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派将死:人才流失自救失败 在错误的时间遇上乐视

来源:界面新闻 作者:--- 时间:2017-08-07 11:31

酷派 乐视 手机 酷派 乐视 手机

  自救失败

  实际上,酷派的自救行动在刘江峰上任后就已经开始。重新梳理产品和品牌,就是他所做的工作之一。

  在刘江峰的梳理下,酷派的品牌主要分为了酷派Changer(改变者)系列和原有的运营商品牌N系列,其中Changer又细分为主打娱乐功能的S系列和主打性价比的C系列。另外,它们又把原有的线下品牌ivvi在去年12月以2.72元的价格出售给深圳超多维公司。

  在完成了品牌的重建后,酷派也在去年下半年开始陆续推出了几款新品,其中包括了Cool 1、S1等等。今年5月,酷派又发布了一款主打游戏功能的手机"酷玩6"。然而这些手机都未能在市场上引发太大的回响。

  "从2017年第一季度的数据来看,酷派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已经跌到了第11位。"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高级分析师吕俊宽告诉界面新闻记者。

  但事实上,在部分业内人士的观察中,酷派产品的品质在同等价位的手机中并不算差。

  第一手机界研究院院长孙燕飚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无论是cool 1搭载的双摄像头,还是S1选择和高级音响品牌哈曼卡顿进行合作,都让酷派手机在硬件上有着一定的保证。

  这与乐视一贯推行的"硬件负利"策略不无关系。孙燕飙认为,能够以接近成本的价格买到一款同价位内配置并不差的手机,理应能够吸引消费者的关注。

  "未能达到预期的原因只能是产品推广的其他策略没有执行到位。"孙燕飙表示。

  付亮称,乐视的资金问题对酷派手机带来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供应链上面;整体来看,酷派已经进入了一个资源投入减弱期,包括产品营销、研发等方面全都受到了负面影响。

  "比如刚刚过去的618大促,很多手机品牌都抓住这个机会宣传自己,但是酷派在这段期间却几乎没有出现在公众视野中,这其实是一次营销机会的错失。"付亮说。

  此外,即便是性能超出了所处价位该有的水平,酷派的手机从市场定位来看,依旧存在着定位不明的问题。ZEALER创始人王自如在测评酷派S1的时候,就表达过类似的观点。

  "这款手机外表看起来,依旧是有着一种土豪手机的影子;但从内部配置来看,更像是一款游戏手机。"王自如在视频中评论称,在品牌运作上,酷派还需要更大胆一些。

  付亮表示,目前来看,酷派推出的几款新品,很大程度上还是基于原有的产品进行改进,这是它们的市场反响未达预期的又一个原因。

  在资源投入不断减少的情况下,酷派今年的产品推陈出新节奏也不断被影响。

  有接近酷派内部的人士告诉界面新闻记者,除了酷玩6之外,酷派方面本来打算在今年5月底的时候再推出一款新手机,然而规划最终未能实现。

  "新品计划推迟了,现在还没有时间表。"上述人士告诉界面新闻记者,"现在酷派内部比较乱,说不好什么时候才会再有新产品。"

  人才流失

  酷派危机的集中爆发,出现在今年5月。

  当时,它们批量解约了300名应届毕业生;仅仅半年之前,这批应届毕业生才陆续和酷派方面签订了劳动合同。

  这次解约时间让很多应届毕业生措手不及,主要原因在于当时已经临近暑期,企业招聘的主要时段已经过去,这时候失去工作,意味着这批毕业生很可能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局面。

  事件发生后,酷派的HR方面给出了理由:由于国内手机市场进入饱和状态,酷派方面开始收缩发展,并将业务重心转移到海外市场;加之近年的业绩乏善可陈,终于在上周做出了解约决定。

  有一名HR甚至表示,在这次解约之后,自己也将离职。

  尽管酷派方面强调,会按照三方协议上的规定给相关的毕业生提供经济补偿;同时也会尽其所能为他们联系下家。但不可避免的是,酷派在职场上的形象已经遭受到了严重打击,不大可能再有人才会愿意去酷派了。

  除了裁掉新增的应届生之外,酷派早已经在今年年初就开始了内部瘦身的步伐。

  据《法治周末》报道,有公司内部人士爆料称,2017新年过后,酷派或将裁员40%左右;员工被辞退的理由,有"各部门人员超编"、"工作思路与相关领导理念不符"等。有员工的离职申请甚至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提交。

  无论是解约应届生,还是以超编等理由开除员工,这样的裁员节奏多少显得有些突兀,但这也证实了酷派的困境。

  此前有酷派前员工在接受界面新闻的采访时甚至表示,酷派中国区的裁员幅度已经达到了80%之多。

  从离职员工的口中,具体的裁员数字难以被求证。但谈及酷派的状况时,他们的心情颇为复杂。

  一名在酷派工作了两年的前员工告诉界面新闻记者,自己其实并不乐于看到酷派走到今日的局面。

  "在我读书的时候,酷派在心目中就是一个大品牌,很多人都用它们家的手机。"这名前员工说,"我刚进入公司时还挺骄傲的,没想到没两年公司就垮掉了。"他于今年早些时候正式签订协议离开酷派。

  但也有人对于离开酷派感到解脱。另一名前员工告诉记者,公司近来的效益问题已经让内部人心浮动,在这样的前提下,越早离开酷派越好。

  "我宁可放弃辞退的补偿金,也不希望在这里留得太久,有我这种想法的人,在公司内部不在少数。"根据她的说法,现在很多依然留守的员工,心中也只是抱着一种观望态度,随时都有可能选择离开。

  "今年年初的那次大裁员其实已经让公司内部人心惶惶,谁都不知道自己会不会是下一个,在这种情况下,谁还有心思继续留下来继续工作?"上述员工说。

  除了基层员工之外,酷派高层中也暗流汹涌。

  在乐视完成了对酷派的收购之后,酷派的一些元老级人物纷纷选择离开公司,当中就包括了原副总裁曹井升以及许奕波等。今年3月,酷派集团发布公告称,原总裁李斌从3月1日开始辞任执行董事一职,后者目前正担任ivvi的CEO一职。

  即便是刘江峰本人,有关他离职的传闻也开始出现。界面新闻记者就近期的风波联系刘江峰,但他并没有给出回复。

  酷派手机的终局

  或许当初酷派创始人郭德英决定把股权卖给贾跃亭的时候,就已经宣告了乐视的终局。

  面对酷派眼前这个烂摊子,刘江峰已经做过努力。现在仅剩的方案或许只有向海外突围。

  酷派方面的数据显示,它们的海外业务已覆盖全球33个国家;2015年到2016年,酷派海外业务出货量有150%的增长,达到了500多万台。这个数字并不高。

  在吕俊宽眼中,开拓海外市场并不能帮助酷派摆脱困境,"OPPO和vivo,包括小米、联想、华为,都在海外占据了一定的市场规模,对比这些品牌,酷派的优势在哪里?"

  事实上,海外的手机市场竞争目前来看并不亚于国内市场。吕俊宽称,海外的渠道操作和国内并不一样,对于目前已经囊中羞涩的酷派来说,能够动用的资源并不足以让它们从现有的品牌口中抢食。

  自救无门,最好的结局就是出售了。

  在接手乐视之后,融创中国董事局主席孙宏斌对于易道、体育、手机等不能带来利润的业务态度一直很明确:赶紧卖掉或者合作。乐视手机尚且如此,那么对于"后来者"酷派手机而言,命运更是早已注定。

  据腾讯科技的报道,对于酷派的手机业务,贾跃亭在今年年初已萌生出售套现,以缓解乐视资金问题的念头,但由于尚未找到合适的接盘者,此事不了了之。

  然而相关的传言一直甚嚣尘上,甚至有传言称,前酷派董事长郭德英将会再次归来,接掌酷派,但这一说法也被酷派方面所否认。

  无论如何,酷派被乐视出售基本已成定局,现在的疑问只在于,接手的会是郭德英、ivvi等酷派原有子品牌,还是第三方机构。付亮认为,这些可能性都存在。

  "毕竟酷派这个品牌有着长期的积淀,去年它们还排在全国前十之内,"付亮说,"对于一些拥有经济实力的小厂家而言,接手酷派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选择。"

  但他也同时表示,目前最重要的就是时间,"酷派乐视'分手'拖得越久,酷派就越不值钱,只会造成双输的局面。"

  至于最近的这次传闻,接盘方的身份似乎更加明确--一家来自国内的地产公司。从传闻中的具体方案来看,酷派集团未来业务将分为国内和海外两大部分,海外业务保持原有模式不变,国内业务重点转型房地产业务。

  对于酷派而言,涉足房地产业务也并非无迹可寻。在此前接受界面新闻的采访时,王艳辉曾经提到,即便酷派没有转型成功,退一万步讲,也有庞大的地产资源可以兜底。

  他所提到的"地产资源"包括了酷派在深圳市南山区的酷派信息港、在东莞松山湖的全球研发中心等等。据估计,这些地块能够给酷派带来大约100亿人民币的潜在收益;而这些地皮所在的良好区位自然也是地产公司所乐于接手的。

  因此,酷派被接手后,很可能结局就是,国内的手机业务将从此消失,仅剩国际市场业务。

  至于这块业务在今后将继续保留酷派的牌子;还是会被第三方收购,以另一个品牌继续出现在市场上,相信也很快会有答案。



关注电子行业精彩资讯,关注华强资讯官方微信,精华内容抢鲜读,还有机会获赠全年杂志

关注方法:添加好友→搜索“华强微电子”→关注

或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资讯排行榜

  • 每日排行
  • 每周排行
  • 每月排行

华强资讯微信号

关注方法:
· 使用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 搜索微信号:华强微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