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同一张显示屏的LED芯片筛选方案

来源:元器件交易网 作者:—— 时间:2011-12-23 11:56

  2.2.1 原始数据修正处理

  现场校正最简单的一种情况是:平面屏,选择显示屏的最佳观众区域作为单一的数据采集机位,对全屏分区域依次进行数据采集。这样采集到的数据必然带有因观察视角不同引入的系统误差。采集数据呈现:垂直法线方向亮度高,偏离法线方向亮度下降,偏离角度越大,亮度越低的现象。如果不加以修正,校正后的显示屏必然将下部暗,上部亮;机位垂直方向暗,两边亮;偏离校正点观看时,明暗出现失真。

  而当屏体是外弧形或现场环境限制,必须多机位才能完成采集时,由于不同机位采集视角不同,如不加修正,其接缝处必将出现明显的分界线。

  上述问题导致很多屏无法进行现场校正。近来,有数码相机方案采用邻区对比反馈的方式,也有设备采用拍摄全屏图像做参考的方式进行修正。

  2.2.2 校正目标值的设定

  校正目标值的设定也是逐点校正技术值得深入探讨的一部分。众所周知,亮度校正损失亮度,色度校正既损失亮度也会损失色域空间和色彩饱和度。那么如何设定合理的校正目标亮度和色度值,结合客户需求,在亮度、色域和均匀度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呢?

  当前,很多数码相机校正方案,因为缺乏中间数据,都将目标值的设定环节放在采集之前,然而不同的显示屏有着不同的最佳平衡点,尤其是色度校正,目标值设定的不合理,将直接导致校正失败!合理的目标值设定依赖采集数据的统计分析,因此,我们将目标值的设定放在采集完成之后,并提供各种辅助参数和图线帮助用户调整目标值。

  2.3 驱动控制

  有了校正数据,还需要控制系统的正确应用,才能实现逐点校正。

  驱动控制的实现有两种途径:一为电流幅度控制,二为脉冲宽度控制(PWM方式)。由于电流幅度与亮度并不是严格的线性关系,且电流的增减会引起LED芯片主波长的偏移,因此,电流控制应用得越来越少,当前逐点校正驱动控制实现的主要方式为调节脉宽。

  国内主要控制系统供应商早已实现逐点的LED灯点差异性驱动控制,只是由于通用采集设备的缺失,直到2008年,逐点校正仍是少数自有控制系统的行业领军企业的独有技术优势。随着采集设备的突破进展,08年还大部分停留在宣传卖点上,无法实用起来的控制系统逐点校正功能,到2010年已逐渐成为控制系统入市的必备利器。到今天,市场上的全彩显示屏控制系统,不具备亮度逐点校正能力的已寥寥无几。

  但是,逐点校正的驱动控制方面,也还存在有待完善的地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校正的低辉及线性表现有待改善;

  2. 目前具备色度校正功能的系统尚为数不多;

  3. 校正后带载点数有待扩展;

  此外,除了利用控制系统实现驱动控制外,还有一种技术思路是通过对前端视频流进行实时处理,从信号源的层面实现校正。可分为硬件实 现与软件实现两种。硬件实现即在视频信号源与控制系统之间加一个信号处理器,内部存储校正数据,对输入的视频流信号应用校正数据进行实时运算后输出给控制系统。软件实现即截取电脑为信号源的显示数据流,加以校正数据运算后输出到DVI端口。

  与控制系统实现校正相比较,由于DVI信号只有为8位,这种用前端视频处理器实现校正的方法将严重损失灰度,其低辉与线性表现不佳将是必然结果,且应用色度校正时,也会因精度不足效果不理想。

  2.4 采集系统与控制系统的结合

  逐点校正过程中,需要以下三个步骤:控制系统控制屏体,在指定区域显示红绿蓝三色画面;采集系统分别完成采集;生成校正数据后写入控制系统。

  09年前,采集系统多为控制系统自己开发,配合自己的控制系统使用。因此,无论是模块级、箱体级还是全屏级校正,采集系统与控制系统之间大都使用自定义的控制接口协议互动完成。

  这种控制接口协议的结合方式自动化程度高,写入数据的过程无需人工干预。对于一些数码相机校正方案,因测量设备精度与稳定性不足,需要反复采集、邻区比对等才能保证区域间一致性,因此要求采集和显示控制紧密互动,这种控制接口协议的结合方式是唯一选择。然而,这也造成了采集系统与控制系统捆绑,互不兼容。在控制系统技术不断创新发展,新的控制系统不断涌现的今天,无疑并不符合LED屏制造商的利益。

  LED屏厂商引进进口采集设备结合自有控制系统,有两种情况,一是遵照采集系统的控制接口协议要求对控制系统进行改造,使用采集系统的软件功能完成校正;二是自行开发软件,实现显示控制、采集系统采集、与校正数据的生成与写入。这2种情况都意味着技术导入难度高、成本高,也同样地,不兼容,无法与市场通用的控制系统相结合。

  因为采集设备专业、稳定,仅需一次数据采集即可完成校正,因此显示控制的部分变得十分简单,不需要与控制系统交互通信也可完成。而写入控制系统的步骤,则可以使用数据文档的形式,由控制系统自行完成读取写入相关存储区域的工作。

  这样一来,通用控制系统无需做任何改造,也无需公开任何控制接口命令,就可以通过读取中科维优公开格式的校正数据文档,实现逐点校正,系统对接的工作量压缩到最低,采集系统也最小成本地实现了与层出不穷的控制系统之间的最大兼容。

  数据接口协议的结合方式实现简易,灵活,兼容性好,但自动化程度低,未来行业内形成标准逐点校正控制接口协议,将会是该环节的终极解决之道。

资讯排行榜

  • 每日排行
  • 每周排行
  • 每月排行

华强资讯微信号

关注方法:
· 使用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 搜索微信号:华强微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