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业:市场导向驱动品牌竞争
来源:电子工程世界 作者:—— 时间:2010-03-25 07:00
兼并重组提高品牌内涵
随着半导体产业的强势复苏,未来的竞争也会逐渐加剧,领先公司要想保持自己在这个领域所占有的领导地位,就必须充分发挥自身实力进行联合或者并购,甚至会卖掉一部分业务以提高赢利能力。殷钢就指出,这些实际上都是对整个行业的一个优化,从而向更高一层的技术方向发展。
恩智浦为了提高公司的竞争实力,近年通过不断分拆非主营业务等手法扩大在高性能混合信号市场领域的实力。该公司高性能混合信号和标准器件事业部大中华区市场高级总监梅润平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保持行业前两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通过在特定市场把规模做大可以避免后来竞争者进入,从而保持公司的领先位置。恩智浦在过去的几年中逐步将手机业务、电视机的SoC(系统级芯片)等领域分拆出去都是基于这样的理念。
博通无疑是并购方面的典型代表。凭借良好的现金流,博通保持了几乎在每个季度都至少兼并一家公司的速度,最近公司还斥资1.23亿美元并购了新兴企业Teknovus,获得了后者的以太网无源光网络技术芯片组和软件技术。梁宜指出,并购和重组都是与公司的品牌、技术战略相关的,与消费品品牌不同,半导体企业并购要注重产品和技术的差异性,并购后还要进行融合和整合,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品牌增值。
中国市场成战略重点
根据赛迪顾问的最新预测,2010年中国市场同比将增长17.5%,未来3年中国集成电路市场发展速度将保持在10%以上,并从2010年起开始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PC、手机、平板电视成为拉动市场发展的主要动力。2010年伊始,上述领域的产能都在加速向中国市场转移,对于半导体企业而言,抓住中国市场也就抓住了未来的命运。
TriQuint中国区总经理熊挺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的需求往往代表着世界的需求,在中国市场的成功不管在目前还是将来都是十分重要的。TriQuint很早就把后端封装转移到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来,在手机、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和晶圆代工方面加强了产业布局。他告诉记者,尽管出于技术考虑公司还没有把晶圆生产放在中国,但未来公司不排除与中国本地设计企业开展各种合作的可能性。
富士通微电子近年在中国的本土化战略则显得十分务实,其在中国推广的产品线多数已经做到了本地研发设计。本土化的成功使富士通在过去的一年中抓住了汽车电子、家电下乡等机遇,也在高清数字电视领域抢占了先机。该公司企业策划部及市场推广部亚太区高级经理曹淼表示,公司目前有超过一半的工程资源为本地客户开发产品和解决方案,未来还将继续加大力度。
- •4000+人次!“2025半导体产业发展趋势大会”成功举办!2025-04-14
- •定档4月11日!“2025半导体产业发展趋势大会”报名启动!2025-02-17
- •最新半导体关键终端市场销售情况及产业分析 | 2025.012025-02-13
- •【ICDIA参会指南】首个IC应用展,Show出中国芯力量!2024-09-24
- •创新·互联·芯生态 | 2024半导体产业发展趋势大会暨颁奖盛典圆满举办2024-04-13
- •长达三公里!摩尔斯微电子演示全球最远距离 Wi-Fi HaLow 解决方案2024-03-19
- •今年全球半导体市场将增长20%,存储芯片市场将大涨52.5%!2024-03-11
- •突发!半导体巨头ASML将退出荷兰!2024-03-08
- •互联芯生·共创未来 | 2023年半导体产业发展趋势高峰论坛暨颁奖盛典圆满落幕2023-04-26
- •“2022年度华强电子网优质供应商&电子元器件行业优秀国产品牌评选”获奖榜单公布!2023-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