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卜师”朱瑟夫推算EMC未来命运
来源:赛迪网 作者: 时间:2002-10-11 18:22
![]() |
但不幸的是,随后到来并不是IT硬件的春天,而依然是市场对高端数据存储软硬件需求不振的寒冬。EMC大幅减少了技术研发的开支,但情况毫无缓解。企业不得不再次裁员。10月3日,CEO朱瑟夫·图希无奈地宣布继去年裁员4000多人之后再次裁员1350名员工。
朱瑟夫:挽救王安电脑公司
朱瑟夫当然不是一个黔驴技穷的CEO。他毕业于美国纽约曼哈顿学院,获学士学位,后进入哥伦比亚大学进修,获硕士学位。毕业后在IT业界的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名叫RCA公司担任系统程序员。
80年代,朱瑟夫进入有名的信息系统公司Unisys。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以及个人在行业内的成长,他成为这家公司的总裁。1986年,Unisys的母公司Burroughs和另一家硬件制造商Sperry合并,成立了新公司,朱瑟夫则继续保留了他的总裁职位。
1991年,朱瑟夫的职业生涯迎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他任职业内著名的王安电脑公司。当时的王安公司痴迷于大型电脑,错过了PC个人化的大潮,业务已经在走下坡路了,朱瑟夫出面挽救这家大公司。
在朱瑟夫担任公司主席兼首席执行官的六年期间,王安公司的财务状况和运作机制还是有所进步。朱瑟夫巧妙地利用美国破产保护法第11章,在各方债权人之间周旋,为企业的复兴争取到了时间和资源。他敏锐地领导公司从大型电脑制造商转型网络技术服务公司,提供解决方案,使得王安率先触及网络IT业务。
在朱瑟夫的运筹下,从1995年到1999年,王安连续并购了十家公司,市值超过了原来的三倍。至1998年末,王安电脑公司拥有2万多名雇员,在40多个国家设有分支机构,年收入超过35亿美元。1999年7月,王安公司被荷兰阿姆斯特丹著名的IT服务企业Getronics NV公司收购,朱瑟夫完成了他的使命。
转战EMC:信息存储的质能转换
一身轻松的朱瑟夫来到了当时还不太出名的数据存储企业EMC,一开始是担任企业的总裁兼首席运营官,驻扎在麻萨诸塞州的霍普金顿。EMC这家公司的名字来自爱因斯坦著名的质能公式E=MC2,物质与能量的转换构成了信息时代生存的空间,图希的加盟则进一步推动了EMC发展壮大。
依照朱瑟夫的规划,公司在网络信息、信息存储软件这两个高速增长的IT服务市场拔得头筹。2001年,他负责推出EMC开放式管理软件AutoIS,这个实验产品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它巩固了EMC软件在存储硬件平台领域的应用,并帮助EMC登上网络附属存储市场第一的地位。
朱瑟夫的第二步是组织EMC的专业化信息服务。他着重在行业内发展合作伙伴,以拓展EMC的影响。EMC与戴尔的合作便是朱瑟夫一手促成的,后者协助了EMC推广销售了CLARIION存储系统,使得产品迅速地抢占了市场。
朱瑟夫长袖善舞的资本运作本领也丝毫没有退步。自从他上任后,EMC并购的速度加快,曾经创下连续并购7家同行的记录。朱瑟夫还异常重视企业的技术研发,他向股东们承诺将企业收入的1/3投入研发领域,公司争取成为信息存储软硬件领域的头名。
2001年1月,朱瑟夫·图希升任EMC公司的总裁兼CEO。这个时候的EMC就像爱因斯坦公式揭示的那样,巨大的能量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而不断膨胀。2001财年公司收入达70亿美元,全球雇员一度多达1.9万人。企业不仅在信息存储软硬件市场保持领先,而且在开放式信息存储解决方案和数据管理型电子商务两块独步业内,被誉为IT业界的后起之秀。
IT狂想:朱瑟夫预言数据存储
很多科技公司的CEO都擅长演讲,但是像朱瑟夫这样偏执而有煽动性的演讲者其实并不多见。业内人把推崇数据存储的朱瑟夫比喻为手握水晶球的吉普赛占卜师,在数据存储领域,朱瑟夫的一举一动都将对整个行业产生影响。
在2000年网络存储峰会上,朱瑟夫预言未来三年的数据存储将会有大发展。“到2003年,所有重要的数据存储和备份都将在网络上进行,存储介质不是磁带而是硬盘。那时的网络存储速度达到1000GB每秒。”朱瑟夫还认为大型的服务器制造商同行会因为竞争力不足而不得不放弃数据存储业务。
面对旺盛的市场需求,朱瑟夫乐观地认为EMC的最大挑战不是日益增多的竞争对手,而是IT专业人才的匮乏。他预计数据存储服务领域在未来的5~8年会产生170万个工作岗位。当时的EMC雇员人数达到2万人,员工流动率10%。优秀人才的频繁跳槽令IT公司大为头痛。“人和技术是我们最大的问题。”他说,“如何雇用正确的人,并让他们发挥生产力是道难题。”
以数据存储为主线,朱瑟夫展望了一个EMC业务多元化的时代,包括基本的互联网应用、数据仓库、Windows NT、电子商务和企业资源管理ERP等,甚至像光纤网络、无线网络这样相对业务关联不太大的基础设施也会被纳入EMC的视线。
可是朱瑟夫还是一个劲地强调这个行业的重要性可能被低估。EMC为首的数据存储行业最近组织一项大型调查,调查对象涉及15个国家的800多家公司,调查只问它们一个问题:在建立信息系统时最先考虑什么?40%的受访者回答最先考虑存储系统,25%回答考虑IT应用,20%考虑网络,只有12%考虑服务器。
朱瑟夫很高兴地看到围绕服务器组织解决方案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存储系统取而代之唱起了主角。“数据存储没有最好,只有更好。EMC就是客户更好的选择。”他的话语有些大言不惭。
诸侯混战:EMC业务下滑
整个90年代是EMC的黄金时代,它和甲骨文、思科、Sun等IT服务提供商,与朗讯、北电等基础服务提供商一起,被华尔街誉为新经济的骄子。它的股价高高在上,投资回报率达到了难以置信的840倍。
尽管IBM、日立以及Sun也可以提供同样的存储器系统。在2000年底,EMC公司控制了高端存储器市场71%的份额,其产品价格几乎是竞争对手的两倍,利润率比同行高出40个百分点。在那些慷慨的希望构筑高端存储系统的公司首席信息官眼中,EMC几乎就是惟一的选择。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911是一起恐怖事件,但是对EMC而言,却是一桩“喜事”。EMC的大客户美林银行在灾难到来的几分钟内,通过EMC存储服务,将整个公司的数据资料远程转移,毫发未损,着实为EMC做了一回活广告。朱瑟夫抓住机会,到处宣扬,无数客户纷至沓来,公司因此名声大振。
EMC不仅捐助了一些钱款、产品遇困的人,还在商业战略上抓住机会,大幅降价,抢占市场份额,销售记录不断刷新。可惜好景不长,进入2002年以来,互联网经济的破灭对EMC造成了致命的打击,CEO发现,许多每年花费数亿美元购买其存储器系统的.com公司和电信运营商都消失了,其他客户也在不断削减IT开支。
与此同时,存储市场竞争开始日益激烈。EMC原来不应以为然的竞争威胁开始加剧,新的竞争对手包括IBM、甲骨文、Sun、新惠普、日立等。IBM将其鲨鱼存储阵列系统与大型机一起捆绑销售,低廉的价格往往让对高价产品敏感的客户满意不已。日立公司推出了比EMC产品更快的闪电存储器阵列系统,而其价格只有EMC产品的一半。这家日本公司已经成为朱瑟夫的眼中钉。
在残酷的价格战中,朱瑟夫发现EMC的硬件业务利润已经萎缩了1/4强,高端存储器市场的份额也减少了14个百分点,仅为57%。EMC出现了创业十年来第一次财政亏损:2001年度收入为71亿美元,亏损为5.08亿美元。
EMC的股价开始下跌,与2000年峰值相比,其股价下跌了93个百分点。也就是在那个时候,这家公司开始了裁员。公司在今年第二季度营收为13.9亿美元,较去年同期下降了20.2亿美元,跌幅惊人。盈馀总额仅为100万美元,较去年同期下滑了99%。
有好事的媒体再去采访朱瑟夫关于竞争者的看法,这次CEO的观点谨慎多了。他称关注中小竞争对手,同时对IBM和日立公司在存储市场的进步表示惊讶。
朱瑟夫领导EMC开始了艰难的转型,调整的目的是让EMC成为一家跨存储平台的软件公司。2001年11月,朱瑟夫在公司高层会议上宣布了将EMC一分为二的计划,将传统的硬件销售与软件研发分开。朱瑟夫预言,到2004年底,EMC硬件、软件业务将各自占据公司收入的半壁江山。
(编辑 林帆)
上一篇:周厚健沉思两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