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多晶硅工艺进步显著 标准不可或缺

来源:赛迪网-中国电子报 作者:—— 时间:2010-06-02 11:14

    东汽峨嵋半导体材料厂(所)长吴贤富

    尽快完善工艺 促进产业发展

    ● 应该从光伏产业的角度全面看待它的能耗。

    ● 国家应出台政策,大力发展我国的光伏发电产业,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多晶硅的一定能耗带来更多的光伏发电附加清洁能源。

    我国的多晶硅企业采用西门子法工艺经过40多年的摸索,经历了从研发到小规模生产的艰难过程,可喜的是随着光伏产业的兴起,国内多晶硅技术在近3~4年时间内发生了蜕变,单线产量由几百吨跨越到1500吨甚至3000吨。系统完整性、物料消耗、能量消耗、环保设施等方面均有很大改善,正如从事多晶硅行业的人士所说:“我们中国的企业在短短几年所走的发展道路相当于国外同行企业几十年的发展道路。”

    作为该行业的一员,我们一方面感到自豪,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多晶硅产业是一个新兴产业,与国外老牌企业还有差距,像一个处于成长期的少年,需要国家的正确引导、扶持才能健康成长,以适应欣欣向荣发展的光伏产业。

    回顾我国前几年的多晶硅发展之路,感到有些无序和混乱,多晶硅产品的不正常价位导致很多投资者盲目进入,对技术、资金及投资风险估计不足,造成了国家资源的浪费,该现象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出台了“38号文件”,同时由政府制定、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参与的《多晶硅行业准入标准》稿也在讨论中,针对讨论稿我们有以下建议:

    第一,《多晶硅行业准入标准》的制定是为了规范多晶硅行业的健康发展,而不是为限制其发展制定的。除了一些技术指标可规定外,我们认为设计规模3000吨不能硬性规定,这样做可以避免一些投产企业在系统生产状况还未稳定时为产能达标而急于扩产现象的发生。生产企业何时扩产、产能该多大应该由市场来决定。

      第二,很多有技术支撑的多晶硅企业对该行业被定性为高污染、高能耗有异议。实际情况是绝大多数有技术、立志于多晶硅产业发展的企业,对安全生产管理、环保设施投入十分重视,可以称得上是花园式工厂。

    第三,对于高能耗定性,我们认为,虽然综合电耗为每公斤多晶硅小于200千瓦时(多晶硅企业还在不断降低能耗指标),但用该材料制造的光伏电池可产生的附加新能源远远大于其消耗能源,因此,应该从光伏产业的角度全面看待它的能耗。

    第四,为保证我国光伏产业的健康发展,避免光伏产业“两头在外”,一方面我国政府应对有技术支撑、有实力的优势企业给予一定政策扶持(资金、能源等),使他们尽快完善工艺、加快技术研发,提高实力,使之与国外老牌同行企业能够同台竞争,满足我国光伏产业下游产品的需求,防止国外多晶硅企业低价倾销挤垮我国刚刚兴起的多晶硅产业。同时,国家应出台政策,大力发展我国的光伏发电产业,不能把我们的资源廉价卖给国外,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多晶硅的一定能耗带来更多的光伏发电附加清洁能源。

    第五,针对以上状况,我国相关部门应尽快组织光伏产业上下游企业及时沟通,制定相关的产品标准及检验标准,规范产品质量和价格,避免同行之间的无序竞争带来的价格混乱,消除多晶企业一方面成本压力较大,而另一方面电池组件产品又面临欧洲国家反倾销诉讼的尴尬局面。

资讯排行榜

  • 每日排行
  • 每周排行
  • 每月排行

华强资讯微信号

关注方法:
· 使用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 搜索微信号:华强微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