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产品质量频出问题 大牌灯企“黑榜”

来源:慧聪灯饰网 作者:华强LED网 时间:2013-02-27 10:46

据日前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2012年普通照明用自镇流荧光灯产品抽查结果》显示,对普通照明用自镇流荧光灯的标志(安全)、互换性、预防触电、机械强度、谐波、电源端子骚扰、灯功率、功率因数和颜色特征等14个项目进行了检验,有30家企业生产的32批次产品不符合标准要求。另有媒体报道称灯具大牌欧司朗、欧普又上“黑榜”了,同一年内数次深陷“质检门”,无疑给生产企业和行业都敲了重重一棍,再次引发众人对灯饰行业乱象的思考。

据记者连日来走访重庆东方灯饰广场、北滨路灯巢和红旗河沟建玛特等灯饰城发现,更多的消费者对灯具质量表示无法判断,只能凭店员的讲解和产品保质保修期限做一个大致断定。

一位李姓消费者对《照明市场》记者说道:“说起选灯具,我还是愿意选择大牌子,毕竟实力雄厚些,品质也有保证。”另一位周姓消费者说:“我买的时候会货比三家,先听听店员的介绍,再了解身边朋友有没有用相同牌子的。我并不偏信于大牌子,因为听说现在很多大牌子都是‘贴牌’生产,不也有大牌被查出有质量问题的吗?”

不少消费者向记者抱怨,作为普通消费者根本就不知道选灯具有哪些窍门,也不知道如何判断产品的优劣,更多时候价格就成了决定因素。

正是基于消费者的这些心理,在利益驱使下,重庆一些灯饰广场的专卖店里也有其他各种各样的“杂牌子”,相互串货、以次充好的情况时有发生,货品质量和相关售后服务等无法得到保证。

利益驱使

 “LED照明市场混乱,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有些产品价格和价值并不对等。”重庆信德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鲁永忠对《照明市场》记者如是说,“因为这个行业正处于发展中,人们看到了它的光明前景,都争相想要从中分一杯羹。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这个行业,但是LED照明市场的相关标准又明显滞后,才会导致产品质量良莠不齐。说到底,还是利益的驱使。”

在记者走访重庆各大灯饰城时,各门市的商家多次向记者强调,现在厂家严禁串货,一旦被发现罚款比例相当重。但也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重庆地区串货现象仍然存在,这将直接导致售后服务难以准确到位。

“消费中买入手中的串货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卖家可能会推脱责任。”重庆顶点智信科技有限公司区域经理舒文宁对记者这样说道,“另外LED产品组装工艺简单,两三个人的小作坊就能开工生产,内部元件以次充好,却以较高的价格出售,消费者一时也无法察觉,出现问题返厂后他们再修一修仍然可以完整出售。同时,还能在市场大肆杀价,真正高品质产品的销售势必会受到一定影响,毕竟现在的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程度较高。”

 “我预计年后LED市场将进入一个以品质取胜的时代。”康舒科技LED照明重庆销售公司总经理陈伟表示,“目前,消费者对LED产品的接受程度相对有所提高,购买时也更加注重品牌和品质。”

然而,诸多业内人士面对这种乱象丛生的现状,守着冷冷清清的灯饰城,也只能无奈摇头,都说行业进入“寒冬”状态,谁都不好过。要想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上站稳脚,雄厚的实力必不可少,这种实力不仅仅指技术,也包括资金。资金从哪里来?从市场上来!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市场自然就乱了。

各方自省

引起业内外广泛关注和讨论,事实上早在2008年金达莱照明就已发出关于行业自省的号召,呼吁中国灯企重视品质,提出“劣质产品就像一支毒箭,随时会危及企业的性命,若不及时祛毒除害,后果将不堪设想。”

如今时隔五年,暂且先不谈中国灯饰市场上灯具质量合格率到底有多少,仅仅依据记者在重庆灯饰城的所见所闻,如同一种类型的产品价格相差较大、质保期限也各有各说法、串货等乱象,已经足够让消费者成了丈二和尚。加之近期大牌灯具身陷“质检门”,再次将灯具质量问题推上了风口浪尖,行业自省已是势在必行。

在记者看来,行业自省不仅仅需要生产企业自省,也需要相关监管制度能够尽快完善并贯彻执行;生产企业在控制成本的基础上,也要做好质量监控工作,要意识到品质才是企业生存的长久之道;而灯饰行业协会和政府相关部门也应该发挥监管作用,建立完善相的监管制度并落到实处去。


资讯排行榜

  • 每日排行
  • 每周排行
  • 每月排行

华强资讯微信号

关注方法:
· 使用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 搜索微信号:华强微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