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蓝宝石衬底发展走势
来源:《半导体照明》杂志 中国半导体照明网 作者:--- 时间:2011-09-23 00:00
——访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协鑫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徐军 随着全球半导体照明产业的迅猛发展,特别是LED在液晶电视背光、通用照明等应用领域的迅速扩展,使蓝宝石衬底材料成为继LED芯片之后半导体照明产业的另一大热门投资领域。然而与目前超过四十家的蓝宝石企业总数相比,国内企业在蓝宝石生长加工的技术水平、设备自主化程度、产业整体发展水平上,都存在较大的滞后。未来蓝宝石市场价格走势如何?中国蓝宝石衬底产业应如何发展?较早投入蓝宝石生长加工的协鑫光电目前发展情况如何?记者采访了协鑫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徐军。 《半导体照明》:近来,蓝宝石单晶和衬底的价格正在不断下跌,根据您的预估,未来的价格走势将会如何发展? 徐军:确实,目前市场上蓝宝石衬底的价格正在下跌,2英寸蓝宝石衬底每片价格已跌至14美元。未来价格仍有进一步下探的可能,预计谷底有可能在今年年底至明年年初出现,价格有可能跌到10美元。但由于这个价格已经达到主流企业的成本线,因此过了这个低点,明年二三季度,衬底价格有可能逐渐上扬。 我认为蓝宝石衬底比较适当的价格大约应在15美元左右,要给企业一定的利润空间,考虑到企业的研发投入,整个行业的盈利状况,利润在5美元左右,占总价的三分之一是比较恰当的。 《半导体照明》:尽管蓝宝石衬底价格下跌,并不断有产能过剩的预期被报出,但国内依然有许多企业投入蓝宝石生长与衬底片的生产之中。您认为中国未来产业的发展走势是怎样的?将会形成何种产业格局? 徐军:首先中国大力发展蓝宝石衬底产业是非常必要的。作为半导体照明产业上游领域的核心原材料,它的技术开发与大规模投产可以完善半导体照明产业链,极大地促进芯片成本的下降,推动下游产品的价格降低,促进LED在通用照明等领域的普及。 但是在推进过程中,还必须注意一些问题。目前国内半导体照明行业突出的现象是有两个热:蓝宝石衬底投资热和外延芯片投资热。未来中国成为蓝宝石衬底的生产大国,这是毫无疑问的。但在扩大产能规模的同时,还有一些问题需要注意。从产品结构来看,中国企业生产的产品大多集中在中低档领域,高档衬底产品份额很少,而高档产品才是利润所在和企业争夺的重点,因此研发之路仍任重道远。中国企业至少要到两到三年后,才有可能赶上国际先进水平。从产业走势看,目前我国进入蓝宝石生长、加工领域的企业有三十多家,还有十家左右的企业准备上蓝宝石的项目,但数量多而分散,规模不大,产品同质化问题严重,产品集中于中低端,企业弱而不强,这些将成为日后恶性竞争根源。因此,现在需要对蓝宝石衬底投资过热的问题进行降温。未来我国蓝宝石衬底产业必将走向整合,在两到三年内将形成5~10家有规模和国际竞争力的蓝宝石生长加工企业。 《半导体照明》:协鑫光电较早投入蓝宝石衬底的开发生产,目前蓝宝石的生产方面进展情况如何?中国蓝宝石衬底企业应如何更好地获得发展? 徐军:协鑫光电的蓝宝石衬底项目今年7月底已经投产,预计年底将安装320台单晶炉及配套设备,年底产能可达500万片/年的规模。未来计划是形成年产2000万片的生产规模。 对于企业来说,首先要做强,然后是扩产。做强就要进行技术攻关,致力于提高成品率,提高加工工艺技术。协鑫光电不仅具备蓝宝石生长能力,还具备后道加工的切、磨、抛等工艺。现在很多企业的状况是或者不具备加工能力,或者不具备生长能力,竞争力就会减弱。发展蓝宝石产业要有核心技术,要有创新能力,然后才能考虑如何做大。但要注意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 在形成较强的核心技术之后,扩产也是必须注重的。根据测算,一家蓝宝石企业年产能达到500万片才是一个比较合适的规模。相比来说,目前中国大多数蓝宝石衬底企业的产能还是较低的,形不成规模优势。企业的成本构成大约是这样的,以2英寸蓝宝石衬底为例,每片总成本约9~10美元,如生长成本,包括原料、水、电、设备折旧等,还有加工成本、营销支出、管理费用等。企业的成本必须压到10美元以下,这是必须的也是企业可以做到的。 第三,要不断推进技术进步,比如面向4~6英寸衬底进行开发,抢占高端市场。加强产学研合作是一个很好的途径。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与协鑫光电的合作,为其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最后,蓝宝石衬底的健康发展有赖于生长加工企业、原辅料企业、生产装备企业的协调发展,特别要强调装备制造业与生产工艺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产品的档次与技术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