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全国CIO大会第二天干货分享

来源:企业网D1ne 作者: 时间:2024-06-13 15:40

行业动态

企业网D1net银川讯    6月6日,由国内知名IT门户企业网D1net和信众智(CIO智力输出及社交平台)联合主办的2024全国CIO大会进入第二天。来自海尔、国金证券、中铁大桥局、金杯电工、中微公司、万马股份、中航信等大型企业的CIO及IT高管,共同分享了各自企业在数字化浪潮中积累的宝贵经验与成功实践。

海尔智慧家数字化转型平台总经理 田云龙

海尔智慧家数字化转型平台总经理田云龙表示,大模型的走深走实,正在赋能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在智能制造、智能物流、智能客服、智能营销以及智慧教育等领域都发挥了巨大作用。而在智慧家庭领域,它将引领整个行业的变革,也将颠覆人们的智慧生活体验。当大模型技术接驳到智慧家庭的场景应用中,将为行业带来三个革新点:首先是更智能的人机交互与控制方式,通过智能家居生态系统的升级,完成更自然的交互和更高效的控制,提供更便捷的场景体验;其次是更精准的智慧场景和需求感知,通过智能场景感知系统的升级,让家电设备能够自动调节,为用户提供更为舒适的主动服务;最后是更高阶的智能自学习和自进化能力,通过深入学习用户习惯和偏好,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专属服务。

海尔构建了行业首个智慧家庭垂域大模型HomeGPT,并应用于众多业务领域,旨在提升用户体验和赋能员工第一效率,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基于大模型的深度语义理解、海量家电知识沉淀和场景自生成等技术手段,使得AI更理解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此外,大模型还在营销、客服等方面展现出强大的实力,重构业务模式,赋能企业经营管理的数字化变革。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海尔的垂域大模型应用已经通过了多项严格测评,证明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有效性。

戴尔科技集团大中华区信息基础架构解决方案事业部 企业技术战略构架师总监 许良谋

在过去的一年半中,AI技术经历了飞速的发展,从最初的探索阶段到如今的广泛应用,AI正在逐步渗透到各个领域,为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然而,这一过程中也暴露出了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确保模型的准确率和效率、如何降低延迟和成本,以及如何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等。因此,企业应该建立开放的生态系统,促进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AI技术的发展;关注模型的质量和安全性,确保模型在实际应用中能够发挥出最大的价值;关注企业的实际需求,将AI技术与业务场景相结合,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商业价值。

戴尔科技集团大中华区信息基础架构解决方案事业部,企业技术战略构架师总监许良谋表示,戴尔拥有专业的平台、知识和合作伙伴关系,可以帮助用户了解实施AI的可能性,制定AI战略与用例,准备数据集,通过由硬件、软件和专业服务组成的互联解决方案助力用户的人工智能之旅的每一步都稳步前进。“戴尔的中立性、生态系统、能力集,以及作为战略合作伙伴积极开发服务以指导客户,都是我们的优势。” 许良谋表示。

国金证券CIO王洪涛

随着大模型技术的飞速发展,国金证券紧抓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新机遇,积极探索大模型的应用场景,制定了聚焦提升效率和体验的大模型探索路径,旨在为客户提供更高效、更个性化的服务。

据国金证券CIO王洪涛介绍,国金证券主要探索了两方面的大模型应用:一是利用大语言模型进行交互式问答,借助公有云服务,如讯飞星火、华为盘古等,实现快速响应与精准解答;二是结合证券行业专业领域,通过外挂式和嵌入式模式,将大模型算法与证券信息系统整合,优化业务流程。国金证券规划建设了AI弹性调度平台,实现了统一管理和弹性配置算力资源,显著提升了GPU使用效率。同时,针对开发团队的编程需求,国金证券推出了AI编程助手,通过整合国内外主流大模型,辅助工程师提升编程效率约30%,代码质量也大幅提升。AI员工助手则通过整合15种通用大模型,为员工提供统一的交互界面。自上线以来,已吸引全公司5000名员工参与,每日平均使用超过1500人次,极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百度智能云 AI能力引擎产品负责人 杨晓梅

百度智能云作为行业先行者推出了企业级大模型平台——百度智能云千帆大模型平台,经过一年多的进化,该平台己集大模型开发,原生应用开发及相关供应链于一体,形成了大模型服务的超级工厂。目前,千帆服务客户数已突破10.5万,平台上已精调近2万个行业模型,并且开发了32万多个行业应用。

百度智能云 AI能力引擎产品负责人杨晓梅女士表示,在企业业务场景中,大模型技术正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大模型打造的TextMind平台推出了合同智能体与招采智能体等企业服务解决方案,正在助力业务流程的智能化升级,提升业务场景的处理效率和风险防控水平。例如在合同场景中,百度智能云携手中石化共建的合同智能化应用平台,助力合同审批效率提升68%,支持法务审核团队始终保持高水准。此外,百度智能云还联手新能源产业伙伴共建智能辅助招采系统,提升招采效率和结果公平性。

百度智能云将持续基于大模型等AI技术,与行业伙伴共同探索大模型技术的更多应用场景落地,用科技让复杂的世界更简单,共创智能化新时代。

IBM中国科技事业部数据与人工智能首席技术专家 吴敏达

IBM已深耕中国市场40载,从最初为中国制造产品与解决方案,到如今与中国企业共创解决方案,IBM始终致力于推动中国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IBM中国科技事业部,数据与人工智能首席技术专家吴敏达表示,尽管全球企业普遍认识到AI的重要性,但在应用过程中仍面临技术挑战,如数据处理复杂性、技能与知识匮乏、价格因素及项目可扩展性等。此外,AI伦理问题也不容忽视。在中国,AI应用正逐步加速,超过半数企业已在各业务线积极部署AI技术。

IBM的AI战略聚焦于混合云与人工智能两大领域。IBM提供基于混合云平台的解决方案,支持数据服务、AI能力与生态体系服务,满足企业多样化的AI需求。特别是在数据服务方面,IBM构建了一个数据经纬网络,整合企业内部与外部数据,为AI应用提供坚实基础。通过企业级知识服务解决方案、智能定位系统等案例,吴敏达展示了IBM的 AI技术在企业运营、客户服务、研发创新等领域的应用成果。这些解决方案不仅提升了企业运营效率,还推动了业务模式创新,为企业增长注入新动力。

中铁大桥局集团 科技与信息化部部长陶世峰

在数字化转型的大潮中,建筑业面临着诸多挑战。人员结构复杂、标准化水平低、工业化程度不足,以及利益关系错综复杂等问题,制约着建筑业前进的步伐。特别是高质量数据的缺失,成为AI技术应用的瓶颈。

面对这些挑战,中铁大桥局积极拥抱数字化,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推动转型。据中铁大桥局集团科技与信息化部部长陶世峰介绍,中铁大桥局制定了数字化转型的“1+1+N+1”架构,依托桥梁绿色与智能建造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业务为驱动,由点及面地解决项目痛点。中铁大桥局建立了桥梁产业互联网,通过智能生产线、控制系统以及数据交互平台,形成了企业协同与产业链生态的深度融合。在实际应用中,中铁大桥局不断探索AI技术的潜力。通过主动安全监测系统、钢筋加工自动化、大型结构智能吊装等创新应用,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安全风险。同时,在桥梁运维期,中铁大桥局利用健康监测系统和巡检系统,确保桥梁的安全运行,为公众提供可靠的交通保障。

“数字化转型是一个四流合一的过程:意识流、行为流、数据流和价值流。我们认识到数字化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积极转变意识,推动全员参与,确保数据在正确的时间传递给正确的检测设备,最终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陶世峰表示。

金杯电工流程信息总监 廖国锋

当今,传统制造型企业急需转向数据驱动的经营管理模式。然而在数据治理的道路上,企业往往面临信息孤岛、数据质量低下、关键工具缺失等多重挑战。同时,业务部门与技术部门的需求差异,进一步增加了数据治理的复杂性。

据金杯电工流程信息总监廖国锋介绍,为实现战略目标,金杯电工建立了数据分析体系,提升数据服务能力,着手进行数据治理,努力搭建平台化运营和系统化的数据架构。在此过程中,金杯电工发现物料编码的多码问题是核心难题,这源于企业兼并收购带来的编码混乱,给数据治理带来极大困扰。金杯电工积极寻求专业数据治理方法和外部合作,与华为携手启动数据中台体系建设项目,通过引入专业数据管理方法,定义了数据管理体系建设流程,并开展了以主数据为核心,以点带面的数据治理工作。

“只有通过专业数据治理,才能更好地利用数据驱动业务发展,实现降本增效,为全价值链数字化运营赋能。同时,主数据治理项目的成功实施,也促进了企业组织变革、人才培养与流程优化工作,为企业带来了更广泛的积极影响。”廖国锋表示。

腾讯云数据库总经理 王义成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化与国产化已成为数据库发展的两大趋势。腾讯云积极融合AI技术,力求实现数据库的高效智能处理。同时,腾讯云致力于数据库核心组件的国产化,确保数据安全与自主可控。

据腾讯云数据库总经理王义成介绍,在AI领域,腾讯云运用向量数据库支持AI应用,实时加速大模型的训练和推理。在新能源汽车行业,腾讯云数据库与多家厂商合作,利用时序数据库实时收集和分析数据,提升用户驾驶体验。此外,在金融领域,腾讯云利用图数据库技术快速定位金融风险,为金融行业提供安全保障。

腾讯云致力于将AI技术融入数据库,以帮助DBA和数据库开发者降低运维成本。基于之前研发的存算分离数据库,已实现负载预测性弹性、智能冷热数据分离以及学习型优化器等功能。这些创新使得用户使用数据库如同调用标准API一样简单,大大降低了数据库使用与运维的门槛。

同时,结合大模型和自身数据库知识,腾讯云数据库训练出了基于大模型语言的数据库客服专家。该专家能针对数据库相关指标和技术问题提供精准解答,这是在标准大模型基础上的重要突破。

中微公司 IT副总裁 王兰

可持续发展旨在解决社会、经济和环境三个维度的发展问题,而数字化技术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例如,协作机器人可以与人类合作,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同时提升产品质量和节约成本。智能循环产品则可以在产品的生命周期中监测碳排放、能源利用等环境足迹,最大化资源利用并最小化环境影响。此外,数字化转型还可以促进员工技能提升与交互,以及优化整个供应链,使其偏向于可持续化。同时,数字克隆和认知克隆等新技术也为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新的可能性。这些技术不仅可以用于设备的数字化,还可以克隆人的认知和决策过程,从而进一步优化生产和管理流程。

据中微公司IT副总裁王兰介绍,中微公司持续积极探索和实践数字化技术,推动ESG工作,关注高性能、良率稳定性和全球价值链。

“我们希望能够打造上下游的共享价值群体,推动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共同迈向更加可持续的未来。” 王兰表示。

万马股份信息总监 黄志虹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力,正全面推动全要素流程的效率提升。“我们的目标是通过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手段,优化端到端的全流程,提升全环节、全成本要素的生产力。我们坚信,只有充分利用数据,才能在新一轮的产业变革中立于不败之地。”万马股份信息总监黄志虹表示。

从生产自动化到流程信息化,从过程简化到决策自动化,万马持续提升整体信息化水平。在销售数字化方面,利用智能技术解决了报价员的工作压力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准确性。同时,万马也在探索数字人主播在售后服务和分销领域的应用,旨在为客户提供更加便捷和个性化的服务。

在生产过程数字化方面,万马围绕整个生产流程进行优化,通过引入工业互联网技术,实现了一键下达等智能化操作。在指标信息化方面,万马通过不断寻找改善点,力求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同时,万马也意识到数据化对于设备管理和经营决策的重要性,正在积极探索相关解决方案。

中航信集团副总裁 李劲松

在数字化、智能化成为发展主流的今天,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显得尤为重要。中航信凭借多年的数据平台运营经验,对此有着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中航信集团副总裁李劲松表示,在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需要穿透法律的视角、财务的视角、市场的视角和技术的视角,全面理解数据的属性和价值。同时,要认识到数据流转传输本质上是信息的传递,开发利用的本质是信息的获取、加工和应用。只有这样,才能将数据转化为信息、知识,并最终形成智慧,为行业带来真正的价值。

人工智能不仅仅是一种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工具,更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它将对社会、产业、生态和模式带来根本性的变化。企业应该抓住这一历史机遇,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在数据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应用,推动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和升级。

“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关注全球大趋势,如互联网、开放国际化、全球化、区块链和数字货币等,这些都将为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航旅纵横和中航信将继续发挥在行业数字化转型中的引领作用,为推动中国民航业的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李劲松表示。


在以“从CIO到CEO的职业上升路径”为主题的大型圆桌讨论后,2024年全国CIO大会圆满落幕。大会期间,戴尔科技集团、火山引擎、飞书、联想、腾讯云、腾讯云分布式云、腾讯云数据库、轻网科技、金山办公、百度智能云、MAXHUB、Juniper、绿盟科技、天润融通、新华三、IBM、卓豪中国等IT厂商也各自展出了自己优秀的产品及解决方案。







免责声明:本网站资讯内容,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企业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资讯排行榜

  • 每日排行
  • 每周排行
  • 每月排行

华强资讯微信号

关注方法:
· 使用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 搜索微信号:华强微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