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开关技术在DC/DC变换器中的应用方案

来源:元器件交易网 作者:—— 时间:2011-12-26 16:00

  图5随F变化的D—TLmin曲线

  图6根据仿真结果拟合成的Zr?F?总损耗曲面

  图7主开关C?E电压(上)与谐振电感电流(下)波形

图4所示为F、Zr对该变换器D?M曲线的影响(fs=35kHz)。其中图4(a)所示的一族曲线是一族自上而下F由小变大的D?M曲线。可见,F越大,M的可调范围越大。从这个角度考虑,F应适当地大。图4(b)是一族自上而下Zr由小变大的D?M曲线。可见,Zr越大,M的可调范围越大,同时Zr大于某个值后对M的线性度以及M的可调范围的影响就不是很明显了。同时从减小谐振电感电流峰值的角度出发,Zr也应适当地大。

  图5为自上而下F由小变大时的一族D?TLmin曲线。可以看出,F越大,为主开关提供零电压开关条件所需辅助开关超前主开关S1开通的时间也就越短,这样就允许占空比的可调范围更大。

  根据实验样机的设计指标,做一系列仿真。所得的数据用Matlab拟合成的总损耗曲面如图6所示。

  最后综合考虑上述优化指标,选择Zr=100,F=10(即Lr=45?5μH,Cr=4?55nF)为实验样机的谐振参数,将其工程化,得到实际的谐振参数为Lr=47μH,Cr=C1=C2=4.7nF。

  6实验结果

  根据前面的设计,完成了硬件电路的制作和调试。实验电路输入电压Vin=200V,工作频率fs=35kHz,将按照式(3)计算出的TL最小值留有一定裕量后作为实验样机的TL,TL=1?8μs,实际输出电压Vout=159V,负载电流IRo=6?16A,输出功率Pout≈980W,电路工作稳定。实验电路的主要波形如图7所示。

  由图7中可以看出,谐振电感电流约1μs左右上升到最大值,并保持了一段时间,这说明主开关是零电压开通的,同时也说明根据推导出的主开关零电压开通条件选取的TL是正确的。

  7结语

  本文介绍了一种更适合于大功率场合的新型两相零过渡PWM变换器,推导了电压变换比的解析表达式,推导了实现零电压开关的条件,并设计了该变换器的控制电路,利用仿真合理地选择电路参数后,通过实验结果证明了推导的正确性和参数选择的可行性。

相关文章

资讯排行榜

  • 每日排行
  • 每周排行
  • 每月排行

华强资讯微信号

关注方法:
· 使用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 搜索微信号:华强微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