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面板显示产业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消亡
就单个物体来说,显示面板是人类每天眼睛看的时间最长的物体。回忆一下,你今天花了多长时间看手机?花了多长时间盯着电脑屏幕?一个办公室的白领,白天上班八小时,下班时间两小时看手机是很正常的,一天就有10个小时花在这上面了。
比你看老婆孩子的时间还长。
众所周知,缺芯少屏一直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面临的两大核心问题,可见屏幕的重要性。
显示面板这个产业规模巨大,以至于液晶面板曾经长时期是我国进口的第三大工业品,仅次于集成电路和汽车。当然现在随着我国显示面板企业的崛起,液晶面板进口已经逐渐下降,不再是进口前三位的工业品。
显示面板产业在诞生的几十年里,经历了巨大的变化。还记得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电视吗?那个时候都是CRT显示器,其核心部件,就是CRT彩色显像管,我国有一家著名的公司,河南安彩公司就生产CRT彩色显像管上面的玻璃壳,在20世纪末期21世纪初期,河南安彩可以说是如日中天,在中国彩电行业响当当的巨头供应商,是中国首批通过自主研发,打破日本技术垄断的优秀企业,是当时中国走向世界的16家企业之一。
2001年,安彩实现了销售收入60亿元、利税7亿元、资产80亿元,年产玻壳3000万个,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CRT彩色玻壳生产商之一。对比下2001年,中国家电巨头海尔的销售额为141亿,格力刚刚破百亿。
安彩作为一家供应商竟然可以做到这么大的规模,安彩虽然在河南,集团里面一个小小的科长在那个年代就可以月入过万,我当时看到这个数字,惊叹技术带来的惊人利润,也看到了中国的技术进步一定会带来国民收入的提高。
很可惜安彩误判了世界显示行业发展的趋势,2000年左右,电视显示技术的革命已在国际上爆发。在显示技术上,在由CRT向液晶、等离子为代表的平板显示技术转移。
安彩并不是没有看到这点,2002年,安彩集团董事长李留恩去美国考察,就判断未来几年内,数字等离子、高清液晶电视等新一代产品必将成为市场的主导。但当有人建议“开始研制该系列产品”时,却被否决,原因是什么呢?李留恩认为,CRT电视虽然萎缩,但放眼中国农村和全球众多不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空间。他认为CRT电视至少还有10年的市场。
2003年,安彩集团成功将康宁6亿美元的开价砍到5000万美元,把康宁9条生产线尽数拿下,使安彩荣升全球彩电玻壳老大的地位。
6亿美元砍到5000万美元,似乎安彩是捡到了一个巨大的便宜,这后面却蕴藏着巨大的危机。
之后康宁和安彩的命运发生了转折,仅仅2年之后,到了2005年,转型成功的美国康宁成为世界最大的液晶显示器用玻璃生产商,实现利润5.85亿美元,而同一年,CRT显像管玻壳降价幅度却高达35.4%,安彩和整个中国彩管业都陷入亏损,亏损额达1.8亿元,2006年更巨亏18.5亿元。安彩工厂几乎全面停产,在仅仅短短的三年时间里,这家叱咤风云的企业就走向了彻底衰败,逐渐淡出了中国电子信息产业。
从安彩的故事可以看出什么?面对着新技术,老技术唯一的优势就是成本,然而世界市场技术革命的速度在越来越快,这意味着新技术可以迅速的通过大规模量产降低成本,迅速的挤压老技术的市场空间,所以一旦新技术出现,必须以最快的速度紧追,否则会给公司带来灭亡的命运,无情的市场哪里还会给你十年的时间?
世界进入液晶面板时代之后,日本是最初的王者,事实上,早在1973年,夏普就在计算器上率先使用液晶显示屏,这个小小的东西让日本计算器在全世界大赚特赚,1988年,夏普推出了世界第一台14英寸液晶显示器,这让日本几乎垄断了世界液晶面板产业,在1990年--1994年,日本在全球液晶面板产业的份额占比高达90%--94%以上,其他主要是美国生产。
日本很快遇到了第一个强力挑战者,就是韩国,韩国三星和LG两大公司都在1995年实现了液晶面板的大规模量产。
当然,实际上三星和LG都在1990年以前就开始了对液晶面板的研发和试生产,例如LG集团1987年就开始了对液晶面板业务的投入,三星的液晶面板业务从1990年开始就从来没有盈利过,但是韩国人一直在坚持投入研发和工艺改进,1995年两个公司的二代线投产,成为了韩国规模化生产液晶面板的标志。
随着韩国实行集中国家力量进行超强投入进行创新的策略,韩国液晶面板逐渐实现了对日本的赶超。当年韩国人进入这一领域,是因为发现液晶面板的技术结构和存储芯片非常类似,不惜投入巨资长期亏损也要进入这两个战略产业。
到1999年,韩国在总体市场份额上就实现了对日本的超越,同时韩国人的技术处于中高端水平,这一年,韩国面板三巨头日子都过的不错,国际电子产业巨头纷纷开始于韩国人合作,5月份,LG的液晶面板业务,获得飞利浦16亿美元的投资。
7月,三星液晶面板业务获得苹果1亿美元的投资。
10月,三星接到戴尔电脑价值85亿美元的订单。
11月,现代集团与3家美国笔记本电脑制造商——IBM、康柏和Gateway,签订了5年80亿美元的供货合同。
1999年,三星在全球液晶平板市场占据了18.8%的份额,名列第一; LG达到16.2%,名列第二;这两家韩国企业的市场占有率,都超过了原来的行业霸主——日本夏普。
到今天,韩国三星和LG在显示面板领域,无论是技术,市场份额,还是销售收入,净利润方面都是世界第一,全面超过日本,彻底压垮了夏普,NEC,东芝,JDI等。
今天韩国显示面板产业的份额和收入已经是日本的4倍以上,论利润日本显示面板产业总体是亏损的,而韩国不管是三星还是LG净利润都相当惊人,双方已经完全不在一个等级了。
同样的是在内存芯片产业,今天三星和海力士垄断了全球50%--70%的市场,不管是份额,技术还是净利润都是世界第一,远远超过日本,日本唯一的DRAM内存(也就是手机里面的1G,2G…..内存)厂家尔必达已经在2012年被美国美光收购;日本唯一的NAND Flash厂家东芝因为财务困难,目前正在寻求被收购。
从韩国人用20年时间彻底在显示面板和内存芯片两个大型领域,从对日本绝对劣势到成功翻盘并且现在取得绝对优势地位,说明了韩国过去二十年产业政策的成功。说句题外话,1995年韩国的人均GDP还只有日本的29.2%,而到2016年,韩国已经是日本的70%了,这个比例增长了一倍还多。
除了韩国以外,日本还迎来了台湾和中国大陆两个挑战者。
台湾是在1998年开始大规模进入液晶面板产业,实际上,台湾也早在八十年代末,就以台湾工研院牵头开始了液晶面板的自主研发,同时引进了日本企业在台湾设厂培养产业人才,为什么1998年成为台湾液晶面板产业的爆发年份?
因为日本企业在韩国企业的强力竞争下,不仅逐渐丢失了当时占据领导地位的欧美品牌的订单,而且甚至开始丢失了台湾电子品牌的订单,当时台湾的电子品牌工业非常强大,还记得当年的台湾的笔记本双A吗?Asus(华硕)和Acer(宏碁),就连台湾电子品牌也开始把订单转向韩国企业。
日本公司处于对抗韩国的需要,开始对台湾面板企业进行技术授权,扶植台湾液晶面板企业,同时自己可以获取技术授权费用,以及更容易对产能进行调节,这一年有六家台湾企业获得日本企业技术授权,台湾的液晶面板产业开始迅速发展,以至于后来形成了面板五虎:友达光电、中华映管、广辉电子、奇美电子、瀚宇彩晶。
但是不管是日本,韩国还是台湾,真正的挑战者是中国大陆。
事实上,中国大陆的液晶面板生产技术也来自韩国,2002年,中国京东方(北京东方显示集团)以3.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韩国现代电子的液晶业务,同时在北京亦庄投资12亿美元建设了一条5代线,于2005年5月量产,结束了中国自主生产液晶显示屏零时代,2005年这一天比韩国三星和LG真正大规模投产液晶面板产线投产晚了十年。但是中国发展很快,很快成为全球主要竞争者,这加速了日本面板产业的衰落。
在上有韩国,下有中国大陆和台湾的夹击之下,日本液晶面板产业渐渐走向毁灭,当然,台湾也渐渐在走向衰落,一个典型是当年的面板五虎,广辉电子已经并入友达光电,奇美电子被整合进鸿海集团旗下的群创。五条虎变成了三条。
另外五虎之一的瀚宇彩晶现在规模很小了,2017年上半年营收仅仅110亿新台币不到,其中第二季收入为47.1亿新台币,比第一季的62.24亿元大幅减少约24%。
回到日本,最近十年日本的显示面板产业是如何走向萎缩的,2004年三洋和精工爱普生合资进入液晶面板产业,2006年三洋电机转让股份给爱普生,退出了该行业。而爱普生在2012年退出了液晶面板制造。
日本NEC在2009年关闭了其鹿儿岛液晶面板工厂,2011年将旗下生产中小液晶面板的公司股份70%出售给了中国深圳天马集团,退出液晶面板制造。
2011年12月27日,索尼和三星达成协议,三星支付约10800亿韩元(9.35亿美元)现金收购索尼拥有的全部S-LCD公司(索尼和三星合资的液晶面板公司)50%股份。通过收购,三星将全资拥有S-LCD公司,索尼也退出了液晶面板制造。
记住,从2011年开始,索尼液晶电视所有的面板都是买别人的。
三菱电机也在2014年退出了液晶面板制造。
夏普由于2008年巨资投入等离子技术,犯了方向错误,加上太阳能业务的拖累,渐渐走向衰落,2016年被鸿海集团收购。而鸿海已经决定把工厂设在中国广州,向中国搞技术和制造业转移。
剩下的日本企业,2012年4月东芝、索尼、日立将旗下液晶面板制造设备相关事业整合成立日本显示公司(JDI),同时东芝2012年退出液晶显示业务,日立2016年退出液晶显示业务。和这三家一起成立JDI的还有日本INCJ(产业革新机构)这是一家日本官方背景的投资基金,理解成中国的政府产业大基金就好了。
于是Japan Display 成了日本显示行业唯一一家还在大规模生产的企业。
JDI在手机用的液晶面板方面,处于高端地位,当年中国公司发布新的旗舰手机,绝对会说我的屏幕是买日本JDI的,以彰显自己的品质和高端。
- •爱立信:坚持聚焦战略 奋力扭转颓势2017-10-24
- •杨元庆:联想需要更多杨元庆 专注产品和业务模式优化2017-09-30
- •从铁娘子到雪姨,王雪红与HTC的2000亿教训2017-09-27
- •将DRAM技术根留台湾的联电 为何硬被扣上窃密罪2017-09-21
- •汇顶科技张帆:不受苹果影响 明年实现屏内指纹量产2017-09-18
- •日本的面板显示产业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消亡2017-09-06
- •如何评价锤子投资人炮轰阿里差点害死人?2017-08-11
- •豪威科技、展讯创始人之一陈大同担任豪威科技临时CEO2017-08-10
- •酷派将死:人才流失自救失败 在错误的时间遇上乐视2017-08-07
- •联通混改方案8月将公布 阿里腾讯等约20家公司将入局2017-08-03