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LA运行中运行参数监测解析方案

来源:元器件交易网 作者:—— 时间:2012-03-19 11:33

  随着正极板栅的腐蚀和隔板中电解质的耗尽,电池电阻增大而电池容量减少。这两种情况均会引起初始电压的下降和可利用活性物质的减少。周期性的R测量可跟踪监测这些变化,并且发现不合格品。

  电池容量与寿命的关系曲线类似于电压与放电时间的关系曲线,起初曲线比较平缓,但接着就随时间的变化而迅速下降。

  在不间断电源中,由于电池检查及放电次数较少,电池容量很可能在两次测试期间就已降到80%额定容量以下。如果采用内阻测试法,可以很容易发现这些问题并改善系统可靠性。

  实验表明,随着涂膏孔隙率的增加,极板所含电解质的体积增加,因而造成隔板中电解质的减少。在使用初期,孔隙率随着正极板和负极板分别转变为二氧化铅和海绵状铅而不断增大,在此期间硫酸重新分布。这对电阻的影响很小,但提高了涂膏利用率和电池的容量。随着电池的老化,正极板栅不断腐蚀胀大,正极板的有效孔隙率也不断增大,电池内电解质的总体积缓慢减少。但由于电解质重新分布到正极板中,隔板中电解质的损失却要快得多。隔板和电解质电阻随电解质饱和度的下降呈e的(2-3)次幂的关系,可是在15分钟放电速率下,它们的电阻只占新电池总电阻的5%-10%(16%欧姆电阻乘以占总电阻40%的欧姆电阻比)。

  [next] 测试结果表明,在15分钟放电速率下,同结束使用周期的电池相比,新电池的初始放电电压略微低20mV-50 mV。随着水在浮充使用期间的电解,或者因板栅腐蚀而被消耗,剩余的电解质变得浓度增加。因而,开路电压也随之提高。尽管电池内阻R和总电压降可能会增大,但这可以部分地被开路电压的升高所抵消。

  随着电池的老化,它们的电压——时间曲线显示出一个类似的初始电压值,但曲线斜率随放电时间的增大而增大。电压——时间曲线的不断下降同电解质的减少和活性物质的利用理论并不一致。电解质的大量损失可能严重影响电池容量,并同贫酸式阀控铅酸电池产品增加的内阻R吻合得较好。

  内阻R的读数对初始阶段由于板栅生长导致的涂膏与板栅结合度降低可能反应并不敏感,或者由于活性物质平衡的利用或循环对于涂膏中颗粒之间的结合度恶化的反应也不灵敏。涂膏起初可能同板栅的电接触很充分,但随着放电过程的进行,结合程度可能会出现恶化,从而降低了涂膏的利用率。

  内阻R对涂膏性能的敏感性可能也和内阻R与电池容量的不一致性有关。

  一些理论指出,某些电池部件的失效可能同交流频率有关。可是大多数内阻R在电池测试频率8Hz-1000Hz范围内是相对平缓的。

  目前,我们尚未发现在阻抗或导纳与电池寿命的对应性之间存在明显的不同。

  因腐蚀而引起的正极板栅的电导下降可以由内阻R的变化而反映出来。板栅电阻的贡献及其在使用过程中的变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放电速率、板栅设计、化成和制造方法,板栅内阻在使用寿命结束时增加5%-30%不足为奇。高速放电对板栅内阻的增加更为敏感,而顶端铅极柱的内阻变化对性能好的产品影响不大。

  电池总内阻是电荷转移电阻和部件欧姆电阻的总和,由于一些部件性能的不一致,初始内阻R的值在±20%之间呈现一定的分布。

  随着电阻的老化,某个部件的内阻变化可能由其它部件的变化所掩盖。当内阻变化足够大,并同电解质的减少和活性物质的利用有关时,内阻和电池容量的对应关系就比较明显。因板栅腐蚀和生长、电解质损失或再分布引起的电池部件内阻增加都伴随有一个类似的平缓的指数曲线。

  电池容量的损失也与此类似。其中内阻的剧升同电池容量的减少有关,尤其是在电池寿命未达到80%的时候更为明显。高放电速率下的使用时间似乎对这些因素更为敏感,一般电池内阻增加20%-25%时就到了寿命期限。在低放电速率下,电池内阻一般增加20%-35%后寿命才结束。

  3 结束语

  有文章认为,VRLA剩余容量并不能由电池内阻反映出来,他们认为电池容量下降20%对应的电池内阻下降并不明显。但有一点是得到普遍承认的,那就是电池内阻的增高对应于电池容量的下降,当电池内阻变化可以明显确认的时候,电池应保有60%以上的容量,这样的电池是不能通过电池浮充端电压测量而发现的。所以VRLA内阻的实时监测比起端电压来说所起的作用是革命性的。

资讯排行榜

  • 每日排行
  • 每周排行
  • 每月排行

华强资讯微信号

关注方法:
· 使用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 搜索微信号:华强微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