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网络需求与制定产品开发计划之间存在不确定因素
来源: 作者:—— 时间:2015-11-30 18:43
不管是电信设备厂商、运营商、芯片厂商还是整机厂商,载波聚合技术都离不开多方反复测试,以保证载波聚合技术的稳定性,以此推进其快速商用的步伐。
关于载波聚合技术测试方式,上海贝尔刘继民博士称,就CA基本流程测试而言,主要包括CA配置/去配置流程、CA激活/去激活流程等、单UE峰值吞吐量测试、多UE峰值吞吐量测试、CA容量测试、CA移动性测试以及性能测试等。CA技术对于设备侧来说,首先要实现可商用的CA功能,这就要求设备与终端正常地完成CA基本测试集,并且不应该影响系统的关键性能指标。同时在大话务量考验下,还能保证尽可能地让终端用户在任何地方都感受到载波聚合技术的威力、同时支持更多的载波聚合用户,最大限度地和其它业务和功能并存。为达到商用功能的要求,除了要求载波聚合功能可用之外,还要求载波聚合功能可控、可管。
那么,电信设备端在与运营商的测试工作中取得了哪些进展?刘继民博士称:“海外运营商单块FDD频谱资源普遍不足,因而都会选择将多段零散带宽聚合起来采用载波聚合技术,一方面提高系统峰值吞吐量,另一方面通过多载波技术实现负载均衡,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频谱利用率。测试项目遭遇的最大困难还是测试终端匮乏,技术支持不够,整个产业链尚不成熟,这需要终端与系统设备厂商密切合作共同推进!”
当前,载波聚合技术还处于初步商用阶段,竞争局面还未真正打开,但可以预见未来几年,随着4G+网络的部署成熟,围绕载波聚合技术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上海贝尔刘继民博士表示,未来载波聚合技术的发展策略非常关键,但在预测网络未来的需求和制定当前的产品开发计划之间存在着较多的不确定因素,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首先,是对终端用户带宽需求的预测。用户带宽需求的增长将直接影响到运营商商用网络中部署的需聚合载波数目。目前的技术允许聚合最大5个20MHz带宽的载波,如何分阶段在上下行链路上分别实现这个最大能力,以最好的匹配产品成本和市场需求,是对技术开发的最大挑战。因此,设备商与运营商的配合非常重要,每引入一个载波及其对应的载波聚合功能的时间点也非常关键。
其次,是技术方案的多样。随着LTE网络的覆盖能力的提高及各种类型站型的广泛部署,运营商网络的组网方式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网络结构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由宏蜂窝组成,而演化成为由宏蜂窝、微蜂窝、皮蜂窝等各种站型组成的异构网络。在CA的部署上,就相应产生了宏蜂窝CA,宏微CA,微蜂窝CA,皮蜂窝CA等诸多不同的技术方案。因而不同组网配置下的CA功能实现与运营商的组网策略息息相关。随着终端用户带宽需求的提高,需要开启更多的频谱资源,TDD和FDD的载波也要求实现了聚合,取长补短,也就产生了TDD+FDD CA的部署场景和技术方案。
第三,在于终端能力的配合。随着终端的推陈出新,网络中存在多种不同载波聚合能力的终端,为不同的终端配置不同的载波聚合模式,才能使网络和用户都获得最佳的使用体验,而大量不同能力的终端的存在,CA技术方案的多样性,导致载波聚合功能的实现非常复杂,这同样是对技术开发的巨大挑战。载波聚合功能的实现对于手机的处理能力与RF设备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并且需要网络和终端的协调配合,网络和终端的开发进度如果差距太大,同样无法在现网看到载波聚合的功能效果。因而整个产业的协调推进是对载波聚合功能的引入至关重要。
展望未来,5G通信会在2020年实现初步商用。不可否认,在接下来的5年间,载波聚合技术还会在目前的基础上(最多支持5个载波的聚合)有很多的突破和创新。
刘继民博士表示,在未来5年中,载波聚合技术在目前的基础上可能会在不同的网络制式和不同网络场景上进行演进,如控制与数据分离、无线接入“云”化、FDD和TDD网络的融合、支持超过5个载波的载波聚合、吸纳非授权频谱进行载波聚合等技术都是现在的研究热点。另外,宏站与微站的双连接技术也将得到共识得以上商用。但无论如何,最终都是为终端用户无论何时何地获取更高的数据传输能力、提高用户的服务质量感知而改进。
“从我们设备商的角度来说,未来的5G网络架构将比现在已商用网络复杂得多,宏站、微站、一体站、皮站等各种基站站型并存,宏微、微微各种载波聚合或双连接实现方式,智能手机、各种智能终端、物联网终端等丰富多样的不同类型用户并存,基站处理能力需要飞速提升满足超大容量、超多连接、超短时延等5G关键需求。这都对设备侧的产品研发提出了更大的技术挑战。”他补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