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得主吉野彰:2050年将是新能源汽车“改头换面”的关键节点
来源:面包板社区 作者: 时间:2024-07-10 14:06
近日,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旭化成荣誉特别研究员吉野彰在上海接受采访,畅想了锂离子电池及新能源汽车的未来研究与发展场景。
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旭化成荣誉特别研究员吉野彰
吉野彰从1981年开始研究导电聚合物聚乙炔,并于1983年研制出世界上第一个可充电锂离子电池的原型。1985年,吉野彰克服诸多技术问题,彻底消除金属锂,确立了锂离子二次电池(LIB)的基本概念,世界上第一块现代锂离子电池由此诞生。
锂离子电池是支撑新型智能终端、电动交通工具、新能源储能等产业发展的重要电子基础产品。凭借在该领域的贡献,2019年10月9日,吉野彰获得诺贝尔化学奖。诺贝尔委员会认为“锂离子电池或许将对未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产生很大贡献”。事实上,自1990年初首次进入市场,锂离子电池就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采访中,吉野彰预测,在2050年前后人类社会将实现可持续发展、碳中和的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确实有难度,但是反过来讲,这对年轻一代(的科研工作者)来说是绝佳的机会,我希望他们能够抓住并且充分利用这个机会。”
“2050年将是新能源汽车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改头换面’的关键节点”
据国际能源署研究,为实现碳中和目标,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需要达到约4500万辆,是2023年的3倍多;2030年全球动力电池需求量将达3500吉瓦时,是2023年全球出货量的4倍多。面对气候变化这一全球性挑战,每一辆新能源汽车,每一项可再生能源项目的突破,都是对全球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积极贡献。
吉野彰表示,在全球新车销量中,目前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平均占比为15%左右,在中国这一占比要更高。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6月14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1-5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延续快速增长态势,产销分别完成392.6万辆和389.5万辆,市场占有率达到33.9%。
“2050年将是新能源汽车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改头换面’的关键节点。”吉野彰认为,随着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电动汽车(EV)的融合,未来以EV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将成为主流。他预计,未来汽车实现全面EV化,应用于EV的锂离子电池除了依旧沿着提升能量密度和耐久性两个技术方向持续研究外,还将朝着回收再利用的方向加强研究。
“企业对新技术、新产品在研发上应持续投入”
在吉野彰孜孜不倦倾力科研的背后,是他所在的企业旭化成提供着数十年如一日的全力支持。1972年,吉野彰获得硕士学位后进入旭化成工作,至今已超过半个世纪。
成立于1922年的旭化成,如今已是营业收入约186亿美元,营业利润达9.38亿美元的大型跨国企业,业务遍及多个领域,为全球众多行业提供创新解决方案。
旭化成中国总代表近藤修司告诉记者,“研发的过程虽伴随着高失败率,但相信失败中获得的知识见解亦是一种财富,能够帮助研发人员成长,重塑不断挑战、不断创造的旭化成精神”。他强调:“企业对新技术、新产品在研发上应持续投入”。
“旭化成希望与合作伙伴一起,共同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为中国社会作出更多贡献”
旭化成于1988年进入中国,首先设立了北京代表处,之后于1995年设立上海代表处,并开始在浙江和江苏两省建厂,在华业务实现规模化。如今,旭化成在中国已拥有20多家法人公司,员工约2000人,在华业务主要聚焦环境解决方案(离子交换膜、LiB隔膜等)、移动与产业(工程塑料、汽车内饰材料等)、生活革新(纺织品、电子材料与元件等)和健康(透析器、除病毒过滤器等)四大领域。
近年来,旭化成响应中国“绿色”“低碳”铺就可持续发展底色的倡导与实践,除了将研究成果引进中国,为中国消费者带来实用性和便利性,亦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积极履行着企业的社会责任。
在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过程中,中国始终坚持开放合作,与外资企业分享发展机遇。近藤修司表示,中国拥有庞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旭化成一方面能够提供诸如用于新能源汽车领域和自动驾驶等领域的技术解决方案;另一方面,旭化成的子公司博力通和上海恩捷已成立合资公司,为新能源汽车生产、供应电池隔膜,来响应不断扩大、不断增长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旭化成希望与合作伙伴一起,共同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为中国社会作出更多贡献”。
近藤修司透露,接下来,旭化成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将继续向中国市场提供高附加值材料。此外,旭化成还将继续加强其在汽车内饰材料、电子元件、工程塑料等产品的市场优势,以开发产品新用途等方式,促进业务增长,力争实现2024年度公司业绩的全面复苏。(郑然)
免责声明:本网站资讯内容,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企业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上一篇:Microchip 发布《2023年可持续发展报告》 切实践行环保和社会责任
下一篇:Kvaser(克萨)新品发布:Air Bridge M12无线CAN网桥,灵活配置、多重配对,助力工业通信摆脱线束束缚!
- •飞利浦商用显示器:创新领航,多场景适配助力企业数智蝶变2025-02-20
- •激光装备巨头蓄锐:轻装上阵,布局多元增长极2025-02-18
- •数据驱动 智能转型 | 5月16-18日“2025第十一届中国行业互联网大会暨CIO班20周年年会”征程将启!2025-02-17
- •重磅嘉宾阵容 | 3月1日“2025央国企数字化新春会”议程来了2025-02-17
- •优刻得率先完成基于华为昇腾国产芯片的DeepSeek模型适配2025-02-14
- •芯粒生态再升级!Arm 发布芯粒系统架构首个公开规范2025-02-12
- •品高软件×电科申泰:3个产品“丝滑”对接!2025-02-11
- •威刚工控发布DDR5 6400 CU-DIMM与CSO-DIMM,赋能HPC高性能运算2025-02-10
- •让黑夜如白昼,国科微AI ISP演绎科技力量2025-02-10
- •Arm 发布芯粒系统架构首个公开规范,加速芯片技术演进2025-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