简单一点,但是信号高频高速这块的产品对技术的积累还是有蛮高要求的,这块他们可能相对来说需要的时间会多一点。当然,不排除像华为这样的企业会越来越多,他可以培养自己的供应商,因为类似华为这样的公司他自己知道他们需要怎样的连接器,我需要你提供怎样的技术给我哪些点你可以规避掉,他需要有人告诉他怎么做,这样才可以真正的做起来。”
由此可见,随着作为应用终端设备的工业机器人逐步向小型化和低成本化方向发展,与其相匹配的连接器产品在保证自身基本性能(如抗震、抗干扰及耐插拔等)的前提下,也开始向“更精致”以及“更极致”的方向进发。除此之外,在5G以及高度自动化趋势的推动下,工业机器人也需要配置更多的智能传感器,这一充满“剧烈运动”的应用场景也使得与其(传感器)相匹配的连接器在保证高可靠的同时,也要尽量照顾到信号完整性的需求,这是各深耕工业连接器领域的厂商打出产品竞争优势的关键。
虽然现阶段,国内企业在工业领域的实力仍明显不足,但其中也不乏一些拥有基础沉淀的优秀企业。编者认为,中国毕竟有这么大的应用市场,本土企业如果在产品质量上能够做得更“硬”,外加国内种种优惠政策以及像类似华为这样的大型需求方支持,未来几年定能够在工业领域有所斩获,与各国际大厂“分庭抗礼”。(责编:June)
关注电子行业精彩资讯,关注华强资讯官方微信,精华内容抢鲜读,还有机会获赠全年杂志
关注方法:添加好友→搜索“华强微电子”→关注
或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 •连续亏损23季度!曾经的全球第三如何沦落到断臂求生?2021-01-22
- •首颗7nm AI芯片有多强?寒武纪点燃“新芯”之火2021-01-21
- •恐慌!汽车芯片若断供,本土车企有多少逆命筹码?2021-01-21
- •通用Cruise携手微软,8大科技巨头集齐“造车梦”2021-01-20
- •华为互补、沐曦替代,国产GPU芯片傍上三巨头?2021-01-18
- •匪夷所思!小米被美政府“拉黑”,制裁了个“寂寞”?2021-01-15
- •18月投超20家半导体公司,华为系战力究竟有多强?2021-01-14
- •汽车缺芯扩大讽刺国产替代,高利润先行“本田飞度”躺枪?2021-01-13
- •烂尾、停摆、爆雷?国产替代遮羞布下的“众生相”!2021-01-12
- •中兴 “瘦身增肥”执着5G,千年老二抛收决绝大有可为?202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