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充电:多种技术争艳 应用不局限于手机

来源:华强电子网 作者:—— 时间:2014-03-12 09:00

  目前市场上至少有四种不同的无线充电技术,试图争抢市场上数十亿台新一代移动设备的电源商机,但迄今只有一种技术达到了进驻100万台装置的水平──无线充电联盟(WirelessPowerConsortium,WPC)的电磁感应式无线充电技术标准Qi;而分析师预期,到2018年,该技术领域的赢家将可主宰市场规模达7亿台装置的无线充电市场。

  市场专家预期,在目前市场上即将推出的一系列混合式电磁感应/共振(inductive/resonant)无线充电产品之后,共振式无线充电技术将一统天下;而苹果(Apple)则可能会推出自家无线充电解决方案。博通(Broadcom)董事长暨技术长HenrySamueli表示,无线充电标准必须统一,该市场才会真正起飞;他并认为,无线充电技术的目标应用不只是智能手机,其真正的成长推动力将来自物联网(IoT)。

  IHS分析师RyanSanderson指出,手机与平板仍将是在未来几年无线充电技术的应用大宗,预期到2016年,至少会有一家手机大厂在自家生态系统中整合无线充电技术能力。IHS另一位分析师JasondePreaux则认为,苹果应该不想采用市面上现有的无线充电标准,而将开发自有技术;不过这会需要数年的时间。

  现在市场上有三种主要的无线充电技术──电磁感应(magneticinduction)式、电磁共振(magneticresonance),以及锁定特殊应用的射频(radiofrequency)式方案。IHS的dePreaux表示,这些技术的功率大小以及充电时间其实都差不多;根据一项测试结果,采用Qi标准的电磁感应式充电技术充饱GoogleNexus7手机,所花费的时间是有线充电器的近三倍。

  有数个产业标准组织正主导不同无线充电技术的发展,WPC支持电磁感应与桥接解决方案,A4WP(AssociationforWirelessPower)主推电磁共振方案,还有另一个PowerMattersAlliance(PMA)也是电磁共振充电方案的支持者;以色列新创公司Humavox则开发出一种称为射频充电的解决方案。而市场观察家认为,在主流技术尘埃落定之前,还会有其他的无线充电新技术或供货商可能会冒出头。

  IHS的Sanderson表示,未来还可能出现提供消费者在无线充电空间与距离方面更大自由度的新技术,甚至能与将成为市场主流的电磁共振技术竞争;射频充电就是一个案例。不过他也指出,技术进展需要数年时间,而且一旦现有技术的基础建设已经到位并在这两年获得大量采用,新技术就很难再加入市场竞争。根据统计,去年无线充电接收装置出货量达2,000万台,其中大部分是电磁感应式产品;Sanderson预期,该市场将在四年内成长到7亿台。

  WPC的市场开发副总裁JohnPerzow则认为,由于市场仍困惑于各种现有竞争标准,任何一个标准的发展速度都无法更快;而PMA、A4WP、WPC等各种标准之间的差异,让这些团体很难结合在一起。Perzow指出,这些技术的通讯协议接口不兼容,无法互通。但标准整并是让无线充电技术无所不在的必经之路。

  由于Google、三星(Samsung)、诺基亚(Nokia)等大厂已经有相关产品问世,电磁感应式无线充电技术目前俨然为市场主流。电磁感应式无线充电通常采用两种磁线圈,一个主线圈内建于充电基座提供交流电磁场;另一个线圈则内建于待充电装置中,能将电磁场的能量转换为电流为电池充电。这两个线圈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变压器。

  WPC所推动的电磁感应式无线充电技术标准Qi获得许多大厂支持,Perzow表示,目前市场上采用该标准的装置已经超过4,000万台;该组织提供的是紧密耦合的线圈感应式技术,功率达5W,运作频率为200~300kHz。Perzow也指出,Qi标准的感应距离最远为40mm,充电效率则为70%。

  Qi标准与电磁感应技术号称可提供受保护的连结,其安全性适合医疗设备使用,射频干扰度低。不过电磁感应式无线充电技术也被认为比其他种类无线充电技术脆弱且不方便,因为用户必须将待充电装置对准充电座,自由度较低。对此Perzow表示,也许在某方面来说是如此,但Qi并非是一个永恒不变的产品,而是仍在发展中的技术。

资讯排行榜

  • 每日排行
  • 每周排行
  • 每月排行

华强资讯微信号

关注方法:
· 使用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 搜索微信号:华强微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